【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維城報導 新型冠狀病的疫情發展和不斷升溫發酵的新聞報導已引起世界各地的高度關注。而如今,被這可怕的病毒攻擊、打倒的,卻似乎已不止是人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心理健康,以及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和諧、友好與愛了。
奧地利中餐受衝擊
作為在奧華人工作第一大行業,餐飲業在本次疫情中首當其衝,遭受了極大的損失。遊客不能來,當地人不願去,奧地利廣大中餐館只有苦苦支撐,希望早日度過寒冬。
根據奧地利中餐行業從業人員消息,目前奧地利中餐館的情況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客流量和營業額同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整整一半,很多位於旅遊景區的中餐廳人流量大幅下降。往日春節過後都會有很多散客到維也納旅遊,順便在景點附近餐廳用餐,如今這部分客流已經接近於零,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情況都不會有所好轉。
值得慶幸的是,在奧地利其他地區的中餐廳受到的影響較小,這些地方中國遊客鮮少涉足,中餐廳多做的是當地人的生意,因為目前奧地利尚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病例,所以本地人並沒有過度恐慌,依舊正常前往中餐廳用餐。一名在格拉茲的中餐廳老闆告訴我們《歐洲時報》記者,目前經營情況一切正常,當地人也沒有表現出對中餐廳的歧視。
但是維也納中餐廳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有瑪利亞大街附近的中餐廳老闆告訴我們,同往年相比,今年同期經營情況的確受到了影響,雖然尚在可承受範圍內,但是如果未來疫情不受控制經營情況有可能進一步惡化。這名老闆還表示,雖然來餐廳的客人沒有表現出對中國人的歧視,但是他曾經在路上被人調侃是「病毒攜帶體」,雖然他理解這是善意的玩笑,可心裡還是有一些介意的。
往日繁華的瑪利亞大街也不見遊客的蹤影
除了奧地利,歐洲各地區的華人餐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範圍還在不斷擴大,從餐飲業蔓延至旅遊業,乃至中國超市,在疫情面前,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在意華商各行業均受影響
在輿論混沌的當下,義大利各中餐館所面臨的情勢可謂格外嚴峻。除義大利加大對華人餐飲業的檢查力度外,旅遊客及本地客戶的大量流失也讓中餐館的經營者們叫苦不迭。義大利華僑華人飲食行業協會長舒建國對此可謂「感受頗深」,他表示,大部分中餐館的營業額較之以往減少了約35%-50%,「主做團餐、遊客和當地客的餐館就不說了,影響肯定非常大。而那些主要做當地華人生意的餐館也不好過,因為受到國內影響,現在很多華人也儘可能地避免在外聚餐,這一點在剛過去的春節團年飯上就已經相當明顯了。」
圖為義大利華僑華人飲食行業協會會長舒建國。歐洲時報資料圖片
羅馬酒吧商會會長周忠策告訴記者,華人酒吧行業的業績下滑量約在20%-25%,「有時候客人一進門看到我們是中國人,轉頭就走了。今天還有會員說,一名當地人來喝咖啡的時候要求使用一次性杯子,很多酒吧麵包也剩了好多沒能賣掉。」羅馬維多利奧華人聚居區的酒吧店主王先生也表示,儘管其酒吧的主要客戶群體是當地華人,影響相對來說較小,「但很多附近的義大利老客戶,這兩天已經不再來我們酒吧吃早飯了。」
圖為羅馬酒吧商會會長周忠策。歐洲時報資料圖片
在梵蒂岡城附近開紀念品店的董先生表示,近期生意幾乎可以用「慘澹」來形容,「有一個義大利遊客走進來,一看到我們亞洲臉,居然就捂著鼻子退出去了!這也太誇張了!」
工作服批發商蔡女士上周末前往米蘭參加HOMI展,她表示,展會期間,華人展商、展位並未受到任何區別對待。但她同時表示,批發行業在此後一段時間內的形勢可能不容樂觀:「我們的客戶大多是華人零售商,如果零售店的生意變差,那我們(批發行業)立刻就會受到影響。」同時,由於中國多地港口已關閉,蔡女士對接下來貨品供應的時效性也存在一定擔憂。
旅遊業遭遇地震
除了餐飲業,還有很多華人在奧地利依靠旅遊業維生。近年來隨著大量遊客來到奧地利,當地旅遊從業人員的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如今疫情一來,很多從業人員都面臨無團可接的窘境。
史蒂芬大教堂附近遊客稀少,沒有中國遊客身影
為此我們特地採訪了奧地利旅遊從業人員田先生,田先生告訴我們,1月27號收到通知出團活動停止,原本預計2月9號結束,但是鑑於目前的形勢,禁止出團的期限估計會進一步延長。奧地利旅遊界估計,如果疫情控制的好,那麼到4月底旅遊業就會恢復,如果5月以後疫情依舊無法控制,就會影響暑期旺季的出團情況,給行業從業人員帶來極大損失。目前歐洲當地還有一些旅遊團,但他們都是1月25 之前出發的,這部分團隊最近就會回國,2月6號之後歐洲將很難看到來自中國的團隊遊客了。除了團客,散客也不太願意出來,因為乘坐飛機風險很大,不少人還是願意留在家裡。田先生指出,春節後是傳統的旅遊淡季,對於這種情況當地旅遊從業人員還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一切都要看4月以後疫情控制的情況,到那時候才可以估計出旅遊業承受的損失。
長椅上沒有遊客
除了面對團客的導遊生意慘澹,在奧地利市中心的各家奢侈品店葉門口羅雀。往日熙熙攘攘的中國客人不見了蹤影,進進出出手提各式奢侈品購物袋的遊客也被擋在了國境線外。
格拉本大街上的星巴克裡沒有顧客光臨
黑死病紀念柱兩側是維也納奢侈品一條街,如今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喧囂
作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中國人旺盛的購買力極大支撐了奢侈品市場的擴張。為了從中國人口袋裡掏出更多的錢,很多往日高高在上的大牌都接地氣的推出了中國鼠年特供,如今這些紅紅火火的季節限定估計只能堆在倉庫裡等著過季打折促銷了。
Gucci的鼠年特供估計很難「真香」了
謠言滿天飛
最近,在法國社交網站上,一段「中國人喝蝙蝠湯」的視頻極為火爆,就在疫情剛剛公布時,法國TF1電視臺的《Quotidien》節目還專門播出了這一視頻。
其實,視頻主人公汪夢雲已於22日在微博上道歉,並說明這個片段其實不在武漢,而是2016年在西太平洋島國帛琉為錄製旅遊節目所拍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 一些人把舊片段翻出來,重新傳到網上。
沒想到這個視頻在法國流傳極廣,甚至還有中餐館老闆反映,有孩子來問有賣蝙蝠湯嗎?
於是,這幾天,法媒各大頭條都開始澄清:新型病毒是否來自蝙蝠湯並沒有得到確認!蝙蝠湯也並非武漢菜!
▲法國新聞臺Franceinfo有關蝙蝠湯的闢謠報導。
▲法國《世界報》澄清病毒並未證明來自蝙蝠湯。
而且,法國Franceinfo新聞臺記者發現,法國著名觀光指南《背包客(le Routard)》在東非塞席爾、法國海外屬地新喀裡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和寮國旅遊介紹中,都推薦膽大的人可以品嘗一下蝙蝠肉。
▲《背包客(le Routard)》官網東非塞席爾旅遊推薦品嘗蝙蝠肉。(le Routard官網截圖)
▲《背包客(le Routard)》官網寮國旅遊特別介紹了寮國人吃蝙蝠。(le Routard官網截圖)
Franceinfo新聞臺記者強調,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武漢餐館有賣蝙蝠湯,蝙蝠湯不是武漢菜。
除了法國,在歐洲另一個國家塞爾維亞,也出現了針對中國的虛假視頻,1月30日,塞爾維亞pink電視臺、B92網站等塞多家媒體轉載外媒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虛假視頻報導,並冠以《恐怖市場(pijaca strave)》等吸睛標題,引起大量關注和輿論炒作,讓塞觀眾對中國造成很大誤解。
有關新聞引用的視頻拍攝了一個野味交易市場,有大量活生生、被宰殺、加工過或現場加工的各種動物——兔子、狐狸、蝙蝠、蛇、鼠類、狗、鳥類等,畫面充斥著骯髒和血腥,有些細節甚至讓人作嘔。更讓人氣憤的是,視頻文字標題直接稱該市場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發源地,對塞觀眾形成了誤導,誤以為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在如此惡劣不堪的環境下產生並傳播出來,造成了對中國的誤解,形成了惡劣影響。
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注意到有關報導後,立即同pink電視臺、B92網站聯繫並進行交涉,指出該報導引用視頻拍攝於幾年前,早就發布在Youtube網站,且拍攝的是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省北部的Langgovan市場,與中國毫無關係,和新型冠狀病毒更是毫不相干。
印尼當地市場
隨後,pink電視臺在當日晚些的新聞節目中致歉,B92網站不但刪除錯誤報導文章,並專門發了一篇名為「網際網路惡魔再次襲來,』恐怖市場』和中國無關」的報導進行公開道歉和澄清。塞其他媒體也紛紛發文澄清並刪除原有虛假報導。
買中國貨不會得病
據法國新聞3臺報導,近日,法國緊急醫療救助服務(SAMU)的電話被打爆了。裡爾醫科教學及醫療中心(CHU)緊急醫療救助服務主管Patrick Goldstein向記者表示:「很多人打15急救電話,說自己在等從中國來的包裹,或者自己去吃了中餐,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少媒體都報導,許多法國人打電話詢問自己在亞馬遜或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上買了東西,但貨物是從中國發貨,不知道收包裹會不會感染病毒。
還有不少法國人在網上發帖,稱如果收到包裹,只能全身穿上防護服:
對此,不少法媒都請來專家澄清病毒在乾燥的固體上很難長時間存活,通過中國貨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極低。
裡爾醫科教學及醫療中心(CHU)緊急醫療救助服務主管Patrick Goldstein還發出呼籲:「如果收到來自中國的包裹或吃了中餐請不要撥打15急救電話!如果去了人潮擁擠的地方,如火車站等,也不要打15急救電話!如果你是名牙醫,但你的病人已經十年沒去過中國了,也不要再打15急救電話了!」
疫情兇猛,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奧地利華人遭遇的問題在歐洲不是個例,唯有期待疫情能夠儘快過去,讓一切恢復正常。
(原標題:疫情下奧地利中餐廳損失慘重!快來聽聽親歷者怎麼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