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浙江一村民挖自家田地,竟挖出無價之寶……

2020-12-18 瀟湘晨報

太珍貴!

海寧首次發現錢塘江煎鹽遺址!

地點就在周王廟鎮荊山村朱家園!

遺址裡面都有什麼寶貝?

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村民偶然開墾,揭開塵封的神秘面紗…

事情要從去年6月的一天說起。

趁著這幾年鄉村旅遊發展的勢頭正盛,今年50歲的周王廟鎮荊山村朱家園村民談建烈也把自己的民房打造成了民宿,而那天他正在開墾自家靠近錢塘江的一塊莊稼地,本計劃打造一個供旅客們進行水果採摘、燒野飯等活動的休閒娛樂園。

△村民談建烈

就在開墾過程中,他發現這塊莊稼地不太尋常——為什麼開墾出來的泥土是紅色的灶頭泥?同時,他還挖到了鐵皮、瓷片!

談建烈忽然反應過來,曾聽村裡的老人講起荊山村這一帶有過煎鹽活動,泥土長時間灼燒後就是紅色的,這說不定就是當年的煎鹽遺址。

於是,談建烈立刻聯繫了海寧市文物保護所求證。

次日,文保所的工作人員張宏元、章竹林、周建初三人來到現場查看,現場為一塊整理過的土地,南北向挖出多條寬約1米、深約1米的溝渠,在翻上來的泥土中有青磚瓦片,少許青花瓷片,一些鏽蝕嚴重的鐵塊。

另外還在一溝渠的壁上發現紅燒土層與碳灰土,長約3米,呈凹弧狀。經資料查詢,荊山村沿江一帶「民人大半刮滷煎鹽」,遂有了考古試掘的計劃。

證實為清代遺址!目前海寧僅此一處!

受各種因素影響,經多方努力,今年10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海寧市文物保護所聯合試掘了海寧朱家園煎鹽遺址,揭露面積50多平方米,發現了一座煎鹽灶坑和兩個鹽滷井。

根據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們證實了這是一處清代的煎鹽遺址,並將它命名為朱家園煎鹽遺址。初步調查發現,朱家園煎鹽遺址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30米,面積約1800平方米,且為目前海寧唯一一處錢塘江煎鹽遺址。

一起來看看考古人員

在朱家園煎鹽遺址都發現了啥

發掘區遺蹟分布圖

發現煎鹽灶坑1個

煎鹽灶坑被現代溝打破,經清理灶坑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中間下凹略呈寰底,上面剩有炭灰,最厚處約10釐米,下面是被火燒紅的土層,最厚處達20釐米。

△鹽灶坑平面

△鹽灶坑剖面

鹽灶坑長5米,寬 2.7—3.6米,面積約15平方米。考古人員在鹽灶坑內發現多塊大小不一的鐵塊,腐蝕嚴重,應是煎鹽鐵鍋的殘片。最大鐵塊長18釐米,寬8釐米,鐵質厚0.7釐米。

△鹽灶坑出土鐵塊

發現鹽滷井2個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2個鹽滷井,1個鹽滷井位於鹽灶坑的北側18米處,土坑井壁,井口圓形,上大小下,井口直徑1.2米,井底距現地表深約2.7米。

△鹽滷井1

另一個鹽滷井在鹽灶坑東北側3米處,在溝渠的溝壁上發現,未清理。

△鹽滷井2剖面

清代的煎鹽遺址

為何會出現在這兒?現況如何?

帶著這些疑惑,記者聯繫上了

海寧文保所鹽官文保部主任周建初

由他帶領著我們一起走進那段塵封歲月

海寧曾與「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1月25日,記者與周建初主任相約在朱家園煎鹽遺址見面,他還說了一個令人遺憾的消息:遺址已經回填了。

記者來到現場看到,遺址被用鐵皮做的圍牆圍著,「試掘工作已經完成,而且這樣的陰雨天會損害遺址,所以我們回填了。」周建初解釋道。

不過走進遺址後,記者看到了現場還殘留著的不少發掘痕跡,這時當初發現朱家園煎鹽遺址的村民談建烈也走了過來,「你看那個灰色的土就是殘存下來的碳灰土。」他熱情地介紹。

△談建烈(左)、周建初(右)

△遺址現況

隨後,周建初科普,這鹽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錢江潮在帶來滔天駭浪和泥沙的同時,也帶來了鹹澀的海水,同時也帶來了寶貴的鹽資源,成就了這裡的支柱產業——鹽業的興盛,也由此產生了鹽官地名。

據歷史資料記載,海寧早在西漢時期就開始生產食鹽了,並在公元前195年設立了鹽業官員(鹽官),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宋代海寧8個鹽場總年產鹽量達13.39萬石,鹽的生產更是南宋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之一。

明末清初,錢塘江江道北移,海寧的鹽滷灘涂被衝刷,鹽產開始下滑,直到20世紀60年代正式退出煎鹽的歷史舞臺。另據民國《海寧州志稿》記載,大荊場、朱家園、楊家莊、胡家鬥一帶「民人大半刮滷煎鹽」。

談建烈回憶,小時候常聽村裡的老人說起,荊山村這帶曾被叫做「鹽沙」(村民稱其為用來儲存鹽的地方),就在遺址旁邊的池塘曾經是直通長安運河的河道,這裡曾有一個用來運輸鹽的碼頭,停滿了船舶。

此外,朱家園煎鹽遺址周邊還保留多個池塘、河道、土備塘石閘和三條出鹽港等運鹽水路和設施,其中,土備塘石閘也已列入海寧市文物保護點。

△周建初帶我們來到了村口的土備塘石閘處

據了解,荊山村不少年老村民稱,自己爺爺輩曾經做過鹽倉庫管理或者煎鹽工,年幼時家裡還有鹽滷桶等,村裡還有一位90多歲的老人曾經就是一名煎鹽工,隨後,記者一行來到了他的家裡。

唐思明爺爺出生於1930年,年至耄耋,老人精神依然很好,他向大潮君講述了那段艱苦的歲月,「當時我14、15歲,我們就兩個人煎鹽,每天凌晨2點半起床,將前一天燒好的鹽挑到鎮頭上去換米,那時候是悄悄地換,商店就露著一條小縫,我們一家一家問過去能不能換米,換的米只夠吃一兩天。」

△唐思明爺爺與老伴

原來,因為荊山村地靠錢塘江,農田比較少,當時迫於生計,唐爺爺和夥伴通過煎鹽來換米,而這種私自煎鹽的行為其實是不被允許的,所以他們只得凌晨偷偷去換,換好之後回來補會覺,便繼續開始一天的煎鹽工作。

周建初介紹,朱家園煎鹽遺址被發現有重大意義,「雖然海寧與『鹽』的關係這麼密切,但是在這之前從未發現過煎鹽遺址,這是因為錢塘江改道,曾經的煎鹽遺址或許都被江水覆蓋了,難以發現。」

海寧海塘·潮文化景觀於2019年4月1日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而朱家園煎鹽遺址作為海寧首處被發現的煎鹽遺址,為浙江省錢塘江生態海岸帶加深了文化底蘊,同時也將為海塘申遺提供重要的材料。

【來源:FM93浙江交通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判決如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州吳縣一個村落裡曾發生過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戶村民蓋新房挖出了銀元寶。本以為就此可以大賺一筆,卻不料竟引發多方爭執,法院最終判決也有些出人意料。 鄉村銀元寶引多方爭議 村民徐根泉翻建房屋時挖到了銀元寶,不料老房主徐承德知道後竟找上門來,強烈要求將挖出的元寶全數歸還出來。老房主上門討一元寶事還沒解決,文管部門就找到了徐根泉。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境內遺留的一切文物均屬於國家所有,他們要求徐根泉將挖出的銀元寶無償捐獻給國家。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後判決如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州吳縣一個村落裡曾發生過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戶村民蓋新房挖出了銀元寶。本以為就此可以大賺一筆,卻不料竟引發多方爭執,法院最終判決也有些出人意料。鄉村銀元寶引多方爭議村民徐根泉翻建房屋時挖到了銀元寶,不料老房主徐承德知道後竟找上門來,強烈要求將挖出的元寶全數歸還出來。老房主上門討一元寶事還沒解決,文管部門就找到了徐根泉。
  • 村民挖樹坑挖出古墓 青磚整齊有門窗(圖)
    即墨大信鎮喬家村的李大爺,正在自家的地裡挖樹坑,挖著挖著,挖出個意想不到的東西——古墓。    眼前這個直徑和深度都約一米半左右的大坑,就是李大爺一家昨天挖樹坑刨出來的。    突然冒出的白色石頭,和用青磚壘成的圓形圖案,吸引了張二龍,好奇的他繼續順勢向下挖,漸漸地圓形牆壁漏了出來,類似門窗的造型也相繼出現,挖到一米半左右,正當張二龍納悶井裡為何會有門窗時,眼前的東西下了他一跳。
  • 四川一菜地挖出900年前古墓,出土文物引村民哄搶,專家:稀世之寶
    如果把眼光放在考古學這個方面,大家會發現除了古墓,還有一個可以和文物相關的地下結構,也能夠帶給大家很多意外的驚喜,那就是窖藏。 古代時期也有很多人在地底下挖出一個大洞,這個大洞被稱之為是窖,窖裡面可以存放很多東西,包括蔬菜,甚至是糧食和酒。而那些王公貴族們想要將自己的財富埋藏於地下,帶到另一個世界中去,也可能會利用窖的方式來將自己的財寶進行埋葬。
  • 荷蘭農民挖地尋寶,發現強盜留下的「易拉罐環」,價值超10萬歐元
    文物的出土千奇百怪,有的需要國家挖掘,而有的就只是在自家田地就能發現文物。荷蘭一位農民就在自家院子撿到了一個圓環,本以為是個易拉罐環,但經過國家博物館檢測之後,竟然發現這個圓環是一個價值10億的模型。勘測寶物的農民荷蘭諾德省的一個村莊中,有一位名叫霍赫沃德的農民。雖然平日裡他的本職工作就是種地以及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但他平日比較清閒就養成了一個愛好找寶物。
  • 村民挖菜窖挖出玉杯,牽出一段宮廷離奇婚姻!
    點擊圖片,或者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頭條號觀看《寶物有故事》,今天有新視頻更新哦↓1957年,在北京右安門外的關廂一帶,一位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菜窖時,突然挖到了堅硬的石灰層,這讓他覺得有些奇怪。 繼續往下挖,他又挖到了一面用青磚砌成的牆,好傢夥,這應該是個墓吧!
  • 浙江村民建房挖出「寶貝」,價值堪比人參,一斤賣到上萬元
    摘要:我國農村地域遼闊,物產富饒,不僅空氣好,還有迷人的各種植物,生活在農村的夥伴,一睜眼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各種綠色植物。有時來到山上,還會發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這「怪坨坨」外表是黑乎乎的,就跟我們常見的土豆一樣。
  • 東安一村民深山裡挖出野生「葛根王」,重約200斤、已生長有300多年
    向上滑動閱覽(作者:登峰)2020年11月21日,湖南省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村民倪鳳華在朋友圈裡爆料,她在深山裡挖出一株重達數百斤、年齡上百年的野生「葛根王」,筆者聞訊,隨即聯繫並進行了採訪。「挖的時候特別興奮,連午飯都沒顧上吃,挖出來之後發現竟然像個『人』字形狀的,兩條分枝葛根一長一短,頭部分叉彎曲處有個圓形,上面連接著粗枝幹。」倪鳳華繪聲繪色地說道。
  • 揭密歷史:一流盜墓地面不留下一絲痕跡,挖出的土弄哪了?放水澆田發現秘密
    翟空掎蟌剌抋穇誴疂眜毻轅葦秼撟仲髸噣烶靦贗溈塋嵛排螞圽篸鋦蠌斴傅鋍息眣鐪璇慦憸嬤嗱睶紿毯珙薔茟銇矹娚但是,這麼一處重要的歷史遺址,之前卻沒有發現。洕篃跍欰儨鏐囌恝喎初焻鮵酬嘃簹摽顏鵸陙濬釧澐銷勐歔竄漽迶獲犃麔咒垣芡壌佭湐卞祹偤脯銳夞憜壥劈駱惵鴯騟於是,有村民就在田裡慢慢尋找,想找出放進田地裡的水突然消失的原因。鐘屌廑頌綬般個湄煽墂掙馢憓莔鬡忽衉瑒斤嗚枀湇餡蠡七堓莾眤鑌婦婖謺軋剭袑祑後峽軜燊埁飃嫈祦抐喰臇竎各樣但起初根本看不出什麼,終於,村民發現了蛛絲馬跡。
  • 山西一村民意外挖出「真龍」,專家趕來一研究:這是國寶
    一位村民在翻修自己房屋時,竟然挖出了一條「真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村民在翻修的過程中,挖開了自己院子。不過在挖掘的過程中,村民卻發現自己挖到了一件外表酷似龍形的物品。當時在我國農村地區,不少人依舊相信腐朽的封建思想,於是這個消息一出,便引來不少百姓前來觀望。大家在看過之後,都說這是真龍現世。
  • 杭州男子自家田裡種地,一鏟子下去,竟挖出了一個「巨無霸」!
    家住杭州餘杭區南苑街道的孫先生最近向媒體曬出一張照片, 自家紅薯地裡長出一個「巨無霸」,一根蒂上竟長了20多斤紅薯,最大的比一節手臂還長!
  • 47年前村民在地裡挖井,接連挖到「瓦神爺」,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
    眾所周知,文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然而文物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它們大多深埋地下,重見天日的少之又少。有趣的是,47年前的一次大旱,幾個二十幾歲的村民卻在挖井的過程中,挖出了世界奇蹟。一、瓦神爺1973年春,臨潼逢大旱,村裡的村民在地裡挖井抗旱。在挖的過程中挖出了許多陶片,村民不以為然,可越挖越不對勁,陶製的人頭、四肢接連被挖出,由於村民較迷信,認為挖到「人頭」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當地的村民稱其為「瓦神爺」。
  • 江西發現1500年前古墓,挖出2件瓷器,不料專家面色一變,反手砸碎
    對考古工作者來說,每一件文物都是無價之寶,為保存文物完整,他們可以付出一切。6年前,江西發現了一座1500年前的古墓,可是當專家辛辛苦苦挖出了2件瓷器後,面色卻突然一變,而且反手將其砸個粉碎,這是怎麼一回事?
  • 【以案釋法】臨海一村民往自家田裡倒渣土,罰!
    【以案釋法】臨海一村民往自家田裡倒渣土,罰!近日,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白水洋中隊在日常巡邏中發現一處農田被傾倒了渣土,初步估算大約有30立方米,但奇怪的是並沒有村民來報案。執法隊員隨後在村裡找到了這塊農田的主人範某。
  • 平陽一村民的田地被徵用,差一點被認定為無主地
    日前,平陽縣山門鎮大屯村村民黃某向鎮信訪辦反映,自家的田地被徵用於建設交通道路,但前不久自己不在家,工程隊測量時沒有通知他,最後自己徵地補償款也沒拿到。接到信訪件後,鎮信訪辦立即將案件轉給經辦該項目的分管人員,要求儘快核實。
  • 農民在田地取土蓋房,意外發現土壤不尋常,專家考察後有重大發現
    陝西省目前是我國發現古墓最多的一個省份,下面所要講述的古墓也出現在陝西省中。一農村中有一塊奇怪的土地,這塊土地看似與其他的土地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在它上面就是長不出任何東西,村民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於是就放棄了這塊土地。後來因為該村中的一個村民家中修房需要用土,這塊被廢棄的土地就成了他取土的好去處。
  • 河南一農民挖出「紅棺」,嫌晦氣竟一把火燒光,專家:燒了5個億
    隨著近代考古專家的研究,也發現了許多種的喪葬傳統,有的棺木被懸掛在半山腰,那裡的人喪葬文化與普通的喪葬傳統不同,他們也有2000多年的懸棺葬的傳承,喪葬文化有許多種類,但是棺木基本上都是灰黑色,可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不一樣,河南一農民挖出「紅棺」,嫌晦氣竟一把火燒光,專家:燒了5個億。
  • 夾江一村民用倆小時挖出一個「大腳板苕」!
    近日,樂山市夾江縣的村民冷正華的家人從地裡挖出了一個約40斤重的「腳板苕」,引得全村人嘖嘖稱奇。日前,小編來到冷大爺的家裡,他迫不及待地擺出了前幾天剛收穫的「腳板苕」。冷大爺的兒媳婦黃桂芳說:「剛挖出來的時候還要重一點,放在家裡幾天時間水分蒸發了一點,現在過了一個星期還有近40斤。」黃桂芳說,腳板苕的種子是今年4月種在家門前的枇杷地裡的。日前,眼看其到了成熟的時候了,她便準備將其挖回家。
  • 荊州一農民幹活挖出「小金龜」,賺了?
    地裡挖出來的東西很多都是寶貝,公安縣一村民也在地裡挖出了「寶貝」,不過這個「寶貝」並沒有給這位鄉親帶來財富,反而還讓他失去了一大筆存款,怎麼回事呢?一天,龔大叔、肖大媽夫婦二人在自家果園幹活,這時,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陸某自稱是外地國家工作人員,要在這個村子建鐵塔,需要測量土質,想請他們夫婦二人幫忙挖土,憨厚老實的龔大叔夫婦熱情答應了。
  • 一村民打地基,挖到千年古墓,將青銅兵器和玉印賣出「天價」
    考古學家經過一番努力,挖出四十多個遺址,幾乎把滇國曾有過的土地都「開發」過了,發現這一片廣袤的區域內,曾經有無比奢華的文明存在過,這裡人們的生活絲毫不比千年後的封建社會男耕女織差,經濟高度發達,人們和諧相處。但這一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毀了,整個古滇國就這麼完了。這個古滇國是怎麼發現的呢?那些寶貝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