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0-12-17 17:24:23
信息來源: 區農業農村局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區農業農村局在局新聞發布室召開2020「太平洋杯」通州好大米評選活動新聞發布會。通州電視臺、通州電臺、通州日報、通州政府網、南通州、通州發布等媒體應邀出席。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達世擔任本場新聞發布會發言人。
【全文實錄】
主持人(張錟):媒體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2020「太平洋杯」通州好大米評選活動將於2020年12月22日上午在維景國際大酒店二樓吉祥廳舉行。今天我們就活動相關內容舉行新聞發布會,歡迎大家今天前來參會,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活動的持續關注與支持。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區農業農村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張達世,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馬小莉,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科負責人奚建,區作栽站負責人吳永軍。
今天的發布會共有兩項議程:一是活動情況通報;二是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首先,請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馬小莉為大家通報2020「太平洋杯」通州好大米評選活動的有關情況。
馬小莉: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我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為加快通州稻米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理念,擴大通州好大米品牌效應,讓廣大居民吃上「好吃」大米、吃上健康大米。區農業農村局決定舉辦2020「太平洋杯」通州好大米評選活動,該活動是去年成功舉辦首屆通州好大米評選之後的第二屆。
這次「好大米」活動參評對象為全區生產大米(規模需200畝以上)或加工大米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參評對象需在通州註冊、生產基地在本區境內,同時近三年(2018年—2020年)沒有發生質量安全或食品安全事故,沒有失信記錄。每個參評主體僅需提供1個品種的樣品大米5公斤。所有參評大米必須出自綠色優質水稻基地,有註冊商標,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具有「二品一標」產品優先申報。
評比程序分為主體申報、材料審核、網絡評選、現場評比、發布授牌。具體分為:12月4日至8日,各參評主體自願申報,對照要求提供相關申報材料,報至區作栽站。12月9日至13日,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人員,對主體申報材料進行審查,目前共有17個參評品牌。12月14日至20日,組織網絡投票。22日現場評比和發布授牌。
水稻是我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廣大農民和種植大戶的重要收入來源,通過此次好大米評選活動,將充分展示我區優質品牌大米,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促進我區糧食產業做大做強。同時讓廣大市民了解通州好大米、吃上通州好大米,不斷滿足市民對通州好大米的現實需求。
好,我的介紹就到這裡,再次感謝新聞媒體和在座各位對通州好大米的支持。
主持人:感謝馬總農藝師的通報,下面是記者提問環節,請大家踴躍提問。
通州電視臺記者:奚科長,您好,我是通州電視臺記者。今年「好大米」活動評選活動是第二屆,這次活動相比第一屆有什麼不同?
奚建:首屆「通州好大米」評選活動於2019年12月20日在金沙大潤發店門前廣場舉行,現場有16個品牌大米參加了評選,600多市民參與品嘗。最終評選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金獎是萬源家庭農場的「梽源」品牌大米;銀獎是開心田園生態農場的「樂歸農」和漁灣米業有限公司的「賣魚灣」品牌大米;銅獎是高位生態家庭農場的「綠沁泉」、順躍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思壽源」和加成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的「金南風」 品牌大米。
今年,相比去年,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和創新點。一是提高大米參評要求。要求所有的參評大米必須出自綠色優質水稻產地,確保大米品質優良.二是改大眾評選為主為專家評選為主。今年專門邀請了市、區農業農村局水稻方面的專家7人,從大米的色、香、味等7個方面來進行逐項打分評比。同時,組織了20個大眾評委進行現場逐項打分。三是完善大米評選程序。本次活動依據「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指標合理、方法科學、程序規範。在網絡投票預選中,優先選擇消費者支持率高的大米品牌進入現場評比,最終以檢驗測定、專家評比和消費者品鑑相結合的方法,評選出本次活動金、銀、銅獎。四是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本次評選活動,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通州支公司也積極參與,並冠名「太平洋杯」,分別製作了金、銀、銅通州好大米獎盃,進一步激發廣大業主發展水稻生產的積極性,為獲獎通州好大米業主增光添彩。
通州日報記者:馬總農藝師,您好,我是通州日報記者,剛您提到水稻是我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可否簡要介紹下我區水稻種植情況?
馬小莉:我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38萬畝,總產24萬噸,能夠較好的滿足全區居民的口糧要求,今年全區水稻平均單產達到633公斤,仍處歷史高位。俗話說,好大米是種出來的,好品質是管出來的,好品牌是創出來的。近年來,我區水稻生產上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加強優質稻米品牌建設,全區水稻種植家庭農場2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多家,規模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3908等優質食味品種面積達30萬畝以上,申報綠色大米5個,建設優質大米基地26.6萬畝。
通州發布記者:奚科長,您好,我是通州發布記者。除了舉辦通州好大米評選活動以外,區農業農村局在通州大米品牌培育還有什麼舉措嗎?
奚建:在通州大米品牌培育上,一方面注重申報申領各類品牌,同時,注重品牌的宣傳推介。積極組織我區大米生產主體「走出去」,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今年,先後在全省第二十二屆江蘇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全省第十八屆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暨南通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省優質農產品南京展銷會以及市、區組織的各類展銷會上都推介了我區的優質大米、設施蔬菜等農產品。目前我區的金南風、賣漁灣等大米品牌在上海和蘇南地區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區通過政策補貼扶持引導等措施,積極鼓勵大米生產主體註冊農產品商標、認證有機產品、參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建設。目前,全區共建設省綠色優質水稻基地達26.6萬畝,有一定知名度大米品牌超過20個。
通州政府網記者:吳站長,您好,我是通州政府網編輯,請問通州大米和其他地區大米相比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吳永軍:通州地處黃海之濱、長江左岸,氣候溫潤,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適宜應農作物生長。近年來,我區稻米產業發展迅速,稻米種植由粗放向有機、稻漁種養等發展;大米銷售由零售、批發向商超、電商等方式發展。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供了新路徑。
目前我區主要種植品種有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3908等,大米米粒潤滑,形態飽滿勻稱,米飯飯香濃鬱,飯粒油亮,口感香甜柔軟,糯而不膩,冷飯不發硬。大米源源不斷銷往江浙滬等大中城市,部分品牌多年多次榮獲省市相關評比榮譽。
南通州記者:可以想像,今年「通州好大米」評選,將又是一次精彩的活動,請問廣大老百姓如何參與這次活動,評出他們認為的通州好大米?
奚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評選組對主體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後,形成初選名單,於12月14日至20日通過「通州三農熱線」微信公眾號組織網絡投票,目前投票活動正在火熱進行,廣大網友可以通過網絡,給自己認為的「通州好大米」進行投票,投票階段,每個微信用戶每天都有5次投票的機會(每個大米品牌只能投一票),評選組根據報送材料和網絡投票,擇優進入現場評比。屆時我們也會選出部分居民代表,於22日到現場參加品鑑打分活動。
通州電臺記者:馬總農藝師,您好,我是通州電臺記者,我們都知道今年各地對穩產保供特別重視,我想請問今年我區整體糧食生產情況如何?
馬小莉:今年我局緊緊圍繞中央「六穩」「六保」要求,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千方百計抓生產、保供給,今年全區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夏糧總產18.01萬噸,增長3.09%。秋糧預計總產32.55萬噸,增長0.6%。全年預計糧食總產50.56萬噸,超額市下達任務。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是突出重點,深入開展高產創建。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79.52萬畝,高標準農田佔比90.8%,其中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75萬畝。通州緊緊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的目標,選育推廣優良品種,全區優質食味品種佔比85%。實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2020年建設千畝示範方18個,5000畝及5000畝以上示範片9個。2020年秋播糧食麵積預計49.78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1萬畝左右,主要應用品種為揚麥、鎮麥系列。
二是規模集群,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建成各類農業園區9個。培優扶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成家庭農場378家。建成農民合作社659家。現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1家。建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8家。按照「先行試點、集體經營、穩步推進」的思路,積極穩妥推進村集體組織開展新型合作農場建設,已認定新型合作農場29家,經營面積1.6萬畝。
三是狠抓關鍵,穩步提升生產能力。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精準化防治,有效控制全年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20年全區測土配方施肥160.5萬畝次。全面開展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85%以上。切實做好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綠色防控示範區化學農藥使用量下降30%以上,生物防治、理化誘殺等非化學防控技術覆蓋率超過50%,全面提升我區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水平,有效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
四是進村入戶,加強技術服務指導。我局組織部分中級職稱以上農技人員掛鈎全區部分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點對點」服務工作,通過進村入戶,實時解決農戶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五是牢守底線,全力保障創建收官。以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為抓手,深化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推廣應用,目前,全區錄入平臺企業340家,溯源產品792個,開具合格證和追溯標籤45萬餘張。組織5家農業規模企業申報綠色食品,基地面積4.7萬畝,組織申報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1個,現已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評審。
主持人:感謝各位記者提問和嘉賓回答,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裡。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們於12月22日前往會場觀摩採訪。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