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飛速發展,網上看病越來越平常。1月4日,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健康時報、好大夫在線聯合發布2019年度好大夫榜單。這是該榜單連續第7年發布,全國444名醫生上榜,其中廣東有27人,排名第四。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全國正規醫院的21萬名醫生,在好大夫在線平臺上為患者提供了3200萬次圖文問診服務、95萬次電話問診服務、97萬次門診會診服務,同時,患者通過好大夫在線平臺發表了63萬條就醫評價,反饋就診後的療效滿意度和態度滿意度。
同類疾病的患者,更願意找哪些醫生問診?同類疾病的患者,對哪些醫生的評價更好?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基於以上數據,制定評選規則,綜合評估了患者就診後的口碑評價,以及患者通過好大夫在線平臺自主選擇醫生的問診數量和問診滿意度等多個維度,經過嚴謹的計算,從全國21萬名醫生中,評選出2019年度好大夫411名,青年好大夫30名,縣域好大夫3名。
上榜醫生中,北京和上海的醫生數量繼續領跑,分別佔據了152和109個席位。第三名到第五名分別是江蘇(35人上榜),廣東(27人上榜)、浙江(15人上榜)。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李天旺已經連續第5年登上「年度好大夫」榜單。他告訴記者,線上診療平臺是醫療的有力補充,通過電話諮詢、圖文諮詢等方式,解決了邊遠地區患者的就醫難問題,尤其對於慢病、術後康復等患者來說,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很快得到專家答覆,不用來回奔波。他同時也指出,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也有利於醫院科室和醫生品牌的建立,從而贏得更多的患者信賴。 根據好大夫網站的數據統計,李天旺目前在網際網路醫院接診患者數已達6700人次,患者投票數達1006票,收到感謝信410封,網站總訪問量達335萬多次,療效滿意度為99%,態度滿意度為99%。
第二屆國務院醫改小組專家錢慶文在會上指出,網際網路時代有利於醫師品牌的建立,但醫師要學會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應付。每一次門診或者線上諮詢,其實就是一個展示形象的舞臺。
「沒有病人的醫生不是好醫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西峰同樣連續5屆上榜「年度好大夫」,他在會上分享時坦言,醫生要有品牌才有病人,有病人才有醫術,有醫術才能當好一名醫生。
廣東上榜名單
年度好大夫 皮膚性病科 胡剛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 皮膚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小兒外科 勞偉華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小兒外科 陳彥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普外科 李勝龍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肛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普外科 朱易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腫瘤科 肖健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腫瘤內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腫瘤科 張潔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腫瘤科 夏雯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腫瘤內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影像介入 蔣寧一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核醫學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影像介入 歐陽偉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核醫學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生殖醫學 蔡柳洪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生殖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心血管內科 羅初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神經外科 楊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神經內科 劉中霖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神經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精神心理科 陽瓊 廣州市惠愛醫院 精神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感染內科 周元平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感染內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感染內科 陳永浩 廣州市胸科醫院 結核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風溼免疫科 黃建林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風溼免疫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風溼免疫科 李天旺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風溼免疫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風溼免疫科 張建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風溼免疫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耳鼻喉頭頸外科 黨華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耳鼻喉頭頸外科 史劍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中醫科 賈鈺華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中醫科 主任醫師
年度好大夫 骨科 王晉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骨與軟組織科 主任醫師
青年好大夫 眼科 申濤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斜視與弱視專科 主治醫師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