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上反覆用頭撞擊樹木數小時的鳥,地球上只有啄木鳥一種了。當你在樹林中聽到篤篤篤...篤篤篤的高頻率啄擊聲時,就代表有啄木鳥在幹活了~啄木鳥在樹幹上挖洞時,啄擊次數能高至12000次,它們的頭就不痛嗎?
樹醫生?到底是良醫還是庸醫?
小學課本中的啄木鳥以樹醫生示人,鴿子小時候放學後還專門找過,不過家裡長輩很是討厭啄木鳥,說這是一種害鳥,對樹木傷害很大;在樹幹上開洞重則導致樹木直接死亡。
在書本上和民間來說,對啄木鳥的認識完全對立;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在網上看見被啄木鳥開洞慘狀的大多是國外的橡樹啄木鳥和北美黑啄木鳥,破壞力很是驚人,被直接歸類為了害鳥。
啄木鳥在樹上開洞為了抓蟲子吃其實有點不太準確,因為地面和樹葉的蟲子捕食難度比樹幹裡的要小很多,在樹幹上開洞為了吃蟲在能量消耗上來說有些不划算,啄木鳥在樹上開洞主要是為了儲存食物築巢繁殖。
我國主要分布的是大班啄木鳥,破壞力比橡樹啄木鳥、北美黑啄木鳥低很多。
害鳥或者益鳥都是對於人類而言,它們都是自然生態的一員,站在整個生態的角度來說它們並沒有好壞之分!大斑啄木鳥一般不會將樹啄死,就算有極少量死亡對整個生態也影響不大。
樹林中松鼠、貓頭鷹、大山雀住的樹洞可不是它們自己挖出來的,而是啄木鳥給它們留下的,像貓頭鷹、大山雀這種在學界被稱為 次級洞巢鳥。說起來啄木鳥們還是很多小動物的建築工程隊呢!沒啄木鳥房源都緊張!
我國科學家還專門研究過啄木鳥對樹林的保護作用,山東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畝的楊樹林連續三年開展試驗,研究發現啄木鳥對天牛、黃刺蛾等害蟲的防治效果很不錯,在原來100棵楊樹中平均能發現80隻天牛幼蟲,加入啄木鳥進行防治後,下降到了每100棵0.8隻。
對於咱們國內的啄木鳥來說,對森林生態的好處大於弊端,益鳥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
啄木鳥啄樹痛不痛?
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一直挺感興趣的,200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專門研究了這個課題,發現高頻率啄擊對啄木鳥的健康沒什麼危害,頭應該是不痛的,只憑藉這個成果就獲得2006年的Shnobel獎,但是啄木鳥高速啄擊頭不痛的原因卻沒能揭開!
四年後,我國鳥類學家連續數年研究大斑啄木鳥,得出結論:啄木鳥並不會頭痛。因為它們有獨特的頭骨結構,可以避免鳥喙高頻率啄擊帶來的負面後果,不過你要是自己敲打它的頭,啄木鳥頭還是會痛的。
我國鳥類學家發現啄木鳥在啄擊時,它的鳥喙運動速度會達到每秒6-7米,頭部加速度達到1000G,從理論上來說,頭部運動的如此大的加速度應該不可避免的導致死亡。
但是,啄木鳥的頭部具有多種保護機制:喙的上部和下部的長度不同,大腦相對較小且光滑,頭骨呈現多孔性,內部還有海綿組織用於緩衝,硬膜下腔很狹窄。啄木鳥還進化出了自己的「安全帶」系統,它們的舌頭長達10釐米以上,完全包裹頭骨,在它的鳥喙啄中樹幹前1毫秒,它眼睛內的透明瞬膜會及時閉上,將眼球包裹得緊緊的,防止它們蹦出眼窩。
依靠解剖結果,鳥類學家專門製作一個模擬的啄木鳥頭骨,在實驗中發現啄木鳥的頭骨可以吸收99.7%的能量。
利用啄木鳥這些防護機制製造個人防護設備,相信不久就會出現在市場中。(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