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劉晶晶 黃璜
實施知音東苑等22個老舊小區改造;促進新增就業1.6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仙山小學等5所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幼兒園11所;確保保障性住房新開工1700套、建成1000套……12月28日,漢陽區人大十五屆六次會議召開。
記者從會上獲悉,邁向「十四五」的新徵程,漢陽區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構建「四區支撐、兩帶拱衛」的空間布局,努力建設宜居宜業新漢陽,促進三鎮均衡發展。2021年,漢陽區一系列惠民工程即將啟動。
完成22個老舊小區改造
12月7日,隨著一聲「收工」,歷時3天的拆違活動正式收官,漢陽區鸚鵡大道中軋小區內10餘處,面積達500平方米的存量亂搭蓋全部拆除完畢,佔用小區公共道路、肆意牽線充電等安全隱患清除——這是漢陽區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琴臺中央文化藝術區
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武漢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擬在三年內完成76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而漢陽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相關部門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還在重點打造「精品小區」上下功夫,成為全市樣板工程:鍾家村社區的毛家堤小區,充分結合歸元文化和知音文化主題元素,打造小區文化廣場、繪製文化牆等,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評;玫瑰西園小區,因其住戶多為老國企職工,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以「漢陽造」為主題,凸顯老漢陽的百年工業風,特色鮮明。
今年漢陽區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漢陽區將推進琴臺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實施知音東苑等22個老舊小區改造,持續增強城區功能。強化黨建引領,推動物業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將161個老舊小區全部納入紅色物業託管。
建全省首個大健康文化主題公園
2020年,漢陽區克服疫情和汛期雙重不利因素影響,全面推進退捕禁漁、退垸還湖、雨水分流和混錯接改造、河湖排口整治、大氣汙染防治等工作,成效明顯:墨水湖、龍陽湖水質由劣五類提升到五類標準;縱深推進大氣汙染防止,全年空氣品質綜合排名始終全市第一;推進「扮靚江城」行動,新建綠地534畝,園林景觀映襯出漢陽的詩情畫意和獨特魅力。
墨水湖
七裡一村社區的吳婆婆家住墨水湖畔,退休後,每天早晚都有墨水湖散步的習慣,她見證了墨水湖近些年的大變樣。每個人眼裡,都有對「幸福」不同的認識。而在她看來,能呼吸新鮮口氣,地下的湖水更清了,天上的藍天和白雲更多了,就是幸福。
今年的漢陽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1年,推進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漢陽段建設,啟動知音大道工程,高標準實施楊泗港都市T臺、漢水江灘碧道等項目,打造兼具生態、景觀、休閒等功能的兩江親水平臺,還江於民、還岸於民。加快繪就「兩江靚、十山青、六湖美」的「知音水谷」盛景,持續推動墨水湖、龍陽湖綜合整治,打通墨水湖環湖綠道,在龍陽湖規劃建設全省首個大健康文化主題公園,方便居民感受「慢生活」帶來的宜人美景。紮實開展「扮靚江城」美化漢陽,新增綠地135畝、綠道5公裡。深化空氣汙染源頭治理,推動PM2.5、PM10濃度持續下降,讓群眾樂享更多的藍天白雲。
確保5所學校投入使用
2020年,漢陽區投入16.8億元發展教育事業,陶家嶺小學等10所學校開工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超過80%,高考一本率、中考普高率穩居全市第一方陣。在全市率先試點社區示範託育託老工作,高標準、高效率完成江欣苑社區託育託老、徐灣社區託育園建設。
今年的漢陽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該區將統籌發展民生事業,繼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確保仙山小學等5所學校投入使用,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000個以上;提升學前教育公辦及普惠比例,新增公辦幼兒園11所,努力滿足適齡兒童入學需求;加大名師和名校長的引進培育力度,帶動全區教師素質和能力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