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坐落於寧夏首府、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塞上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是寧夏唯一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寧夏大學的前身是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9月。1962年9月30日,三院合併成寧夏大學。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併;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併,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2008年9月,寧夏大學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寧夏大學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經過60多年的辦學歷程,寧夏大學現已成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寧夏大學現有校園佔地面積2938畝,教學實驗農場1890畝。
寧夏大學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有草業科學等1個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第四次學科評估,寧夏大學有民族學、草學等2個一級學科評估為B-;數學和水利工程等2個一級學科評估為C+;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等4個一級學科評估為C-;共有8個一級學科上榜。
寧夏大學擁有寧夏高校中最優秀的師資。師資隊伍中,有3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5人入選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有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等優秀人才。
寧夏大學擁有眾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0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獲批建設了國家大學科技園。
寧夏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共有551人選擇國內升學深造,升學率為13.98%;畢業研究生中,共有67人選擇國內升學深造,升學率為6.25%。2019 屆畢業生中,共有52人選擇出國(境)深造(1.04%);其中本科畢業生50人,畢業研究生2人。寧夏大學因為所在位置較為偏僻,錄取分數並不高,一線沿海地區的雙非一本院校的錄取分數都比寧夏大學高很多,這就更加凸顯了寧夏大學的性價比。寧夏大學是一所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性價比很高,是值得報考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