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芒果tv購入了韓國SBS綜藝《小森林/Little Forest》,改名為《奇妙小森林》,由吳奇隆、鄭爽、張新成和譚松韻四位演藝圈的知名藝人做MC。這個綜藝的宗旨就是讓如今習慣在鋼筋混凝土澆築的鋼鐵森林下成長的孩子們能夠回歸自然,用最純真的眼睛,帶我們這些早已被社會打磨得油膩尖酸的社會人回歸一片心靈淨化的自然靜謐之所。
韓版的《小森林》早在去年就看過,當時作為催眠綜藝,睡前放鬆紓壓真的超級管用,基本上半集不到就睡著了。節奏步調非常舒緩,沒有那麼濃烈的對抗,沒有那麼成人世界化的玩笑,不需要為了各種藝人明捧暗踩陰謀論,就是孩子們在輕輕訴說著自己的童年。
如果你工作很辛苦,下班回來很累,躺在床上腦子裡全是白天發生的糟心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那麼,這個綜藝我絕對良心推薦。而如果你喜歡看那些玩鬧快樂嘻嘻哈哈的綜藝,《小森林》顯然枯燥極了。
帶著審視的心態在周末開始看中國版,發現除了孩子們比韓版的大嗓門一些,其他節奏都蠻不錯。加上中國版看著幕後保障人員應該有很多,不像韓版那樣只有MC親力親為(連睡覺守夜都是他們四個輪班),所以一切看上去沒有那麼累,很舒服,很輕鬆。相比於韓版的慢,更多了些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熱鬧勁兒,也算是因地制宜,沒有一味照搬。
原本以為就這樣兩個節目可以完全割裂開看了,誰知當我看到第四期,小朋友們用雞蛋去換苦瓜那一幕時,腦子裡瞬間閃回韓版《小森林》中讓我最心疼的一段。
在韓版《小森林》中,有一集樸娜萊阿姨教小朋友們做冰激凌,嘉溫是孩子們裡較大的姐姐,她聽話又講規則地排隊等候吃冰激凌,可其他小朋友因為沒有規則意識,所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一直在幾個大人面前嚷嚷,爭先恐後撒嬌。
當然,被孩子們吵鬧得頭大的大人們,根本無暇顧及原本定好的規則,自然是安撫為先。吃到冰激凌的孩子就會至少那個空檔是安靜不吵的,這對於需要照顧一群孩子的大人們來說,最簡單直接,也最有效。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冰激凌製作過程很繁瑣,一次製造出的量有很有限。當那些會吵會鬧的小孩吃完還想再吃時,其實還並沒有輪完一輪所有的孩子。在慌亂之中,大人們又下意識地,給了那些吵鬧的孩子,而完全忽略了一直在旁邊默默遵守規則等待的嘉溫。
終於,嘉溫在別的小朋友吃第三次的時候還沒輪到她的情況下,崩潰大哭。也因此獲得了各位大人們的突然關注,道歉和安撫接踵而來。
當時看這一段的時候,我哭了,真的很委屈地哭。雖然不想承認,但這個世界的規則,只是制定給聽話的人的。我們不斷遵守規則,給那些不按照規則施行的人讓步,最後讓那些不按規則來的人侵佔我們的權益,我們只能忍著。因為遵守規則是應該的,但不遵守規則的人,並沒有受到懲罰,換個角度來看,還是吃了很多虧。
在中國版《奇妙小森林》中,同樣類似的事情出現了。小朋友們帶著雞蛋去換苦瓜,便利店門口擺了各種玩具和零食,其他所有小朋友都選擇用雞蛋換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只有彤彤按照規則換了苦瓜。我們都知道,跟孩子沒必要較真,孩子不懂那些,喜歡玩具和零食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
對,所以我不是想要斥責其他小朋友,而是心疼彤彤。你說那些零食和玩具她不喜歡嗎?她一定也喜歡,但是她知道需要她跟自己妥協,需要她去執行某些規則。而且因為是姐姐,所以要讓著弟弟妹妹,她在小森林裡也總是處處包容體諒,完全把自我放在一旁。
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童年,都不是童話,那些會背負的委屈從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會讓這個世界的潛在規則根植在腦子裡——大孩子要謙讓小孩子、你大你要做表率、你大你要懂事……沒有人覺得它不對。
好像沒有人意識到,雖然你是孩子裡較大的那個,但你也其實就是個孩子而已。因為你比其他孩子大,所以你要收起自己的小脾氣,收起自己的隨心所欲,要有大局觀,要懂事。然後你可能會收穫大人的讚賞:「你真棒」、「你好乖」、「你真懂事」,但更多時候收穫的是別人的忽視。
沒人在意比起大人的誇獎,或許作為孩子的他們,更想要的是做隨心所欲的自己,大膽說出自己想要的,勇敢表達自己不喜歡的,不遷就別人,努力爭取本來有可能會屬於自己的東西。
好在節目組和MC們都看到了問題所在,對彤彤這樣的性格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並且為了讓遵守規則的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吳奇隆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揚了彤彤。
相信每個人都很能理解世界的規則,要犧牲個性來維繫安穩和平衡。但是不遵守規則的那些人,為什麼我們更多時候選擇讓著他們呢?給他們無數理由來證明謙讓的至高無上與榮光,可真正的感受,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會明白。
我希望這個世界上,能把更多關注放在遵守規則的人身上,不能因為他們守規矩,就放心地任他們自己親手埋葬自己的個性去遷就共性。不說獎勵,至少不要忽視。永遠用糖去安撫那些哭鬧的孩子,讓懂事講理的孩子眼巴巴看著其他孩子吃糖,不過分嗎?我們對「懂事」的每一次忽略,其實都是在傷害他們願意展示善良的一面的心意,傷多了,人就變冷了。
別活在這樣的世界裡吧?哭鬧和撒嬌,不該是這個世界運行規則中的捷徑和通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