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夏琳 通訊員 徐金玉
近日,文旅部宣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各地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這一利好消息,既讓遊客「詩和遠方」的夢想再度上線,也讓沉寂多月的西湖龍井「金三角」戰略構想迎來及時雨。
立足於茶文旅融合而誕生的西湖龍井「金三角」構想,由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提出,從去年構想的初步搭建,到今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批示,再到如今活動籌備「箭在弦上」,這個地圖上的幾何圖案,正跳入遊客探尋西湖龍井茶文化的旅程中,打開人們對這塊藏寶圖新的「玩法」。
構想初現「尖尖角」
寶地杭州,擁有多重標籤:「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茶都」「西湖龍井原產地」……這裡不僅是遊客的嚮往之地,也是杭州市政協原副主席、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何關新鄉情茶情縈繞的地方。
「『西湖龍井』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原產地地理標誌產品,其範圍框限於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和西湖區的168平方公裡,這裡分布著『獅、龍、雲、虎、梅』五大山頭和高標準建設的『龍塢茶鎮』,還有眾多的茶園茶企以及茶樓民宿,是不可多得的茶區和風景名勝地。」何關新說。
這份茶鄉的烙印,讓他愈發萌生出讓更多人欣賞「杭為茶都」魅力的渴望。如何讓西湖龍井茶旅跨出「同質化茶旅」的桎梏獨樹一幟,又如何在內容多元的杭州茶旅中,為遊客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這些問題始終排在他思考清單的前幾名。
一次偶然的機會,當他再度觀看眼前那幅熟悉的杭州市地圖時,目光從一個個重要的茶旅景點划過,突然靈光乍現,這不正是個三角形嗎?當「金三角」這一概念發現和跳出時,那一刻的激動恍如昨日。一個全新的西湖龍井「金三角」構想呼之欲出。
在這片茶區,有三個重要的標誌區域。「一個是以中國茶葉博物館和十八棵御茶樹為代表的『龍井區域』,一個是以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為標誌的『梅家塢區域』,還有一個是以龍塢茶鎮為龍頭的『龍塢區域』,它們彼此呼應,相互依託,各顯特色。也正是這三個區域,構成了『金三角』構想的主要框架。」他說。
坐標一
龍井區域的「歷史一角」
風篁嶺、過溪亭、方圓庵、神運石、滌心沼、一片雲、龍泓澗、翠峰閣,當年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慕龍井山水與茶名,曾先後四次巡幸龍井,尋山問水,觀茶作歌,作《龍井八詠》,御題「龍井八景」。
在龍井區域,像「龍井八景」這樣的景點不在少數,老龍井古村落、乾隆十八棵御茶園、中國茶葉博物館,你總會在不經意間,與歷史文化撞個滿懷。尤其是步入中國茶葉博物館,從一片茶林間穿過,遊客能夠在茶史、茶萃、茶事、茶緣中,深切感受到這裡的歷史況味。
在何關新看來,這片西湖龍井的核心產區,可以成為遊客了解中國茶文化歷史、熟悉西湖龍井發展脈絡、感受龍井古村茶香氛圍、培養愛茶習茶高雅情趣的龍井茶鼻祖朝聖地。
他心中的藍圖早已擘畫成型。「我們要充分突出茶歷史茶文化主題,打造以西湖龍井茶為內涵的茶文旅景觀帶。」何關新介紹,原有的景區要提升改造、加強服務。例如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館區內,可以增闢西湖龍井茶博物館,獅峰山茶園提升慢行交通運行等。除此之外,要不斷謀求創新,增設「西湖龍井匠心手工技藝」十大手法主題雕塑和吟詠龍井的詩詞碑林就是其中之一。
「龍井記憶,既傳承於師傅們的巧手中,也鐫刻在了龍井詩詞的韻律裡。我們計劃以龍井路為軸線,起自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峰館區,沿龍井路順『龍井八景』而上,在沿途建立『十大手法』雕塑,開闢碑林區,既可挖掘復原歷史名人吟詠龍井茶的筆墨,也可請當代書法名家錄寫名人詩詞,增加文化景觀,以更好地傳播龍井文化。」何關新說。
坐標二
梅家塢區域的「生活一角」
如果說龍井區域是歷史文化的聚焦和深度探訪,那麼梅家塢區域便是從歷史步入當下,徐徐踏入到當地茶農的生活體驗圖景中。
走在梅家塢區域內,人的腳步會不自覺地放慢。人們會忍不住遙想,就像當年的周恩來總理,在接待外賓到訪茶鄉總會來梅家塢一樣,這裡村民質樸的生活,還原了一個茶鄉最動人的模樣——「青山四面合,綠樹幾坡斜。溪水鳴琴瑟,人民樂歲華。」
目前這一區塊內,分布著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杭州正浩茶葉有限公司、浙茶集團梅塢莊園、梅竺度假村、雲棲竹徑等單位(公園),是在周邊省(市)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休閒度假勝地,是「梅」字號「西湖龍井」的主要產區。
「正因如此,這裡既是『瞻總理音容,看茶鄉發展』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也是『觀制茶之妙,享喝茶之樂』的茶科普基地。」何關新介紹,他們計劃建設茶文化公園,以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為核心,對周邊自然環境進行美化改造,進一步挖掘梅家塢一帶的文化遺蹟和傳說,增設一些茶文化的小景小品,使之成為周邊村民和遊客賞景品茶小憩的休閒處。
「這裡還將打造為西湖龍井開茶節的永久舉辦地,我們會建立梅家塢旅遊服務中心,開闢茶農生活參觀點,打造若干個茶莊園,在茶園茶山整治若干條觀光遊步道,建設一些茶壇茶亭,使遊客有一種浸入式體驗。」何關新說,遊著逛著,更少不了舌尖上的味道。「我們還在助力當地充實豐富休閒業態。例如在保持原先喝茶吃農家菜風格的基礎上,改進菜餚,推廣茶宴、茶食,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增加一些觀茶制茶的體驗點,使這裡成為尋找茶香記憶、體驗茶鄉生活的休閒區。」
坐標三
龍塢區域的「世界茶一角」
歷史景觀也有,生活體驗也有,龍塢區域還為遊客提供了第三大「看點」——從世界角度看龍井。
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會議(FAO—IGG/Tea))、世界茶葉市場分析和貿易促進工作組、中國茶產業聯盟辦事處、杭州農科院茶葉所……這片方圓24.7平方公裡的區域,不僅雲集了國內外的權威涉茶機構,還是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和中華茶奧會的舉辦地,同時還串聯起了龍塢茶鎮「九街」、國茶西湖龍井主題雕塑(大茶壺)、西山遊步道、大鬥山、小鬥山、光明寺水庫、白龍潭等諸多景點。
何關新親切地把這裡概括為「門類眾多、茶企集聚、範圍廣闊、以茶為特色的城市部落」。
「我們計劃在這裡規劃建設龍塢『六茶共舞』綜合示範,以龍塢九街為核心,以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和中華茶奧會為支撐,使之成為喝茶、飲(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的大舞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六茶交輝』的大賽場,中國茶、世界茶互為品鑑的大市場,讓龍塢茶鎮成為茶的世界,在龍塢茶鎮可以喝到世界的茶。」何關新說。
目前,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已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主場館建設的相關建議。「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永久落址杭州已經3年,這一項目來之不易,希望主場館建設會儘快列入省市重點項目,落實土地指標,精心規劃設計,早日建成投運。」何關新說。
「我們建議市級層面建立西湖龍井『金三角』建設領導小組,力爭用3年時間,使『金三角』初現雛形。希望遊客到時再來杭州,除了帶回西湖龍井茶,更能帶回茶旅『金三角』的美妙記憶。」何關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