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智管 大城細管 大城眾管
在語音智慧人行信號燈的語音提示下,行人有序通行
渝北時報 記者 任天駒 攝
近年來,我區通過精細化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設使城市文明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街頭巷尾,由精細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文明風尚無處不在。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近段時間,渝北城區部分路口不再有文明勸導員,卻多了新安裝的語音智慧人行信號燈。原來,今年,我區在36個路口新建設了語音智慧人行信號燈。這套系統不僅有紅綠燈提示,還帶有LED顯示屏和智能音響設備,通過醒目的文字提示和文明的語音提醒,督促車輛和行人遵守交通規則,規範交通秩序。如今,雖然沒了文明勸導員,但過往的行人根據智慧交通的指揮,交通秩序良好,行人不闖紅燈,文明出行。
類似的改變在渝北還有很多。當前,我區正加快智慧城管建設,按照城市管理「網格化、精細化、法治化、泛感知、智應用」的要求,不斷推進「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通過智管提升城市品質。
「渝北區兩江春城春逸苑3棟1單元業主佔用公共區域搭建陽光房,存在違章搭建的問題。」10月23日,區數位化城管中心12319工作人員,接到市「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轉派的案件。該中心接到案件後高度重視,立即在第一時間內將該案件指派給責任單位龍山街道核實處理。經調查核實,市民反映的違章搭建情況屬實。相關責任單位立即對違章搭建業主進行了法律法規的宣傳,要求其對違建進行拆除。11月10日下午,違建業主對搭建的陽光房進行了拆除整改。
「過去處理問題都是靠人喊、靠人走,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上報和處理,影響了市容秩序。」區數位化城市管理事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通過視頻智能識別,市民參與上報、智能立案派遣、快速響應處置等,實現了城市管理手段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技型」轉變。
據悉,區數位化城市管理事務中心設有龍溪、兩路、回興三個信息工作站。工作站信息採集員穿梭在網格裡,發現城市問題立即通過城管通APP上報指揮中心,中心審核後通過平臺系統派遣到責任部門即時辦理。
我區還在城市和農村社區(村)建成文明實踐所922個、實踐站135363個,並在安康路社區等建成示範站6個,在公租房、有條件的工地建設實踐點8個。每個實踐所都配專職工作人員3名,每個實踐站配專門工作人員1-2名。同時,因地制宜設置服務崗1300餘個,構建起「10分鐘志願服務圈」。
在志願者隊伍建設方面,我區在依託村社區幹部、黨員志願者的基礎上,重點吸納招募「五老」人員、先進人物、文藝志願者等「編外」志願者,成立起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小分隊1000餘支、專業志願服務隊12支,全區註冊志願者達25.6萬人,成為社區居民身邊不走的工作隊。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支持下,2020年,我區機動車斑馬線禮讓率達100%,公交車斑馬線禮讓率達99%;數字城市管理結案率達到86%,監督指導網格員採集上報案件近40萬件。(渝北時報 記者 張澤美)
【來源:渝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