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難關九成加盟店管理難度大
2難關山寨版眾多
3難關食品安全監管不易
近日,永和食品集團(下稱「永和豆漿」)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正在進行上市規劃中,預計明年上市。隨著證監會擬放鬆餐飲企業上市審核,以及餐飲企業開始在財務等上市流程上日益規範,多家餐飲企業都在等候IPO。不過,餐飲企業上市面臨最大的攔路虎恐怕要數食品安全。
永和豆漿上市存憂
面對龐大的加盟店以及林立的「山寨門店」,加上食品業食品安全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永和豆漿上市之路依舊堪憂。
永和豆漿品牌公共事務部總監林志誠告訴記者,永和豆漿目前主要有兩大業務,一個是餐飲業務,一個是豆漿銷售業務。
但是這兩項業務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餐飲業務上,林志誠透露,全國近五百家門店中,直營店與加盟店的比例為1:10,面對十倍於直營店的加盟店,如何妥善管理給了永和豆漿很大考驗。此前俏江南在加盟店業務稍開了一個小口,就傳出南京加盟店死魚事件,加盟業務也隨之關停。此外, 「山寨永和」林立,一旦出現問題,也將對永和豆漿品牌造成影響。林志誠表示,公司註冊的「永和豆漿」是受保護的,但是「永和」一詞可以被其他餐飲企業拿來使用。
還有,如何保證產品質量也是一道難題。上月臺灣公司生產的永和黑豆漿被質檢總局檢出轉基因,並作退貨處理,影響到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而此前永和豆漿深陷「現磨豆漿門」事件,門店客流立即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康建華告訴記者,食品安全一直是一把高懸在永和豆漿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永和豆漿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威脅,是其上市的一大障礙。而諸如「百年永和豆漿」、「永和大王」、「永積豆漿」等「永和」的存在,不僅對永和豆漿的業績造成重大衝擊,而且表明了永和豆漿在規範運作、信息披露、核心技術等方面存疑,盈利變數較大,增加了永和豆漿IPO被否的可能性。
食品安全受考驗
最近一兩年,餐飲企業颳起一股上市潮,去年炒得最火熱的俏江南轉戰香港,小南國也欲重啟港股上市,此外,狗不理、順風飲食、廣州酒家等多家企業今年年初也出現在證監會公布的上市申請名單中。
不過,食品安全問題依舊讓投資者心存顧慮。一家投資諮詢公司負責人透露,隨著多家餐飲企業傳來上市消息,前來尋求餐飲投資諮詢的投資者也漸多,不過投資者最關心的還是食品安全問題。
去年下半年可謂多事之秋,先是俏江南傳出加盟店「死魚事件」,讓俏江南高層極為被動;小南國上市衝刺同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曝光小南國的自製素鵝含有細菌,並在香港停售,小南國隨後以市況不佳為由放棄上市。而最令業內震驚的是味千拉麵(00538.HK)「骨湯門」 事件,因此一夜之間市值蒸發15億。
事實上,餐飲企業其實很脆弱。由於中餐品類繁多,消費者口味多變,且難於標準化生產,雖然有著兩萬億元的產值,但是目前國內餐飲企業體量都很小,國內A股上市餐飲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全聚德(002186.SZ)市值也僅有約46億元。抗風險能力並不高,稍有差錯,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極可能造成股價大幅波動,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康建華表示,餐飲企業處於食品產業鏈的終端,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亟須解決的棘手問題,是企業能否上市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