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於中醫的奠基和發展,古代四大名醫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一位是扁鵲,他是我國中醫理論的奠基者,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中醫「四診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望、聞、問、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
學診斷體系。扁鵲的一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了扁鵲傳記。他也是第一個被寫入正史的醫生
因年代久遠,扁鵲成了傳說中的人物,據傳,他在世時,走到哪裡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裡,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扁鵲」也順理成章地成了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的代名詞。
第二位值得稱頌的名醫是華佗,他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華佗曾經為關羽刮骨療毒。關羽一邊和謀士下棋伸出右臂。華佗抽出消過毒的尖刀,割開關羽的胳膊,骨頭已變成青色。他用刀將骨頭上的箭毒刮淨,而後縫合復原,敷上藥,包紮好。手術時,關羽疼痛難忍;手術後,關羽起來對華佗說:「現在我的右臂不疼了,您的醫術真是高明啊!
除了流傳下來的一些關於華佗醫術高明的小故事外,他還有一個偉大的貢獻,傳說華佗發明了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曾經有一位士大夫生病後請華佗診斷,華佗說,你的病不在外表,而在腹腔裡,之後便為這位病人進行了腹腔手術。這也是我國正史中記載的最早的腹腔手術。
第三位是張仲景,東漢末年人,與神醫華佗是同時代人。張仲景不僅治學態度嚴謹,而且醫德高尚,一生為民醫病,深受老百姓愛戴。人們尊稱他為「醫聖」,在南陽城東關修座「醫聖祠」來紀念他。
第四位貢獻極大的名醫是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李時珍所撰寫的《本草綱目》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瑰寶幾百年來,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本草綱目》的傳說,而李時珍本人的經歷更是頗具傳奇色彩,被尊為「醫中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