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電影自成一脈,他那獨特的無釐頭表演風格,總能讓任何一部他演繹的電影帶上明顯的周星馳色彩。
不管是他導演還是主演,任何一部周星馳演繹的電影都能稱之為周星馳電影。
就像《玻璃樽》裡周星馳那一分鐘的出場時間,就完全把成龍的風格給掩蓋過去。
對很多人來說,周星馳的電影如數家珍,每部電影都有很多讓人感動的經典場景。
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
第一,1992年的《武狀元蘇乞兒》。
蘇燦因為不會寫字讓自己錯失武狀元,還連累蘇家被抄家,最後淪為乞丐。
師爺臨走時送給蘇燦一本書讓蘇燦學字,但蘇燦卻不是很重視,直到被打斷手腳筋後才開始萌發想學寫字的想法。
蘇燦一個人在破廟裡偷偷練習寫字,而蘇燦第一次寫出來的字,卻不是導致他受盡人間苦難的自己的名字,而是苦海無涯四個字。
苦海無涯,這是蘇燦歷經半生,大起大落之後對生活的感悟,而這不僅僅是蘇燦,也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而在蘇燦醒來後,洪日新為蘇燦寫了「苦盡甘來」四個字。
從苦海無涯到苦盡甘來,雖然這段戲只有幾分鐘,但個中意味卻值得去品味。
第二,1994年的《九品芝麻官》。
影片中戚秦氏在嫁人時,滿堂賓客無不歡喜祝賀,只有包龍星拿著小孩子送的花,呆呆地站在客堂不知所措。
眾人皆醉我獨醒,沒人明白此時包龍星的孤獨。
包龍星喜歡戚秦氏,甚至在戚秦氏即將洞房花燭夜時,還幻想著戚秦氏改變主意要嫁給她。
在豹子頭打翻戚秦氏迎親的花轎後,包龍星在人群中不經意看了戚秦氏一眼,那一刻,包龍星就愛上了戚秦氏。
這也是包龍星為什麼要救戚秦氏的原因,不單單是為了公道正義,還有愛。
這一切,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第三,1996年的《食神》。
《食神》講述一個得而失,失而得的故事。
其中失去和得到的,不僅有事業,還有愛情。
重要的東西只有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史蒂芬周一直不明白這一點,他以為重奪食神稱號就是自己最大的追求。
殊不知,在廟街的一番經歷,卻在悄然間改變了他。
在火雞為他擋下那顆子彈後,史蒂芬周流落少林寺,在少林寺一夜白了頭。
哼著火雞常唱的那首歌,並為火雞畫上了那顆心,那時還不知道火雞變漂亮。
第四,1999年的《喜劇之王》。
啊嬤好開心,我d孫仔會做戲,真系叻仔。
我一世英雄,給她弄得滿臉口水。
你啊嬤一個人養你這麼大,她才是英雄,你不是。
細細品味尹天仇和洪爺、侯煥玲這段對話。
這是星爺對底層小人物的關注和肯定。
你啊嬤才是英雄,小人物也可以是英雄。
第五,2003年的《功夫》。
阿星打劫啞女,但啞女的眼淚卻讓阿星不知所措。
阿星還是善良的。
啞女拿出棒棒糖,阿星才得知啞女就是小時候的棒棒糖女孩。
阿星馬上離開,還很惱火的打胖子,把氣全部撒在胖子身上。
為什麼阿星會這麼生氣?
棒棒糖女孩代表阿星小時候懲惡揚善的夢想,但在知道自己學的如來神掌是假的後。
被欺騙的阿星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成了一個壞人。
但一直根植在內心的善良卻讓他連壞人也做不了。
可現實卻要他做壞人,但啞女卻喚醒阿星內心深處的善良,所以阿星才憤憤離開,把氣全部撒在胖子身上。
這是《功夫》裡很著名的場景,利用道具、表演來推動故事,同時鋪墊人物情感。
整部電影黃聖依不到三分鐘的戲份,而且沒有一句臺詞,但卻能成就經典,靠的就是周星馳對電影故事的把握。
最後,總結來說。
星爺的電影雖然偶有一兩部質量平平,但大多都是無可取代的經典。
我們喜歡星爺,也很感謝一生未婚的星爺為我們帶來這麼多歡笑。
因為這個世界要沒了星爺,會少了很多笑聲。
文中圖片來源於劇中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