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文章: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求是手機報 ,作者求是

求是手機報

分分鐘讀懂理論!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同時,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們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

孫景坤、徐振明是廣大志願軍將士、廣大中國軍人的傑出代表,在戰爭年代奔赴疆場、英勇戰鬥,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投身建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堪為時代之楷模,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以身許國 捨生忘死寫忠誠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一個民族的靈魂,需要英雄精神來滋養。一個民族的未來,需要英雄的人民來創造。

1950年10月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成為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聲。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在異常嚴酷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們面對美國佔壓倒性優勢的飛機、大炮、坦克,承受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掘地三尺的狂轟濫炸,以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拋頭顱、灑熱血,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著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圖為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新華社發 劉海東/攝

1950年10月,孫景坤隨部隊剛從海南戰場撤回,隨即從自己的家鄉丹東開赴朝鮮戰場。戰場上,孫景坤作戰勇猛,在朝鮮龍水洞地區同美軍的一次激戰中負傷,傷愈之後又立即奔赴戰場。1952年秋,上甘嶺戰役打響的同時,孫景坤所在的40軍119師357團3營8連負責堅守上甘嶺西側的161高地,在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後,缺糧少彈,陷入絕境。在8連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主動請戰,帶領9名戰士扛著8箱手榴彈和2箱子彈,利用敵人火力死角從敵人鼻子底下突上陣地。在陣地上,孫景坤以高度的勇敢和機智,斃敵21名,協助副連長指揮打退敵人的五次反撲,以少勝多,出色完成堅守任務。戰後,他被批准記一等功一次。抗美援朝戰爭之前,孫景坤已久經炮火洗禮,先後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等戰役,多次立功受獎,也落下了20多處傷疤。

也是在1950年10月,徐振明隨38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徐振明在戰爭期間擔任38軍112師336團1營3連連長,參加過第一、二、三、四、五次戰役,整日在炮火轟鳴中行進、在槍彈飛舞中穿梭,立下卓越戰功。他作為戰鬥在一線的步兵連長,打過112師在朝鮮參加的「飛虎山阻擊戰」、「松骨峰阻擊戰」等著名戰役。徐振明指揮作戰勇敢,始終和戰友們奮戰在最前沿。在槍林彈雨中英勇戰鬥的他,身上大傷小傷不斷,但保家衛國的初心不變,始終以高昂的鬥志勇往直前。軍旅生涯中,徐振明榮立大功一次、小功多次。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因在394.8高地爭奪戰中的英勇表現記大功一次。

徐振明所在的38軍、孫景坤所在的40軍,是首批入朝並最先與敵軍交戰的部隊。40軍的石寶山,是韓戰中第一位拿著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志願軍戰士。孫景坤立功的161高地東側,在上甘嶺附近潛伏的邱少雲被敵軍炮火燒身,在烈火中永生;而上甘嶺戰役更是打得異常慘烈,黃繼光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槍,並湧現出多位像楊根思、石寶山一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

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15軍軍長秦基偉向毛澤東同志匯報說,美軍的缺點是一怕夜戰、二怕近戰、三怕死。我們志願軍則擅長夜戰、近戰,根本在於我們不怕死,前僕後繼、衝鋒不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戰場上的生命如暴風雨中的花朵,為何我們志願軍將士不怕犧牲、浴血向前?靠的就是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保家衛國的信念、敢打必勝的信念、維護和平的信念、捍衛正義的信念,他們以鋼鐵般的精神戰勝了鋼鐵武裝的敵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所以毛澤東同志講:「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硬。」

英雄的志願軍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意志和精神,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鑄就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年過去了,烽煙散去,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熠熠生輝,激勵著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那些經過戰爭洗禮的英雄許多已經遠去,健在的也大多年事甚高。他們為黨和國家作出了卓越貢獻,國家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的不朽功勳,不斷加強對他們的尊崇優待和服務保障。退役軍人事務部等軍地有關部門積極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千方百計做好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老戰士、老同志和烈士家屬等的榮譽褒揚和優待撫恤工作,不斷提高服務保障水平,定期走訪慰問,加強先進事跡宣傳,讓英雄們在新時代安度晚年,讓英雄們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社會的尊崇、人民的愛戴。

深藏功名 接續奮鬥為人民

在戰時,英雄們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為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立下偉大功績。戰爭結束後,他們解甲歸田、深藏功名,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執著堅守、默默付出,一心為民造福、一心為國奉獻。

孫景坤、徐振明們不僅是戰場上的英雄,也是時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

1955年初,孫景坤復員。丹東市安排他到工廠當車間主任,但他卻放棄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機會,把退伍手續交給地方有關部門後,主動申請回到故鄉山城村務農。過去有關戰場的一切,都被孫景坤刻意封存起來。回鄉第3天,他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參加勞動,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種地修路,一幹就是幾十年。

在生產隊期間,孫景坤因為是黨員,上過戰場,政治上過硬,勞動中能吃苦,得到村民們的擁護,當上了生產隊隊長。他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進行村莊建設,並組織村民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等,還動員村民將2.6公頃土地重新分配給5戶從黑龍江遷來的貧困戶,讓大家都有地種、有飯吃,讓村民們都過上好日子。

1958年,徐振明從營職幹部崗位轉業到吉林通化。當時,徐振明面臨3個職業選項:招待所所長、福利院院長、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所長。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環境好,但他卻毅然選擇去陵園,為楊靖宇將軍守靈。他把家安在陵園邊上,把心放在陵園裡面。為了讓英雄安息,他山前山後踏勘,規劃設計綠化方案,帶著陵園職工一起揮鍬掄鎬、栽植松柏花草。遇到颳風下雨,他深更半夜也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樹木是否倒伏。如今的陵園,樹木蔥鬱,莊重肅穆,守衛著這片英雄長眠的土地。

為了使烈士陵園承載更多英雄的記憶,徐振明想盡各種辦法,踏訪抗聯舊址,採訪當地老百姓,搜尋歷史資料和實物,收集楊靖宇將軍的抗戰故事,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了烈士陵園上。1980年退休後,徐振明仍堅持留下來在陵園守門,要一生為楊靖宇將軍守靈。他說:「能守護烈士陵園,這是我的無上光榮。」

解放戰爭勝利後,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國家贏得了和平建設的機會,廣大軍官士兵服從國家需要,脫下軍裝,轉業復員地方,投身經濟社會建設中,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孫景坤、徐振明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堅決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從戰鬥英雄成為基層幹部、普通群眾,不計得失、不辭辛勞,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艱苦奮鬥、建功立業,生動展現了革命軍人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的政治品格和優良傳統。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精神。圖為徐振明(左)和兒子徐永軍來到楊靖宇烈士陵園。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攝

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退役軍人工作,新中國成立初期即成立了中央復員委員會,之後又根據時代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把退役軍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設計、親自部署推動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對做好退役軍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重視,必將激勵廣大退役軍人永葆革命本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徵途上不斷作出新貢獻。

堅守初心 革命精神傳薪火

一個共產黨員,只有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才能做到質樸而純粹、勇毅而篤行,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孫景坤、徐振明們為什麼能在戰時捨生忘死、和平年代無私奉獻?他們的回答淳樸而真摯,「從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就從沒想過什麼叫吃虧,什麼叫好處,也根本沒有想過要撈點什麼」。

孫景坤長期在農村生活,日子並不富裕。一些愛心人士曾多次提出要幫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絕:「不是我應得的,堅決不能拿。」孫景坤既這麼要求自己,也這麼要求家人。在生產隊當了20多年隊長,每每有單位招工,他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女兒孫美麗16歲時報名想當電話局電話員,也被孫景坤將名額給了別人。家裡兒女7人,除了一個兒子正常招工、一個兒子參軍外,其餘都是農民。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著兒女、啟迪著後人。

戰爭年代,孫景坤南徵北戰,患了嚴重的胃病,每次犯病後,只是吃上兩片藥頂一頂。幾十年間,孫景坤都嚴格按規定數額報銷藥費,從沒向組織提過特殊要求。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有人讓孫景坤找一找組織,但他從沒動過這個念頭,「那麼多戰友都犧牲在戰場上,長眠在他鄉,我還活著,已經很知足了,如果我再麻煩組織,怎麼對得起那些戰友」?

徐振明剛參軍時就以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為「精神偶像」,立志要像楊靖宇一樣抗擊敵寇,為祖國的獨立和尊嚴揮灑熱血。最初的信念,激勵著他在戰場上英勇戰鬥,也引導他轉業時堅定選擇為英雄守陵。他說:「我受了一輩子革命教育,十分崇敬楊將軍和東北抗聯,想和將軍離得更近一點,心甘情願為將軍守陵。」

離休後,徐振明又動員兒子到陵園工作,繼承他的志願,接續守護烈士陵園。但他心裡還是放不下,仍然天天來陵園,給參觀的人們講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他還經常深入學校、部隊、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宣講,把英雄的故事代代傳揚,告訴人們「要時刻記住這些英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孫景坤、徐振明轉業復員後,把自己的各種獎狀和軍功章深藏起來,甚至一起生活的家人、一起勞動的群眾,都只知道他們是抗美援朝老兵,卻不知道他們曾立下赫赫戰功、當過戰鬥英雄。他們一生淡泊名利,從未因戰鬥英雄的身份向組織提過個人要求。徐振明說,「想想犧牲的戰友,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享福」。他們用一生的犧牲奉獻,踐行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如磐初心,踐行了革命軍人「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

不懈奮鬥 崇高精神永弘揚

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跡,生動展現了革命軍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展現了共產黨員高尚的奉獻精神,展現了中華兒女頑強的奮鬥精神,彰顯了他們堅守初心、永葆本色的高尚政治品格,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大力弘揚。

弘揚他們以身許國、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以孫景坤、徐振明為代表的革命軍人始終把國家和人民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為了國家和民族尊嚴奮不顧身,為了和平和正義事業頑強戰鬥。在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歷史的洪流中奮勇前行。

弘揚他們淡泊名利、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憂國者不顧其身,愛民者不罔其上。」以孫景坤、徐振明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革命軍人,始終聽黨話、跟黨走,黨需要到哪裡就到哪裡去、黨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們在戰場上聞令而動、奮勇向前,退役後繼續奮鬥、默默奉獻,永遠是黨和人民的好戰士、好兒女。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廣大退役軍人,要繼承和發揚他們這種甘於吃苦受累、甘於犧牲奉獻的高尚精神,始終堅守革命理想,保持優良作風,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激情和青春、揮灑自己的熱血和汗水。

弘揚他們百折不撓、英勇頑強的奮鬥精神。「天下艱難際,奮鬥造英雄。」以孫景坤、徐振明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忍飢挨餓、勇敢衝鋒,經受住了生命極限的嚴酷考驗,展現出英勇不屈、不畏強暴的民族風骨,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敢打必勝、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奮鬥精神。在經濟建設中,他們面對各種艱難困苦,一樣戰天鬥地、堅韌不拔,成為生活中的英雄。當前,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面臨的風險挑戰、驚濤駭浪前所未有,我們必須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鬥精神,知難而進、堅韌向前,頑強奮鬥、紮實奮鬥、不懈奮鬥。

英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新時代是成就英雄的時代。我們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學習以孫景坤、徐振明為代表的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勵中華兒女在新時代奮力前行,讓英雄的火種代代相傳、薪火不滅。

來源:《求是》2020/21,作者:中共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求是》文章: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高地(報告文學)——記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功臣徐振明
    1942年徐振明參加八路軍時,部隊正大力宣講楊靖宇將軍及諸多抗聯將士的英雄事跡,他們在極端困難的戰鬥中犧牲,令每一位革命軍人動容。感謝這樣一個無可猶豫、即刻選擇的崗位,讓他有機會在莊嚴聖地,親近英雄,敬崇英雄,有機會與楊靖宇將軍及東北抗聯戰士們相遇,與通化這座英雄城市和紅色革命熱土重逢。他可以騰出時間陪一陪他們了,每日與他們對話,告慰他們的英靈,擎起信念的火炬與精神的明燈。
  • 致敬難忘的歲月和英雄先輩們——懷念亓魁洲等抗美援朝老革命軍人
    亓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老革命軍人魁洲光輝一生大事記老革命軍人亓魁洲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革命歷程:魁洲 1938年投身革命;1940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革命戰爭年代親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生死考驗--抗日戰爭堅持魯中抗日、臨沂戰役;解放戰爭參加了四保臨江
  • 銘記歷史不忘英雄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不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美援朝英雄精神,黨和國家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並為參加抗美援朝的同志發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我院有張紹文、劉超然、張玉、周德寬、王菊英5位同志獲此殊榮。
  • 抗美援朝: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
    為戰勝強敵,中國人民志願軍大力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高度重視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湧現出了30餘萬名功臣模範、近6000個立功單位,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壯歌。 習近平和基辛格曾在一次會面中討論抗美援朝戰爭。基辛格說:中國軍隊缺乏後勤保障、空中保障,裝備是如此之差,但是居然沒有「打輸」。
  • 抗美援朝老英雄宣傳我行退役軍人保障卡
    1月26日下午,金昌支行營業室來了一位特殊的客戶,92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劉忠爾老人
  • 曲陽抗美援朝老英雄觀看電影《金剛川》
    曲陽抗美援朝老英雄觀看電影《金剛川》 2020-10-27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建一局安裝公司黨委慰問抗美援朝老英雄
    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尊嚴 他們奮不顧身,化身披堅執銳的戰士 大步跨過鴨綠江,怒向豺狼啟獵槍 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紀念戰爭勝利 慰問光榮老兵 為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受安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沙海委託
  • 學習時代楷模,弘揚英雄精神
    近日,中宣部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們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他是千萬黨員幹部中湧現出的又一個典型的時代模範代表。中華民族的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學習他的好品質、好作風。
  • 張富清: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
    7月27日,老英雄張富清參觀天安門廣場英雄無言 深藏功名在戰火硝煙中,信仰是血與火的淬鍊,意志是生與死的抉擇,正是因為張富清和千千萬萬革命軍人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打江山、謀幸福,新中國才迎來了勃勃生機,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苦練強國本領 勇做時代英雄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 黃石市海觀山社區:抗美援朝紀念日,向老英雄致敬
    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鍛造出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 永葆黨的政治本色 在革故鼎新中創造美好未來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黨同志必須始終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鬥志,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馳而不息抓好正風肅紀反腐,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堅決同一切可能動搖黨的根基、阻礙黨的事業的現象作鬥爭,蕩滌一切附著在黨肌體上的骯髒東西,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 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小說創作:鼓蕩革命英雄主義的時代強音
    鼓蕩革命英雄主義的時代強音——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小說創作回眸■高靜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70年前的這場戰爭,既是一場保家衛國的反侵略之戰,也是一場以弱勝強的非對稱之戰。
  • 抗美援朝老英雄列車上講黨課
    12月1日,從哈爾濱西開往包頭的K1384次列車上,中鐵呼和浩特客運段列車值班員路詩文為一位年近90的抗美援朝老戰士送去一碗熱面。老英雄名叫劉成林,早年參加東北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隨軍入朝作戰,在志願軍坦克二師運輸連主要負責把物資送往前線、把傷員接回後方的工作。這次獨自從哈爾濱出遠門去包頭就是去看望當年的老班長。
  • ...是革命軍人思想覺悟和意志品質的體現——高揚革命英雄主義旗幟
    原標題:●革命英雄主義是革命事業的主旋律,是戰鬥精神最基本的內容,是革命軍人思想覺悟和意志品質的體現——高揚革命英雄主義旗幟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老英雄朱茂榮:深藏功名七十載 不老先鋒戰疫情
    中安在線、安徽文明網、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樸實純粹、淡泊名利、堅守初心、不改本色」這是全國上下正在學習的「時代楷模」張富清老英雄的真實寫照。  其實,安徽也有一位深藏功名七十載、甘於奉獻一輩子的張富清式的老英雄,他叫朱茂榮。
  • 九旬老英雄憶抗美援朝崢嶸歲月:「我們打了勝仗老百姓才有好日子」
    【青島新聞網獨家】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一輛T-34坦克靜靜地佇立在地下一樓展廳內。聚光燈下,一身軍綠的它顯得沉穩、莊重,歲月的氣息悄然瀰漫開來,這輛坦克前面的解說板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英雄的215號坦克」。
  • 抗美援朝老電影23部,《上甘嶺》《英雄兒女》你一定看過
    一部部抗美援朝經典老影片,就是一部部中華民族不畏列強的英雄史詩,一座座永遠聳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豐碑。23部抗美援朝老電影,形象化藝術化地再現、演繹、詮釋了人民軍隊不畏強敵、浴血鏖戰、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鐵血軍魂和犧牲精神,深深震撼、感動、淨化和撫育了一個時代國人的心靈,成為鐫刻在胸中永不泯滅的記憶,成為當時青少年茁壯成長的不竭動力。讓我們一起回憶這23部抗美援朝老電影,你看了哪幾部?
  • 「傳承紅色基因 共話青年使命」——漳州市第二軍休所組織老英雄...
    青年學生向老英雄獻花籃「向老兵爺爺學習、向英雄爺爺致敬」。12月30日下午,漳州職業技術學院青年之家迎來陣陣掌聲,打破了校園往日的寧靜。由漳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漳州市第二軍休所、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團委聯合舉辦的「傳承紅色基因,共話青年使命」——老英雄故事分享會正如火如荼進行。受邀分享故事的4名軍休幹部分別是抗美援朝三等功臣何成松、對越自衛反擊戰三等功臣陳源海、參與科技試驗的軍醫林順湘和退休不褪色熱心公益的老兵黃忠源,學院師生代表40餘人聆聽了報告。每一枚勳章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