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伴著我長大,我陪著你變老」
石井前坂村五世同堂為90歲老人過母親節
李彭花一家五世同堂合影。
母親節前夕,南安市石井鎮前坂村的一處院子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為了給90歲的母親李彭花過節,張家的兄弟姐妹帶著後輩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
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節
12日中午,張家子孫後代齊聚一堂,陪老人李彭花吃齋。院子裡熱鬧非凡,後輩們圍著老人聊天說笑、噓寒問暖,讓老人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子女們還為老人送上鮮花,拍下五世同堂的全家福。
「母親今年90歲,從不過生日,這次想趁母親節來臨,為她過90大壽。無論手頭多麼忙,都要趕回來和母親團聚,這是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的一個約定。」儘管生意越來越忙,大兒子張溫流也常常回鄉陪伴母親。
張溫流告訴記者,因為父親早逝,在他的記憶中,母親既當爹又當媽,把孩子們拉扯長大,十分不易。「從小母親就告訴我們,做人要謙卑、與人為善,以前家裡很窮,但她對鄰居朋友都很大方。」
「希望她長命百歲,慢點老去。」這是他最想對母親說的話。
丈夫離世 獨自拉扯5個子女成人
李彭花老人育有5個子女,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初次見到李彭花,老人很熱情地拉著記者的手坐了下來,滿頭的銀絲見證了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
「嫁過來時,生活很苦,房子是借住的,家裡連桌椅等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家六口擠在一張小床上,5個孩子從大到小排著睡。」回憶起當年的艱難,李彭花感慨萬千。
那時候,日子雖過得辛苦,但一家其樂融融。然而1980年李彭花丈夫的去世,給這個貧苦的家庭一次重創。
從此,李彭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不僅要照顧家中年幼的孩子,還要參加生產隊賺工分,守著不到一畝的田地,早出晚歸。
「小時候,日子過得清貧,菜都是自家種的,過年過節才有肉吃,肉一上來很快就被一搶而光,而母親總是在一旁樂呵呵地看著我們吃。」小兒子張溫情回憶道。
在張溫情的記憶中,夏天是一個讓他特別有感觸的季節。「因為我特別怕蚊子,一到夏天,晚上經常睡不著,母親就拿著蒲扇在旁邊幫我趕蚊子,直到我熟睡後才離開。」
兒子高考失利 她四處借錢讓兒子復讀
在張溫情眼中,母親的堅強樂觀令他敬佩。儘管那個年代過得艱辛,母親卻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
上世紀80年代,張溫情高考失利。本想捲鋪蓋回家幹農活的他,被母親攔住了,母親希望他去復讀。
「高中讀書的錢都是借的,不能再拖累家裡了,復讀的錢要從哪裡來?」「你儘管去上補習班,錢我來想辦法!」母親拍著胸脯說。
就這樣,為了孩子的求學路,李彭花厚著臉皮又去找人借錢。當母親把藏在兜裡皺巴巴的錢交到自己手中時,張溫情就暗暗發誓,要好好讀書,早日報答母親。
1989年,刻苦學習的張溫情順利考上了泉州師專,雖然家裡離學校有一段距離,但他還是堅持每個月都回家看望母親。
「可以說,我的命運是母親改變的。」他告訴記者,母親一輩子勤勤懇懇,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甚至我娶老婆、蓋房的錢都是她四處借來的,我女兒出生後,母親還親自照顧到她上初中。」
言傳身教當榜樣 子女孝順傳佳話
百善孝為先。母親的辛勤付出,讓張家兄弟姐妹牢牢將「孝」字記在心中。
前年,李彭花急性胃出血,住院了數十天,兒子兒媳們都放下生意和工作,輪流在病床前貼身照顧,端屎端尿,餵飯擦身。「因為積勞成疾,母親身子比較弱,好幾次住院都是我們一家人輪流照顧,從不請護工。」張溫情說。
為了能陪伴母親,張溫情至今都與母親同住;到了母親節,他會陪母親到寺廟吃齋;母親的耳朵不靈敏了,他就會刻意提高嗓門……在他看來,最溫情的陪伴,無非就是「你伴著我長大,我陪著你變老」。
如今身為南安市延平中學校長的張溫情,也常常教育學生、告誡老師,要孝順父母。「在學校門口,我發現許多父母送孩子上學,孩子頭也不回地走進校門。」注意到這個現象後,他親自通知各個班主任,讓學生在母親節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每逢節假日或年終工作總結會上,校長總會強調老師要以身作則,多花些時間陪伴父母。」延平中學團委書記潘建山告訴記者,張溫情在學校是出了名的孝子。
張溫情對長輩的孝敬也感染了他的女兒,如今上大學的女兒,堅持每周末回家看望老人,天氣冷了,還會給老人買暖和的帽子。
20多年來,常年吃齋念佛的李彭花,將子女給的零花錢省了下來,捐給前坂村培英小學作為教學基金。受母親影響,張溫流和妻子李麗輝多次捐資支持培英小學及鄉村體育事業等慈善公益活動。
一家人的善舉也在村裡被傳為佳話。「彭花與人為善,村裡老人去世她都會親自前往悼念,兒子們也不差,經常關心村裡的困難戶。」村民張阿姨點讚說。(海絲商報記者 賴香珠 文/圖)
原標題:南安石井: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母親節
責任編輯:朱詩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