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前坂村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母親節

2021-01-09 閩南網

­  「你伴著我長大,我陪著你變老」

­  石井前坂村五世同堂為90歲老人過母親節

­  李彭花一家五世同堂合影。

­  母親節前夕,南安市石井鎮前坂村的一處院子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為了給90歲的母親李彭花過節,張家的兄弟姐妹帶著後輩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

­  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節

­  12日中午,張家子孫後代齊聚一堂,陪老人李彭花吃齋。院子裡熱鬧非凡,後輩們圍著老人聊天說笑、噓寒問暖,讓老人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子女們還為老人送上鮮花,拍下五世同堂的全家福。

­  「母親今年90歲,從不過生日,這次想趁母親節來臨,為她過90大壽。無論手頭多麼忙,都要趕回來和母親團聚,這是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的一個約定。」儘管生意越來越忙,大兒子張溫流也常常回鄉陪伴母親。

­  張溫流告訴記者,因為父親早逝,在他的記憶中,母親既當爹又當媽,把孩子們拉扯長大,十分不易。「從小母親就告訴我們,做人要謙卑、與人為善,以前家裡很窮,但她對鄰居朋友都很大方。」

­  「希望她長命百歲,慢點老去。」這是他最想對母親說的話。

­  丈夫離世 獨自拉扯5個子女成人

­  李彭花老人育有5個子女,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  初次見到李彭花,老人很熱情地拉著記者的手坐了下來,滿頭的銀絲見證了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

­  「嫁過來時,生活很苦,房子是借住的,家裡連桌椅等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家六口擠在一張小床上,5個孩子從大到小排著睡。」回憶起當年的艱難,李彭花感慨萬千。

­  那時候,日子雖過得辛苦,但一家其樂融融。然而1980年李彭花丈夫的去世,給這個貧苦的家庭一次重創。

­  從此,李彭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不僅要照顧家中年幼的孩子,還要參加生產隊賺工分,守著不到一畝的田地,早出晚歸。

­  「小時候,日子過得清貧,菜都是自家種的,過年過節才有肉吃,肉一上來很快就被一搶而光,而母親總是在一旁樂呵呵地看著我們吃。」小兒子張溫情回憶道。

­  在張溫情的記憶中,夏天是一個讓他特別有感觸的季節。「因為我特別怕蚊子,一到夏天,晚上經常睡不著,母親就拿著蒲扇在旁邊幫我趕蚊子,直到我熟睡後才離開。」

­  兒子高考失利 她四處借錢讓兒子復讀

­  在張溫情眼中,母親的堅強樂觀令他敬佩。儘管那個年代過得艱辛,母親卻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

­  上世紀80年代,張溫情高考失利。本想捲鋪蓋回家幹農活的他,被母親攔住了,母親希望他去復讀。

­  「高中讀書的錢都是借的,不能再拖累家裡了,復讀的錢要從哪裡來?」「你儘管去上補習班,錢我來想辦法!」母親拍著胸脯說。

­  就這樣,為了孩子的求學路,李彭花厚著臉皮又去找人借錢。當母親把藏在兜裡皺巴巴的錢交到自己手中時,張溫情就暗暗發誓,要好好讀書,早日報答母親。

­  1989年,刻苦學習的張溫情順利考上了泉州師專,雖然家裡離學校有一段距離,但他還是堅持每個月都回家看望母親。

­  「可以說,我的命運是母親改變的。」他告訴記者,母親一輩子勤勤懇懇,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甚至我娶老婆、蓋房的錢都是她四處借來的,我女兒出生後,母親還親自照顧到她上初中。」

­  言傳身教當榜樣 子女孝順傳佳話

­  百善孝為先。母親的辛勤付出,讓張家兄弟姐妹牢牢將「孝」字記在心中。

­  前年,李彭花急性胃出血,住院了數十天,兒子兒媳們都放下生意和工作,輪流在病床前貼身照顧,端屎端尿,餵飯擦身。「因為積勞成疾,母親身子比較弱,好幾次住院都是我們一家人輪流照顧,從不請護工。」張溫情說。

­  為了能陪伴母親,張溫情至今都與母親同住;到了母親節,他會陪母親到寺廟吃齋;母親的耳朵不靈敏了,他就會刻意提高嗓門……在他看來,最溫情的陪伴,無非就是「你伴著我長大,我陪著你變老」。

­  如今身為南安市延平中學校長的張溫情,也常常教育學生、告誡老師,要孝順父母。「在學校門口,我發現許多父母送孩子上學,孩子頭也不回地走進校門。」注意到這個現象後,他親自通知各個班主任,讓學生在母親節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  「每逢節假日或年終工作總結會上,校長總會強調老師要以身作則,多花些時間陪伴父母。」延平中學團委書記潘建山告訴記者,張溫情在學校是出了名的孝子。

­  張溫情對長輩的孝敬也感染了他的女兒,如今上大學的女兒,堅持每周末回家看望老人,天氣冷了,還會給老人買暖和的帽子。

­  20多年來,常年吃齋念佛的李彭花,將子女給的零花錢省了下來,捐給前坂村培英小學作為教學基金。受母親影響,張溫流和妻子李麗輝多次捐資支持培英小學及鄉村體育事業等慈善公益活動。

­  一家人的善舉也在村裡被傳為佳話。「彭花與人為善,村裡老人去世她都會親自前往悼念,兒子們也不差,經常關心村裡的困難戶。」村民張阿姨點讚說。(海絲商報記者 賴香珠 文/圖)

原標題:南安石井: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母親節

責任編輯:朱詩卉

相關焦點

  • 南安這個鎮的路網圖,把我驚呆了
    這條貫通石井、水頭兩個商貿重鎮的交通大動脈,時隔多年後,身披新裝,繼續為石井經濟發展做好服務。 國道228線石井段「白改黑」工程分兩段在2016年和2018年完工,起點在沿海大通道石井鎮路口,終點在石井鎮前坂村,全長約15.1公裡。
  • 南安這個鎮的路網圖,把我驚呆了|石井鎮|南安市|水頭鎮|西福...
    2019年3月,總投資達9.3869億元的成功大道全線通車,有效改善國道228線石井到廈門方向道路交通壓力,這也是通往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的重要通道,提升沿途前坂、菊江、溪東、楊山、昔坂、古山等村群眾出行的便利性。成功大道。
  • 南安土拍源昌兜底,石井限價下調,實惠樓盤應如何買?
    昨日上午,源昌以近乎底價競得南安市2019P11號石井鎮古山村地塊,這是源昌今年在南安競得的第三幅地塊,也是近年在石井鎮競得的第三幅地塊。源昌拿下的這幅206.3畝的巨型地塊限價為15000,比起石井鎮此前那些限價19800的地塊,這個限價算是現實了一點。
  • 石井文史愛好者呼籲保護 李啟軒墓將申請南安文保
    族譜記載為鄭成功得力部下    23日,在石井鎮文史愛好者鄭新新、陳和深、鄭鑫松等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溪東村。李啟軒的後人李朝平、李清樹、李澤偉等人早已在村內等候,跟隨他們的腳步,記者來到溪東村一個名叫「舊大路西區」的角落。    在民居層層包圍中,一座古墓映入眼帘,四周有長條石砌成的圍牆,墳墓和墓前的土埕長滿了雜草。
  • 視頻|第六屆國際(南安)鄭成功文化節在石井舉行
    聯合承辦:石井社區居委會、石井社區老年協會、鄭成功廟管委會、泉州鄭成功研究會延平分會、延平王祠管委會、石井民俗歷史文化研究會、石井鎮區各姓氏宗親會、石井鎮區各寺廟管委會。組織策劃宣傳:第六屆鄭成功文化節石井組委會、石井鄭成功廟塑像籌建會秘書長許勁松。
  • 山西九旬老人給花找「婆家」
    34年前,他獨自一個人居住在村後的中條山裡,在荒山上種樹育林。史大爺說,他年齡大了,如果孩子有條件,就把樹交給孩子,如果不行就交給村裡,「錢多了是害,兒子爭了女子爭,分不公可能還有意見,所以說不要錢還是(好),窮窮的最美,身上沒有一毛錢,死了他們照樣埋。」 山西九旬老人給花找「婆家」
  • 去過了嗎?石井這個村坐擁全鎮最大溼地公園
    楊山村黨支部書記黃金洲表示,新籃球場只是村兩委2020年規劃圖上一小部分,多年來,楊山村立足關注民生,服務群眾的基本點,穩步實施發展規劃,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為建設「美麗楊山
  • 經過南安石井!這條路預計本月正式通車!
    8月31日,貫穿石井的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項目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正式具備通車條件,預計本月將正式通車。 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公路泉州段項目起於晉江市永和鎮福田村附近,設福田樞紐互通接已建成通車的晉石高速圍頭疏港支線,經晉江永和鎮、安海鎮、東石鎮,跨安海灣後進入南安石井鎮,設促進樞紐互通接已建成通車的南石高速公路
  • 耄耋老人迎端午 齊聚一堂慶生辰
    廣場的樓院老人們帶著生日帽、品嘗著生日蛋糕在悠揚的旋律下又開始的第二季度生日會。6月23日,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勝利路街道東交通巷社區聯合市政協、光彩居家組織轄區45名70歲以上老人開展「耄耋老人迎端午 齊聚一堂慶生辰」。現場老人個個精神抖擻,談笑風生,暢談著近幾年社區的發展及樓院的變化。
  • 南安:創「和諧村」 建幸福石井
    著力民生項目建設 增強村民獲得感「和諧村(社區)」創建工作是南安市近年立足市情和階段發展特徵提出的一項創新舉措,通過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基層治理,以和諧促發展,創造性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南安發展前沿和重心,石井鎮十分重視這一工作,注重指導各村挖掘亮點,突出創建實效。創建工作中,各村立足民生工程建設,著力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楊山村則立足民生工程建設,著力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2020年,楊山村投入380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為東安下、下園兩個自然村600戶居民提供安全飲水保障。
  • 探路全線貫通的成功大橋,南安石井到晉江東石僅需3分鐘
    南安晉江兩地群眾們期待已久的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成功大橋全線貫通,通車時間指日可待,連接石井、東石、安海、永和……縮短多地通勤時間的同時,也按下了廈門、 泉州、漳州多城市協同發展的快進鍵。橫跨安海灣的成功大橋,一頭是南安石井,另一頭連接著晉江東石。
  • 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
    譚召關 攝(中國減貧故事)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河池7月8日電 題: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我們這裡有個習俗,老人老了一般不挪床,更別說搬家了。譚運日一家於2015年被識別為貧困戶,因中國人葉落歸根的故土情結,譚運日不願搬到山外居住。駐村工作隊及村幹部多次入戶動員,譚運日最終同意於2019年中秋節前搬家。眾人抬著「轎子」將老人抬出大山住進新房。譚召關 攝「譚運日年事已高,上眉屯通往新居住地的道路狹窄,翻山越嶺需步行一個多小時。
  • 剛剛,這場頂級盛會在南安開幕!近萬人齊聚一堂……
    泉州市副市長肖漢輝,南安市領導林榮忠、張桂森、洪順昌、黃華強、吳躍達、張小紅、黃景陽、王連贊、葉維新、莊國陽、吳振強,以及來自國內外水暖泵閥行業近千名品牌代表,近萬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盛事。▲南安·福建成功國際會展中心 現場全景  本屆交易會以「新絲路新融合新商機」為主題,圍繞「創新型展會」、「線上展銷平臺」等發展新趨勢,通過展與會
  • 凌晨三時,九旬老人騎著三輪車還在找家
    原標題:凌晨三時,九旬老人騎著三輪車還在找家本報訊7月28日上午,邢東新區祝村鎮一位九旬老人騎著三輪車出門買東西。老人騎著騎著,望著陌生的大街,一時間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往哪裡走才能找到家。他就這樣邊騎邊找,竟騎到了次日凌晨。
  • 【南安姓氏志】洪姓
    廈門大學教授陳支平在其所著《福建族譜》(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版)一書列舉了六桂淵源三種說法的資料:一、晚唐說。雲霄《雲陽方氏譜牒》載六桂聯芳始於晚唐昭宗年間。二、北宋說。《六桂堂族志輯要》《六桂淵源總述》則稱翁乾度居莆田竹嘯莊,生六子皆為宋朝進士。三、避亂說。臺北六桂宗親會記載,宋太祖建隆年間,翁乾度生六子。家住河南洛陽,時因世亂,胡夷侵襲,迫而化姓逃匿,六桂遂此分支。
  • 祝賀│石井這6人被命名為南安市「好丈夫」「好妻子」「好媳婦」
    會上南安市婦女聯合會中共南安市委宣傳部中共南安市委文明辦共同下發了關於命名黃華亮等130名南安市「最美家庭好角色」稱號的決定    南安市委文明辦副主任黃龍鳳宣讀了命名決定    隨後,        泉州市婦聯黨組成員、副調研員楊文忠,南安市副市長王昭昭,南安市婦聯主席黃秀枝南安市委文明辦副主任黃龍鳳、南安市農業局副局長李輝輝、南安農商銀行行長林文急、泉州市婦聯宣傳部部長林暉
  • 石井西福村的紅色記憶
    5月,同安遊擊隊指揮部委任陳名賢(陳明賢)為指導員,陳福庇為隊長,陳糞掃、陳丕帶為分隊長,帶領遊擊隊員10餘人槍,乘船渡海登上大嶝島,同島上遊擊隊員30餘人會合,一舉攻下大嶝偽鄉公所。繳獲步槍5支,沒收戶籍冊、田賦冊,地下黨遊擊隊控制大嶝鄉達半個月之久(林文慶、林理永《中共閩中金門縣革命鬥爭情況》。
  • 瑤池金母——南安慈惠堂重光慶典暨揭牌儀式圓滿成功
    慈惠堂主殿供奉主神瑤池金母,兩側分別供奉玉皇大帝、地母娘娘。上世紀九十年代,經金坑石蛇(泉)村鄉賢王明欽引薦,來到泉州府南安三十三都金坑石蛇(泉)村聘請風水大師勘察確認,選定福地,定穴名曰「飛鳳朝天」。
  • 鄭氏宗親從浙江回南安認祖歸宗
    4月1日,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新橋村鄭氏宗親三四十人,組團到石井鎮鄭成功故居祭拜認祖,他們還帶著族譜尋宗認親,並護送匾額贈予石井鄭氏宗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