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Ki-91,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原子彈的重型轟炸機

2020-12-17 北雁自南歸

在轟炸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日本人明顯比德國上心,二戰德軍由於歷史原因在《凡爾賽條約》限制下,所有軍備研製都是偷偷摸摸進行。1935年元首重建三軍時才慢慢進入正軌,但時間有限而且在閃電戰的理念下,空軍成了前線戰術支援工具,對於打造戰略空軍基本是後期用於翻盤的賭徒心態。前後也有He 177重型轟炸機,以及漢斯版B-29之稱的Me-264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等,由於戰局的關係都沒能真正入役。

Me-264超遠程戰略轟炸機,外型酷似B-29(最大外觀差別單雙垂尾)性能也一併超越、最大起飛重量56噸、最大飛行速度560公裡/小時、最大航程15000公裡。

Me-264超遠程戰略轟炸機

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在二戰期間除了航母戰術應用相當熟練超前外,在空中戰機打造方面也很有一套。以經典的零式戰鬥機為例,一度成為盟軍避之唯恐不及的殺手鐧,而在大型轟炸機領域做事向來有預謀、有計劃的日本一樣沒有落下。戰前國際環境比德國好,較早就開始策劃研製遠程重型轟炸機,目的就一個能夠前出部署空襲美國本土。1941年起陸續研製了中島 G5N「深山」(航程4260千米)、川崎Ki-85重型遠程轟炸機(資料不詳),兩個機型最後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正式服役。

中島 G5N「深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瞬間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得意洋洋的日軍海軍開始霸佔太平洋。對於日本航空界一些資深專家來說,美國戰爭潛力是可以預見的特別是航空工業,為了在隨後的戰爭中能通過轟炸美國本土達到「以戰止戰」(逼美國屈服默讓日本的戰爭成果)。這其中就有了1943年4月啟動的中島G10N1「富嶽」六發重型戰略轟炸機計劃,最大起飛重量122噸、最大飛行速度78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大於15000米、最大航程載彈5噸航程19400千米。

G10N1「富士山」重型戰略轟炸機

除此之外,1943年5月,川崎公司重新開始為日本陸軍研製新款重型遠程轟炸機——四發Ki-91。該機型是日本陸軍X系列中的秘密戰機,是一款高空遠程轟炸機,初始設計用於前出部署南洋然後空襲美國本土。上面提到的海軍「富嶽」轟炸機由於採用太多高新技術,而且性能要求太高,對於日本來說成本太高。

對此,陸軍比較現實希望能得到一款成本較低的重型轟炸機,對於「富嶽」上萬公裡航程可以從本土直飛美國的要求並不強調。不要求高速只要不易被美軍攔截,能夠從所佔領的南洋前線起飛,抵達轟炸美國西海岸就可以,當然戰損率儘量低一些也可以接受。

川崎ki-91重型遠程轟炸機
川崎ki-91重型遠程轟炸機

1943年秋季開始,Ki-91研製一路較為順利,該機應用了大量「富嶽」轟炸機的技術,並參考繳獲的美制B-24轟炸機。完成圖紙之後開始製造樣機,日本開始碰到德國同樣的問題,由於戰局不利大量資源被用於其他現成可用的飛機,整個項目進展就變得比較緩慢。

川崎ki-91重型遠程轟炸機

不過歷史的大車輪有時不是單個變數所能改變,1945年2月,Ki-91已經完了80%的進度,在美軍常規轟炸中製造廠房被炸。Ki-91配套的大量模具、設備被一鍋端,再也無力進行大型密封機艙加工、發動機增壓器製造等。在此情況下Ki-91製造只能暫時停止,隨後在一億玉碎、本土決戰倡議下,大量熟練工人入伍重新恢復製造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經過測算,在沒有美軍空襲幹擾下最快也要1946年才能恢復損失設備,然後重啟開工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適人手。戰爭的結果已經相當明了再堅持意義不大,於是陸軍只能放棄Ki-91遠程轟炸機的製造,所有完成設備都銷毀省下的資源用於現成戰鬥機研製,比如後期櫻花自殺機等更符合口味。

川崎ki-91重型遠程轟炸機

川崎ki-91重型遠程轟炸機基本性能:

機組成員10人、機長33米、翼展48米、空重34噸,裝備4臺三菱 Ha-214RU 發動機(2500馬力)、最大起飛重量58噸、最大飛行速度58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10000千米。至於武器裝備包括:12門20毫米機炮(其中5套雙聯裝)、攜帶4-8噸航空炸彈。

結構圖

Ki-91在尺寸以及性能上和美國B-29、B-32相類似,以B-29為例:機組成員相同、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大飛行速度574千米/小時、最大航程9000千米、載彈量5-9噸。

川崎ki-91重型遠程轟炸機

相關焦點

  • 蘇聯山寨的美國轟炸機,專為向美國投擲原子彈而生,可惜有去無回
    在德軍戰鬥機面前,蘇聯轟炸機生存率太低蘇德戰爭爆發後,隨著德軍ME109和FW190戰鬥機的大量投入,SB-2轟炸機以及後期的圖-2轟炸機速度優勢早就失去,蘇聯轟炸機必須依靠戰鬥機護航。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B-25中型轟炸機,也就是杜利特空襲東京時候的轟炸機,其性能很令蘇聯空軍滿意。
  • 曾搭載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擁有優秀性能,詳談B-29轟炸機
    B-29轟炸機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最初的設計定位為螺旋槳式重型轟炸機,研發於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1942年進行了首次試飛活動,於1943年正式進入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服役。
  • 美國榮耀轟炸機!號稱「空中超級堡壘」!二戰時曾投放過原子彈!
    轟炸機是二戰時期的各國空中重要火力,在戰場上展現了強大的空對地轟炸打擊以及反艦能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款轟炸機,被稱為「轟炸機之王」,為二戰最先進的武器之一,是美國在二戰中後期研發的B-29重型遠程轟炸機,這款轟炸機是第一款展現戰略威力的轟炸機,是二戰真正的空中殺手。
  • 納粹德國的末日武器,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炸彈的Ta-400戰略轟炸機
    受《凡爾賽條約》影響德國只能研製雙發中型轟炸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其主要內容就是不允許德國擁有海軍、空軍,陸軍人員要控制在10萬人以內,除此之外,還要向戰勝國賠償巨款。美國、英國等國家逼迫德國籤訂《凡爾賽條約》,更加激起了德國人的仇恨。
  • 義大利原子彈之謎:理論曾領先美國,墨索裡尼計劃1943年炸掉紐約
    事實上,當時義大利和德國的原子能研究,都遙遙領先美國、英國和蘇聯。 不過,義大利法西斯的反猶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優勢。費米由於妻子是猶太人,在法西斯的迫害下逃亡美國,最終在芝加哥建立了人類第一座可控核反應堆,從而確保了「曼哈頓工程」順利推進。但是,留在義大利本土的核物理學家還有很多。1939年二戰爆發後,義大利很快就開始啟動了本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
  • 美國飛機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和長崎
    這兩個著名飛行員,就是親自駕駛B-29重型轟炸機,帶領機組轟炸了日本廣島和長崎、人類史上就他們倆投擲原子彈作戰的美軍轟炸機駕駛員和指揮官保羅﹒蒂貝茨上校和查爾斯·斯維尼少校。本文主要介紹保羅﹒蒂貝茨上校。
  • 不被認可的傑作,蘇聯二戰中唯一的重型轟炸機,Pe-8轟炸機發展史
    提起二戰期間最著名的轟炸機,我們可能會率先想到美國研製的B-29轟炸機。為什麼會率先想到它,它在二戰期間的大名可是無人不曉,它在二戰後期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也奠定了日本投降的局面。這款轟炸機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B-29轟炸機是一款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同時也是當時二戰各國空軍當中最大的轟炸機。
  • 二戰日本的「大炮鳥」:B-29忌憚的對手,Ki-102/108重型戰鬥機
    但是零式艦載戰鬥機也只是在二戰早期美軍還未研究出對策方法時佔了優勢,到了二戰中後期,美軍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在攔截B-29這種轟炸機時,零式艦戰便顯得十分吃力,此時的日軍才開始大規模應用雙引擎重型戰鬥機,而本文的主角KI-102重型戰鬥機便是其中一員。它為了有效攔截B-29這種重型轟炸機,甚至安裝了57毫米機炮。
  • 投擲原子彈:多數美國人眼中更快結束戰爭的「必要之惡」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人是如何看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為什麼?」日本廣島和平研究院的羅伯特·雅科布斯曾以此為題稱,很多美國人認為,投擲原子彈的故事,是關於美國偉大的故事,是美國軍事的偉大、科技的偉大、政治領導人的偉大;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投擲原子彈是戰爭犯罪。
  • 轟炸美利堅,日本六發巨獸G10N「富士山」重型戰略轟炸機
    後者憑藉航母以及戰術應用的突然性,在珍珠港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打了個落花流水,獨霸太平洋沒多久就被發揮出戰爭潛能的美國一路錘回本土。 隨後二戰軍工狂魔身份曝光的美國,打造出無數遠程戰略轟炸機對兩國展開戰略轟炸,前期由B-17、B-24等充當主力,後期由更先進載彈量更大的B-29接手。
  • 【8.9】日本為什麼會挨第二顆原子彈?
    它升空後的使命只有一個:找到美國軍艦,撞向它,同歸於盡。這就是在二戰後期給美國海軍造成重大傷亡的「神風特攻隊」。就在「衝繩島戰役」結束後一個月,1945年7月16日,美國傾全國之力進行的「曼哈頓工程」取得了成果——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的沙漠試爆成功。
  • 長崎原本可以避免第二顆原子彈打擊,卻作死失去了三次機會,天意
    這時候,美國就開始考慮,讓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性價比了。最後估算的結果,讓美國人嚇一跳,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必須再付出100萬士兵的慘重代價。這是美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於是,長崎和廣島避免原子彈轟炸的機會消失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原子彈
    二十六、原子彈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受到毀滅性打擊。日本天皇遲疑不決,日本軍部則堅持本土決戰。八月初,美國向步入絕境的日本投擲了原子彈。
  • 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43秒,美軍飛行員極限逃生,晚2秒就沒命
    由於日本的攻勢太猛,同時愛因斯坦為首的美國科學家也已經製造出了原子彈,所以當時的美國高層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畢竟廣島原子彈是第一枚投入實戰中的原子彈,為了保留原子彈爆炸的第一手資料,美國方面將廣島原子彈的整個投放過程做成了紀錄片,同時也將原子彈爆炸的瞬間記錄了下來。
  • 世界上最大的B36轟炸機有多大?和B29放在一起比就明白了
    美國原計劃研製它在二戰中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一旦英國淪陷,歐洲大陸被德國侵佔。美國就必須要有一種可以執行洲際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這樣才能對德國本土實施轟炸。但由於「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戰略的轉變, 將重心主要用於生產B-17、B-24、P-47、P-51 等戰機的生產,主要針對日本在太平洋上決戰。導致B-36戰略轟炸機的研製進度受到嚴重耽擱。
  • 如何截殺如同空中堡壘般的美國轟炸機?看二戰日本空-空轟炸戰術
    首先在攻擊轟炸機戰術上做出改變如果以傳統的方式從重型轟炸機後半球發動攻擊,飛行員會有充足的時間接敵、瞄準、開火,但是美國人也很清楚這一點,他們在重型轟炸機的後半球安裝了猛烈的火力,因此再從轟炸機尾部攻擊變得危險重重。
  • 二戰結束時,美國有大量轟炸機航母和原子彈,為何沒向蘇聯進攻
    二戰時期,美國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他麼是唯一一個本土沒被破壞,甚至完全沒經歷戰爭的國家。強大的工業實力讓美國將軍隊送往世界各地參戰,並最終主導了二戰的勝利。和其他國家在二戰之後的百廢待興不同,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還有數十艘航母,幾千架轟炸機沒用。很多人認為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的戰爭很快就會開始。然而美軍在兵力和武器都有大量優勢的情況下,卻沒有選擇進攻蘇聯,原因為何呢。首先美國並不是沒有這種想法,只不過和美國的戰略方向、處事風格都有很大偏差。
  • 摧毀114架重型轟炸機的夜空殺手:海因茨·施瑙費爾小傳(下)
    「蘭開斯特」轟炸機被擊落英軍一般先由小群的先導轟炸機在目標上空投擲信號彈或者燃燒彈指示目標,大機群在其引導下再進行真正的毀滅性轟炸。1944年,英軍對德國本土的夜間轟炸愈演愈烈,施瑙費爾取得的戰績越來越高。在5月的一次戰鬥中,他在短時間內連續擊落了5架重型轟炸機!他靈活地在夜空中選取最合適的攻擊陣位,幾秒鐘就能給予轟炸機致命一擊。他還能靈活地根據情況選擇武器:是用常規的機頭武器,還是用平飛的方式使用斜射炮。
  • 二戰時期各國著名轟炸機賞析
    B-24解放者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研製的一種重型遠程轟炸機。B-24轟炸機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大翼展上單翼,收放式起落架,雙垂尾;飛機裝備四臺星形發動機;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的特點。該機是二戰時期美國生產得最多的大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轟炸機,多達1.9萬架的產量確立了其在飛機發展史上的地位。
  • 美B-52H轟炸機從本土直飛波斯灣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 美國《空軍雜誌》月刊網站12月10日發表了題為《B-52轟炸機從巴克斯代爾直接飛往波斯灣》的報導稱,兩架B-52H戰略轟炸機從美本土的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直接飛往波斯灣,美軍方說這是向伊朗發出的威懾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