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啟動「天才少年」計劃大肆招攬人才的背後,是華為技術驅動增長的核心追求。任正非說,「要讓天才少年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而對華為來說,也只有藉助業務上的多端發展和技術上的持續研發才能衝破封鎖。
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享受最高年薪201萬,現年27歲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張霽,成為了最近的新聞大熱點。這一切,源自於任正非去年在華為內部的一段內部講話。
2019年6月,當時的華為正逐漸感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任正非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的內部講話中提到,華為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在2020年還將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
華為想從「天才少年」的身上得到什麼?任正非的原話說的是讓「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13人入選「天才少年」,多數研究方向為AI、計算機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華為的員工總數已經達到了19.4萬人。其中從事研發工作的人數達到了9.6萬人。從「少年天才」的入選名單來看,華為啟動該計劃的目的主要也是為了招募研發人才。
2019年6月,在「天才計劃」被媒體曝光不久後,華為以電郵通知【2019】068號文發布了8名天才少年的年薪方案。網絡上流傳的截圖顯示,這8名人員全部為2019年的應屆博士生,華為給予他們的年薪待遇最低為89.6萬元,最高為201萬元。
在此之後,包括2019年12月入選的左鵬飛,以及最新一批入選的張霽、姚婷、丁聰、張子傑在內,一共有13人入選了「天才少年計劃」。其中,畢業於西安交大錢學森學院計算機實驗班的丁聰、張子傑是2020屆本科生。
在入選「天才少年」的13人中,計算機專業或相關研究方向的佔到了大多數。像張霽一樣獲得201萬元年薪待遇的,還有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鐘釗,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秦通,以及同樣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左鵬飛。4個人中,鍾釗、秦通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人工智慧,而左鵬飛和張霽的專業方向則是計算機。
「天才少年」們能給華為帶來什麼?
2019年,任正非在提出「天才少年」計劃的內部講話中表示,「華為公司未來要拖著這個世界往前走,自己創造標準,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進,那我們就是標準,別人都會向我們靠攏。」
華為如何拖著這個世界往前走?這個問題自然要交給「天才少年」們來解答,但在華為啟動「天才少年」計劃大肆招攬人才的背後,是華為技術驅動增長的核心追求。
2019年12月,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志學的一番言論,讓華為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張志學表示,今天的5G、AI都需要背後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最重要的是來自華為的研發。
根據華為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為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全年研發投入為1015億元,佔全年銷售收入的14.1%。201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全年研發投入1317億元,佔全年銷售收入15.3%。據媒體統計,近十年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
「天才少年」能給華為帶來什麼?這個問題或許也可以換一個問法:對技術研發的不懈追求給華為帶來了什麼?
3147項專利成就全球最大移動基站設備供應商
研發投入最直觀的產出數據就是專利數量。根據lplytics的一份報告顯示,華為目前擁有3147項5G專利,超過三星電子的2795項專利,排名全球第一,中興以2561項專利排名全球第三,而LG電子與諾基亞則分別以2300和2149項專利位列第四、五位。
突出的技術優勢也給華為帶來了市場額份的領先。根據市場調研機構Dell』Oro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在全球5G通信設備市場中的份額合計達到了46.4%,其中華為以35.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愛立信以24.6%排名第二,諾基亞以15.8%排名第三,三星以13.2%排名第四。
在全球基站市場上,華為的市場份額正逐漸爬升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8月3日,市場追蹤機構TrendForce發布最新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和歐洲的行動網路設備製造商在全球基站市場佔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以市場份額排列,依次是愛立信、華為和諾基亞,三者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0%、27.5%、24.5%。
根據TrendForce在報告中的預測,2020年愛立信在全球移動基站中的份額將由30%下滑至26.5%,華為的市場份額將由27.5%上升至28.5%,華為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基站設備供應商。並且,華為與中興的合計市場份額將達到33.5%,佔據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
謀求多端發展,或助華為走出「至暗時刻」
近幾年,華為在全球打響了中國5G的名號,但政治風雲的突變卻讓華為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困局。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投入了大量研發成本的5G業務在海外受阻,但最近幾年消費者業務在華為營收中的佔比越來越高,華為完全有能力在消費者業務和IOT方面走出困境。
根據2020年7月13日華為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 淨利潤率9.2 %。其中,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558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56.34%,較2018年同期消費者業務收入2208億元,增長了15.85%。
截止到目前,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在全球市場的出貨量依舊領先。
根據IDC 7月3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於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16.0%,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共售出 2.784 億部智慧型手機。其中華為第二季度出貨量為 5580 萬部,同比下降 5.1%,市場份額為20%,位居第一。三星出貨量為 5420 萬部,同比下降 28.9%,市場份額為 19.5%。蘋果出貨量為 3760 萬部,市場份額為 13.5%。此外,2020年Q1季度華為PC增長了120%、可穿戴設備增長了60%、路由器增長了70%、TWS真無線藍牙耳機增長了130%。
去年底,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餘承東在發給全體員工的新年信中特別提到,要加快實現IoT、穿戴、配件等的「出海」。由此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華為將在國內已經見效的「1+8+X」智能IoT體系,像5G一樣推廣到全球,實現智慧全場景的全球化發展。
但是,要想通過這一舉措幫助華為走出其他業務線在海外受阻的困境,還需要更多在產品、技術上的突破。
任正非說,「要讓天才少年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而對華為來說,也只有藉助業務上的多端發展和技術上的持續研發才能衝破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