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我國發明指紋技術1000年後才傳入西方

2021-02-25 東方科奧

      據新華社北京 5月14日電 由北京市東方科奧人類智力潛能研究所組織主辦的首屆皮紋學與認知能力相關研究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多位指紋、掌紋等皮紋學研究專家指出,指紋技術是我國古代的另一項偉大發明,在我國廣泛應用於各類契約文書約1000年後傳到西方。     
  

      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持平說,對指紋遺傳的研究,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一種探索,我國古代先民早就對指紋開始研究和認識,《黃帝內經》上面就有過相關記載。在唐代時國家的、民間的契約、法律就規定要加蓋指紋——「按指為契」,並且已是相當普遍和成熟地應用,然後在1880年左右傳到西方,引起英國、德國科技工作者的重視,當時全世界都缺少怎麼認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沒想到中國的指紋技術會如此簡單、準確來區別出人與人的不同。         
  

     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趙向欣認為,關於指紋的研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新疆博物館就藏有古代遺囑、買賣人口、契約文書等摁指印的原件,這說明古人很早就運用指紋技術了。          
  

      從事遺傳學和皮紋學研究40多年、中國遺傳學會皮紋研究協作組創建者之一的李崇高教授指出,所有染色體疾病都會產生皮紋有異常的表現,不要忽視皮紋的小異常,小異常背後往往隱藏著很大的異常,這就是開展皮紋學研究的醫學意義:染色體異常會導致產生皮紋異常,通過皮紋異常也可以反過來推斷可能有染色體異常。「皮紋學的核心是遺傳學,是一個人體表徵的遺傳學表現」。李崇高說。          
  

      與會專家還特別強調,包括指紋技術在內的皮紋學研究與看手相算命行為有質的區別,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劉持平稱,現在的指紋遺傳研究,只限於研究先天的遺傳性狀,而傳統手相學雖然也是我國古代先民對指紋的一種探索,是在當時科技條件水平下的一種認識,裡面摻雜著很多由於歷史因素造成的非科學成分的東西,譬如手相學中提到官運、財運、桃花運等,它不是由遺傳決定,也不能通過指紋確定,把它和指紋聯繫在一起,當然是無稽之談。

【翟氏遺傳智力測量】歷經32年的科學研究自:

1992年通過科技成果鑑定(豫科院成字9212號);

2006年通過中國遺傳學會、中國心理學會和衛生部婦兒醫療保健專業委員會共同主持的國家級認證。

2013年7月7日科技部科促會論證此研究成果:

1、是對因材施教與教育改革意義重大;

2、是建議納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3、是認為本研究具有向諾貝爾獎衝刺的潛力。

 遺傳智力測評諮詢電話:15510031491

(同微信)   董老師

*註: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閱後,您認為此文有價值,請轉發分享,以幫助更多的孩子與家庭。


您 的 孩 子 適 合 學 什 麼 ?

  如果您想知道自己的孩子適合學習什麼;智力是否超常;是適合學音樂或美術以及鋼琴和小提琴;是否具有成為優秀運動員的潛質以及適合何種體育運動;中小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是本人不努力或有智力障礙,或是屬於大器晚成型;高中生是選擇文科或理科才易高考成功;大學生選擇何專業最佳;研究生攻讀方向;青年人選擇何職業才能幹得最出色;高考失敗者是選錯了文理科或是本人不努力,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翟氏遺傳智力測量將會給您一個科學的、準確的指導方案。


  翟氏遺傳智力測量是北京市東方科奧人類智力潛能研究所(原武漢大學東方智力研究測試中心)主任翟桂鋆歷經三十多年研究成功,1992年通過科技成果鑑定(豫科院成字9212號),2006年4月通過了由中國遺傳學會、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醫促會婦兒醫療保健專業委員會共同組織的國家級專家論證,2013年7月7日科技部科技促進會論證此研究對教育改革意義重大,具有向諾貝爾獎衝刺的潛力。


  翟氏遺傳智力測量超越了智商測試,和其有著根本不同,不用回答任何問題,完全消除了文化知識的影響,僅從人類真正的DNA指紋識譯智力遺傳密碼,代入DNA指紋智力參數公式即可計算出智力潛能等,能準確計算出幼兒和小學生進入初中二年級後的成績;能計算出初、高中生現時應達到的成績;對成人能計算出過去中學時的成績;對大學生可計算出應是文科或理科畢業;測出子女智力即可大致計算出父母智力,測出父母智力亦可大致計算出子女智力。這就是翟氏生理多元智力測量——翟氏遺傳智力測量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所在。


 科學測量,權威建議,因材施教,真正實現: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皆可成才

 對所有測試過的孩子,我們都負責跟蹤諮詢服務到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畢業!

 

       測量報告連結:www.zdzw.com/html/jlbg.htm

         電 話:13552844819(同微信)  武老師

         更多內容請登錄官網查詢:http://www.zdzw.com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時期我國的火藥傳入西方後歐洲火器的早期發展歷程
    導語:中國火藥的配方在唐末的戰爭中傳入阿拉伯,在8世紀到9世紀期間火藥的重要成分硝也傳入阿拉伯,但是這也只是火藥的記載,在歷史的記載中還沒有很明確與詳細的文字描述火槍是什麼流入歐洲的,在我國的唐末就已經出現了同時期的歐洲並沒有出出現關於火藥箭的記載
  • 鋼筆是如何發明的?又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鋼筆又稱自來水筆,從鋼筆被發明至今,也曾風靡一時,成為世界公認的文具必備品。如今,兩百年的歷史行程滾滾向前,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鋼筆的發展史。鋼筆的原型:最早的鋼筆是蘆葦筆和翎管筆。西方的書寫工具與中國軟筆的不同,一直是由硬筆書寫主導的。
  • 埃及五千年前就發明了莎草紙,為啥全世界還認定紙是我國發明的?
    所謂莎草紙,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經發明的一種特殊「紙張」,一度成為埃及、西亞和歐洲極其盛行的書寫載體工具,比我國蔡倫改進紙張要早了3000多年,可為何世界學者依然認定,紙張是首先由我國發明的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了解,在西漢造紙術發明之前,在全世界使用的,包括莎草紙在內的各種書寫載體的歷史。
  • 改變西方手工播種的中國耬車
    而在此基礎上發明的耬車也為畜力中耕的發明準備了條件。如此看來,西方當時根本不懂分行栽培技術,更沒有「蘇美爾」的獨腳耬,才會一直將用手點播或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據說,西方的第一部種子條播機是受到我國的啟示而製成的。
  •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
    在距今大約25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約相當於我國春秋中後期),當時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誕生了一位王子叫做喬達摩·悉達多。據傳他剛一降生落地,便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他長大後,雖然貴為王子,但對於榮華富貴和種種享樂都沒有興趣,在一次出宮的時候,分別在四個城門看到了行乞的人、衰老的人、生病的人和死掉的人,於是引發他開始思考人生與宇宙的終極問題。
  • 外來食物都是什麼時候傳入的我國的?胡、番、洋又有什麼區別?
    外來食物都是什麼時候傳入的我國的?胡、番、洋又有什麼區別?時至今日,講究「吃」的我們國人的餐桌上,無論是水果還是菜譜,都豐富多彩。可是早在古代的這片大陸上,所能食用的食物,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豐富,而是相當的匱乏。隨著中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外來食物逐漸傳入國內,在國內培育種植,我們的食譜才慢慢地豐富了起來。
  • 造紙術究竟是誰發明的
    公元751年,來自中國的造紙術傳入阿拉伯,給「莎草紙」帶來致命衝擊。阿拉伯拉希德執政時下令,必須使用紙來書寫,「莎草紙」銷路漸窄,莎草種植亦受影響,公元9世紀後,用莎草造「紙」的技術失傳,莎草亦絕種,從此中斷達1000年。1798 年,拿破崙遠徵埃及,隨軍的法國學者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紙實物,但未能復原其製造方法。
  • 以後可能不用指紋打卡了,百度發布乘風人臉通行考勤系統
    打卡上下班的同學們估計都遭遇過這個現象,眼看快到點了,但指紋就是輸不上去,一個勁地提醒你重按手指。但這個老舊指紋打卡機早就該被淘汰了,如同手機導航替代以前導航儀一樣,被更可靠、更方便的東西替代了。但有了人臉識別後,只要提前手機報完名,後臺錄入人臉之後,到現場直接進展區即可,省掉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並且現有的指紋打卡機系統老舊,功能有限,僅可供參考用,甚至好多人買個指紋套就可以代打卡了。但人臉識別考勤平臺屬於功能完善的考勤平臺,可以使管理者更加方便。並且會先進性活體檢測,然後再是特徵識別。
  • 沒有指紋技術的古代,為何犯人還要籤字畫押?切勿小看古人的智慧
    事實上我國早在1978年就已在半坡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陶器中,發現古人留下的下凹指紋印。那時候先民就已意識到能夠通過留下指紋的方式來代表個人所有。1892年,由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所著的《指紋學》,被認為是現代指紋技術誕生的標誌。但據史料記載,中國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已經有少數人在用指紋籤訂文書、擬定契約了。
  • 4個以為是西方傳入中國的東西,其實中國早就有了,比如高爾夫
    關於捶丸活動的最早記述,見於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署名為「寧志齋」的人編寫的專門論述捶丸的著作《丸經》。根據《丸經·集序》中「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的記述,可知捶丸形成期的下限至晚在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西方的高爾夫起源於蘇格蘭,是牧羊的時候發明的,只是用驅羊棍打石頭,比誰打的遠且準。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讓犯人畫押?其中秘密少有人知
    在科技水平落後的古代,還沒有指紋識別技術,又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要求犯人畫押呢?事實上雖然古代人的指紋識別技術還未被發明,但是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技術。專家是這麼評價的,殊途同歸,雖然方式不一樣,但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 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國不甘示弱,打破壟斷再創壯舉
    引言我國再創新的成績,並且打破壟斷,讓西方的國家都為此驚嘆,美國媒體也是表示中國很會偽裝。面對西方國家對我們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們國家也是不甘示弱,開始走向了獨立自主的道路,並且已經獲得了不少的成就,打破了壟斷再創壯舉,也讓這些西方國家都為此驚嘆,中國真的強大起來了!
  • 揭開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神秘面紗
    而在19年,上遊廠商京東方也推出了可用於AMOLED屏幕的屏下指紋解決方案,與目前一些屏下指紋識別不同的是,該指紋識別集成在顯示屏內部,除了更加輕薄外,「小孔」光路設計遍布整個顯示屏,這樣做使得該方案還可以支持全屏幕指紋識別,不局限於一個區域。
  • 如果紙張是中國人首先發明,那為何埃及人早我們幾千年就發明莎草紙?
    所以,儘管莎草紙誕生後的幾千年裡,其製作工藝也一代代成熟進步,更一度風靡西方世界。但其缺點也顯而易見:一張「莎草紙」上能承載的字很少。且「莎草紙」的質地薄脆易碎,遇到潮溼天氣還容易發黴變質。外加看似「廉價」的莎草紙,原材料產地卻單一,其原料「紙莎草」只產在尼羅河流域。
  • 中國發明殺人武器百年後,傳入西方後,打破西方體系,改變世界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515字,閱讀約4分鐘文章分類|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529,閱讀約4分鐘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內專家說,中國人發明火藥只是為了製造鞭炮,而外國人用火藥製造洋槍洋炮。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火藥從誕生之日起就被中國人用於戰爭。此後數百年,中國的火藥武器一直是最先進的。火藥的發明也要感謝秦始皇。正是他和後來許多痴迷於長壽藥的皇帝,促使鍊金術士們紛紛折騰各種物質。
  • 我國古代這33項世界之最的發明,讓人拍案叫絕!
    2、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早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已開始養蠶繅絲,防治技術有新的進步。7、最早發明鑄鐵柔化技術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的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年以上。9、最早確立十九年七閏曆法春秋時期的立法已經形成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 「專利解密」全屏指紋識別技術之低調魅族
    【嘉德點評】魅族發明的全屏幕指紋解鎖技術,通過外置的超聲波收發器來採集指紋信息,就避免了只能在屏幕的局部來採集指紋的弊端,從而做到真正的全屏幕指紋解鎖。而對於屏下指紋,目前上市銷售的智慧型手機當中,使用了這一技術的產品基本都是以「點」的形式實現,即消費者需要在特定的位置才能實現指紋識別,這樣也會給用戶帶來不便,影響用戶體驗。
  • 冶鐵技術源自中國還是西方?揭秘中國古代冶鐵業發展歷程!
    17世紀以前,中國至少有10項冶鐵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雖然取得了這些偉大成就,但中國鐵製品的出現較晚,迄今為止,公認中原地區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的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比西亞西臺人的人工冶鐵要晚了1000多年。雖說西亞與中國遠隔千山萬水,但千年的時光似乎也夠這項技術伴著悠悠的駝鈴晃到黃土大地了。那麼冶鐵技術究竟是從西方傳入,還是本土起源的呢?
  • 排球運動什麼時候傳入我國?朱婷是第多少任隊長?
    今天,我們將目光轉回國內,一起來聊聊我國的排球歷史。 01 排球運動什麼時候傳入我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化不斷地向中國滲透,作為文化現象的體育也不例外。西方不少的競技運動項目逐步在中國開展起來,排球運動就是這些競技運動項目中的一種。據一些體育史學家考證,排球運動是在1905年傳入中國的。排球運動剛傳入我國時,它的最初名字叫「隊球」。
  • 我國自主研發的植物品種DNA鑑定技術全面實現國產化
    專家組聽取了成果單位匯報,審閱了有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成果實現植物品種DNA鑑定技術的國產化,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助於加快我國種業原始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MNP等標記新方法及其在植物品種鑑定中的應用原創發明了MNP標記、MNP標記法和AmpSeq-SSR新方法,顯著提升了標記基因型數目,大幅提升檢測效率、降低檢測誤差,實現檢測結果精準數位化和結果分析的智能化。」成果提供單位、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測試處副處長陳紅研究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