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現在通常分為南美洲和北美洲,大家可能知道,如果按照人文地理美洲還有另一種分法:盎格魯美洲(美國和加拿大,廣義也可以包括中美洲的貝里斯、巴拿馬,加勒比海的牙買加,南美洲的蓋亞那、北大西洋上的百慕達以及幾個靠近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國家)和拉丁美洲(主要是南美洲加上墨西哥)。
為什麼這麼分?因為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除極少數地方(如魁北克外),都是英語區,這裡的居民都是歐洲移民,本土原住民被消滅殆盡,傳統意義上的美國文化可以用「華斯普」,即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簡稱WASP,音譯華斯普)來形容。
WASP,傳統意義上的「美國文化」
但拉丁美洲是不一樣的,所謂「拉丁」指的是它們以拉丁語族語言為官方語言,基本就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在我們東亞人的視角來看,可能不太好區分出拉丁人和歐系白人,但是在美國人看來這兩者可是有非常明顯的區別的,美國人所謂的「拉丁裔」和「白人」可是分開的。
「拉丁美洲」的居民和美國、加拿大還是有明顯不同的,總體來說就是拉丁人的混血程度極高。南美有「民族熔爐」之稱,儘管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這塊土地的徵服者,但和盎撒人對北美的徵服不一樣,南美的殖民者並沒有北美人那麼「武德充沛」。從人種來看,相對於北美白人相對血統純正(這裡暫時不討論黑人,美國黑人長期受到壓迫,文化屬於非主流文化),南美成了民族熔爐。
南美洲的文化原以印第安人的文化為主,拉丁殖民者於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後引進黑奴以補充勞力,這使本區血統極為複雜。以巴西為例,這個地方的人大部分連自己的祖源都混得不清楚了。這種文化傳統使得至今巴西民風都極為開放,每年的狂歡節都會用到大量的避孕工具。
不過,南美洲也不是所有地方血統都混雜。可能很多人會意外,世界上白人血統最純的地方不是在歐洲也不是美國,而是在南美,這就是阿根廷!
阿根廷人是什麼樣的種族分布呢?阿根廷的原住民印第安人非常少,只有60萬,而白人佔據了95%以上!這些白人多為西班牙或義大利後裔。
方濟各,第一位來自新大陸的教宗,生長於阿根廷。
也正是因此,阿根廷和白人至上主義也有一絲關係,二戰後阿根廷內部甚至存在一定數量的納粹同情者。
為何阿根廷的白人佔比出奇地高呢?
其實,這也只是看上去比較純而已,多半阿根廷白人也是混血兒,阿根廷遺傳學家達尼埃爾·科拉奇於2010年以218個阿根廷人為基因來源構建的遺傳圖譜顯示,基因的79%源自不同的歐洲國家,主要源自義大利和西班牙,18%源自不同的美洲原住民,4.3%源自非洲族群,63.6%的居民至少有一位印第安人先祖。
1914年阿根廷人口普查顯示的阿根廷各省歐洲出身者所佔比例。
當然,必須要說明的是,這些非白人血統中,絕大多數是母系的,這很好理解,畢竟徵服就是殺光部族的男性,強佔女性。這一點套用漢族也一樣,各地漢族的父系血統高度一致,但母系血統則呈現明顯的多元化。
不過即使如此,相對於巴西等南美地區,阿根廷的白人血統還是明顯更純正。這其實和不間斷的移民有關,阿根廷人有一句諺語:「阿根廷人的祖先來自船上」(los argentinos descienden de los barcos)。大部分阿根廷人都是1850年至1955年的移民的後裔。歐洲移民主要來自義大利(36,7%)、西班牙(25,7%)和德國(20,2%),這也是阿根廷和納粹關係密切的原因之一——移民母國因素。
那為什麼阿根廷人(也包括鄰近的智利)相對血統更純正?根本原因是:阿根廷地區的開發歷史比較晚。
阿根廷實際自古就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區,這裡在西班牙人剛到來的時候,並不太受殖民者重視,因為這裡即缺少玻利維亞和秘魯的金、銀等貴金屬,又沒有足夠地可以奴役的原住民(本地印第安人少,且多為遊牧部族)。在1776年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建立之前,它一直是秘魯總督區的一部分。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的行政區劃,可以看到即便是單獨劃分了轄區,還是有一大片未開發區(灰色)
長期以來的未開發,使得阿根廷成為一片「處女地」,剛剛獨立的時候人口不過幾十萬,而墨西哥、巴西都有數百萬人了!所以,阿根廷人很多都是後來的移民,根據統計,在移民時期,阿根廷人口每20年就翻一倍。在18世紀和19世紀,這個國家迎來了世界第二大入境移民潮,660萬人的移民規模僅次於美國的2千7百萬人。
而阿根廷的地理特性使得其又不存在明顯的勞動密集型的奴隸種植園經濟,當地盛行大牧場放牧業,自然也沒有引進黑奴或者印度裔的必要。
以山地和草原為主的阿根廷
既然移民才是人口主體,自然,白人血統就更純。在南美洲,阿根廷以及鄰近的智利、巴西南部部分地區、烏拉圭都類似,屬於歐化非常明顯而印第安文化遺留非常稀少的地區。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