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日報網】
3月21日-22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北師大出版社)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主辦、科大訊飛承辦的「A.I.之光點亮在線教與學」公益直播論壇成功在線舉行。科大訊飛2020年度輪值總裁吳曉如帶來了題為《談「停課不停學教育技術」解決方案》的演講。
(以下根據吳曉如演講實錄整理)
在線教育會加速成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
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和我們知名教育的專家共同探討「在線教學」經驗,聽了各位專家、校長的演講,我覺得深受啟發,深深地感受到在特殊時期大家對教育不滅的熱忱。
今天,我簡單分享一下科大訊飛在國家「停課不停學」號召下所做的工作。在線教育是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還是未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我們和很多專家、老師包括家長做過探討,可能以前在線教育會逐步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經歷過疫情的考驗,在線教育會加速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線教育以前在學校教育裡權重小,甚至可以說忽略不計,但是現在在線教育的權重急劇增加。主要得益於教育部的響應速度特別快,疫情初期就迅速發布「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通知,吹響了衝鋒號,讓各地的教育部門和社會力量都迅速行動起來。
我們科大訊飛也在非常短的時間就完成了人員的部署安排。1月23日春節剛過,我們就組織應急方案,2月4日,「停課不停學」的解決方案上線。面對各個地方的迫切需求,我們的研發迅速擴容超過十倍,目前擴容已超過100倍,服務了21個地區的1350萬名師生。
我們都知道,線上教學本身是教學活動中偏弱的一部分。如何通過人工智慧+教育對其進行揚長避短,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通過智能化讓教學手段很好的實現,讓老師的精力集中效率提升,更好的指導學生。
線上教學的「痛點」和解決方案
「停課不停學」,也讓老師和學生對線上大規模教學產生了不適應,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把線下的教學搬到線上,如果老師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對學生的講授,而不是從學生掌握和了解的角度出發,會由於缺乏交互、反饋,讓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和線下差距較大。
目前,大部分的老師對網絡還不是很適應,會將大部分的精力聚焦在講授上,沒有形成很好的線上教學習慣和線上教學的模式流程。也有一些平臺給師生提供了互動的功能,但是沒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而另一些平臺,可能壓根就沒有提供互動的可能。
在線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提問,讓學生的問題得到解決;但線上,如果沒有課堂互動則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線上教學超出了物理上的課堂限制,可以複製優秀老師的教學課程,這是線上教學的優點。但同時線上教學也存在著師生難以切身交流反饋的缺點。那麼我們要如何揚長避短呢?
一是通過網絡和智能化構建課前、課中和課後的閉環練習。課前教室可以分發優秀課件,讓學生通過預習帶著問題來上課。這樣就可以根據學情備課,實時發起互動,互動情況可以通過過網絡得到及時反饋,包括說口語、作文之類的練習都可以及時得到反饋。這樣老師可以及時調整講解側重,提高學生「聽得懂」的比例。課後可以通過數據化對學生互動進行分析,進行學情分層並提供個性化輔導和作業。個性化學習方案的生成包括導學案、對當前學習的知識如何更好的學、關鍵知識點的微課,學生自己相關的問題和針對的測練。對知識圖譜進行了畫像,通過若干堂課對學生形成的「CT」式的分析,提供個性化服務,做針對性教學資源推送。我們對200名學生進行實時追蹤,明顯的發現通過上述的閉環練習,平均一堂課認證聽的同學提高到89%,聽得懂的同學提高到75%,學得會的同學提高到了65%。
「停課不停學」案例分享
通過近兩個月的「停課不停學」探索,各地都形成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創新,我們在這裡也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在濱州北海大梁王小學,學校通過「雙師課堂」組織教學活動,老師變成了課堂的組織者、講授者,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還通過點讚鼓勵等互動形式,讓孩子感興趣,輻射更多教學。
合肥一中「智慧學院」通過在線方式輻射省內10餘所學校,基於作業結果錄製分層微課,並針對學生進行分層推送。
常州市二十四中,對畢業班進行針對授課,上課期間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鎖屏控制。通過組織「進門測」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上老師會用30分鐘時間對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重點講解,下課前會有「出門測試」,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這一整套的流程形成了完美的教學閉環。老師平均每節課點名提問10人以上,每個學生平均互動17次以上,回答問題7次以上,課堂實時的交互非常顯著的提升了效果。
教科書不是我們孩子學習的全部。通過科大訊飛提供的在線平臺,很多學校在藝體教育、人文教育上都創新頗多。合肥八中組織了疫情防控情景教學與分享;蚌埠有美術老師指導孩子繪製手抄報,為武漢加油;山東齊魯實驗中學體育老師錄製了動作視頻,孩子們在家練習,拍攝視頻;南京市湖濱高級中學老師即興發揮,與同學齊唱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感動。可以看到線上的文藝類、體育類和人文類活動被很好的被組織起來,這樣的情景式教學讓孩子們根除更深,更利於個人素質的培養。
特殊時期展開的線上活動,不止是權宜之計,基於線上精準教學,大家相互支撐,發揮各自優勢,泛在教學模式會加強融合,讓信息化教學融入到真正的教學活動中。線上教學,不僅是走形式,更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的孩子擁有了自主學習能力,掌握了網絡在線學習的方式,也將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