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人性的沼澤
誰真的可以不被弄髒」
港片《江湖》電影臺詞
人很容易陷於一種「也許你說的對,但我就是不聽」的泥潭怪圈
譬如
吸菸易引發癌症 吸菸者不知道嗎?
早睡早起身體好 熬夜者不知道嗎?
督促你處個對象 是害你嗎 那是愛你啊 (單身狗可以確定他們不知道)
等等
畢竟曾經的自己好多事情上面也是踏著這些坑走過來的
直到家人生病後才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土與不土」
上上周末載著滿滿一車的家紡回老家
吃飯期間父親吐槽了件事
「上次你媽買了一隻鴨子,才幾十塊錢一整隻說要給我補補身子,自己養的土鴨,半年多一年才養成,一隻多少錢也不看看,買這種飼料鴨,這有補嗎?」
我可太熟悉我媽的屬性了,勤儉/對自己摳門天賦是加滿破表的
「可以啊,炒或者煮湯,肉裡面的營養成分沒啥大區別的」
「那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土鴨?味道都不一樣」
「因為飼養工藝和鴨子品種不一樣,就像豬肉和雞蛋一樣,營養成分都一樣,而且超市的雞蛋更乾淨衛生不會有雞屎,而且土雞蛋還存在儲存時間、環境等因素更容易變質,其實都是蛋白質+脂肪」
「那為啥土雞蛋更貴?」
「因為迷信」
「那照你這麼說,都沒人買土雞蛋了,你大舅也不用整車整車回來採購了」巴拉巴拉
抱著家人不講死道理,我打趣的岔開了話題
總結一下父親的固執發現,原來有兩個爭執點
1、你給我進補買的這個價格我認為沒補,起碼心理層面沒補
2、我活這麼大都是這個道理,你小子吃的米還沒我吃的鹽多憑什麼反駁我
第一點很好理解,不然腦X金、蟲草、燕窩之流也不會收割好幾年智商稅
第二點等於,我不聽,不要妄想打破我對世界認知的舒適圈
年紀越大的人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接觸面是否足夠廣確實很容易影響他們對新事物或者新科學認知的接納程度
這種情況卻同樣存在身邊的年輕人身上
好好工作 躺著舒服我習慣滑水
好好戀愛 不想努力我愛高富帥
好好讀書 微醺感覺你不懂我愛857
好好戒菸 嚇得我趕緊點起根煙
……
躺著是真舒服,從來沒人會覺得從沙發上起來做衛生甚至去鍛鍊會是一件高潮迭起的事情
畢竟後者是違背人性的事
別人舒不舒服跟我沒有關係,畢竟是我舒服
工作可以讓你獲得更高的收入 但是鹹魚很舒服
閱讀可以讓你使你開拓視野掌握知識 但是沒有timi香(哦!自從不陪某些外圍射手玩之後,已經自己打到了王者)
運動可以讓你保持身體健康延緩衰老 但是宵夜好吃運動長肌肉醜死了
等等等等
道理說完總有拒絕的理由在等著你
我現在更願意勸人沉迷舒適圈,不然很容易遇到傻逼
「妒忌使我醜陋,為啥他們玩的是那樣我玩的是這樣,最主要的是XXX那麼帥我為什麼遇不到」
你可以的小寶貝,你那麼優秀,請你一定要堅持,不是這樣的人你千萬別結婚,不然死全家,即便一輩子孤獨老去老無所依死無對證,也請你等待真愛
畢竟曾經的肉菩薩已經不在了。
我不是你父母,更不是你失散多年的兄長。
溝通是否使人舒暢,與情商的高低,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存在舒服的聊天是一方在兼容你,不舒服的聊天亦非情商高者在照顧自己情緒不與你爭辯這種說法
前者和氣 後者戾氣
情商高低在於你是否會做人
至於不舒服的聊天,只能說溝通中有一個是傻逼,建議刷牙。
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