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中國獨立運營一周年,成績怎麼樣?

2021-01-08 聯商網linkshop

獨立運營後的麥當勞中國交出了一周年的成績單。

8月3日是麥當勞巨無霸50周歲生日,在當天舉行的發布會上,麥當勞中國董事會主席張懿宸首次對外透露了麥當勞中國一周年的成績—在過去的12個月裡,麥當勞在國內新開了300多家門店,在中國的門店總數達到了2800多家,為麥當勞在中國內地擴張史上開店數量最多的一年。

據了解,在獨立運作之前,麥當勞中國由於全球標準化和統一化的管理約束,在中國發展的步子一直邁得很小,而2017年無疑成為了麥當勞中國的求變之年。據悉,麥當勞在過去一年轉變的成果還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數位化、外賣、以及菜單的本土化等等。

不過,有外界觀點認為,麥當勞中國與中資的磨合才剛剛開始,雙方的融合成效尚待時間觀察。

快速擴張的一年

去年8月8日,與中信、凱雷的一紙籤文,拉開了麥當勞中國化的序幕。

2017年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以及麥當勞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並將成立新公司。2017年8月8日,隨著麥當勞與中信、凱雷的戰略合作正式完成交割,這家後來改名為「金拱門」的新公司成為了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規模的特許經營商。

對於麥當勞作出的這一抉擇,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認為,「過去的20多年裡,洋快餐在中國市場歷經高速增長,但在中式快餐崛起和外賣平臺衝擊之下,洋快餐已面臨營收和利潤的天花板,他們通過採取股權轉讓或出售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引入中國市場的戰略投資,其實是降低風險的明智之舉」。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獨立之後的麥當勞中國一下子卯足了勁。據麥當勞提供的數據,在過去一年,麥當勞共開出了300餘家門店,截至當前中國區門店達2800家,其中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各佔一半。

實際上,門店擴張或對麥當勞中國利益相關方均有好處。《餐飲邦》創始人/龍策餐飲智庫創始人田廣利分析認為,一方面,麥當勞中國獨立後需要給中方資本交出成績,因此需要開拓門店來增加盈利;另一方面,雖然麥當勞全球總部已經把盈利風險轉移給了中方資本,但開店需要向總部購買設備,這無形中也給麥當勞總部增加了盈利,因此總部也願意配合麥當勞中國開店。

中資為麥當勞帶來的資源與優勢也可見一斑。獨立後,麥當勞中國在半年時間內接連與碧桂園、恆大、中海地產、融創等地產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優先選址,加速開店」。麥當勞中國公共關係副總裁許穎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最近麥當勞在房地產方面的舉措都是為了增加開店速度,與地產商的合作會讓麥當勞在新店選址方面更具競爭力。

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認為,麥當勞中國擁抱中國資本的好處顯而易見,「第一,由於背後是中國的資本,因此更能獲得中國政府和中國百姓的支持;第二,中國資本和中國團隊更了解中國文化與中國消費者的心理;第三,中資的實力給麥當勞經營以及網絡拓展帶來很大好處」。

本土化求變

事實上,改「姓」後的麥當勞在積極擴張門店之外,還在多方面加速中國化落地。

此前,麥當勞在中國開放特許經營的步伐一直邁得很小,2008年才開始特許經營。截至2017年底,在麥當勞的全球版圖中,特許經營業務佔比為90%,而在中國市場,特許經營業務佔比僅有30%。但獨立之後,麥當勞中國的計劃是把這個數字提高到70%以上。

與此同時,麥當勞也在不斷加碼數字營銷的力度。

麥當勞方面透露,全國2800家餐廳中已經有近75%完成未來餐廳的升級,全面整合自助點餐、雙點式服務、非現金支付、電子餐牌、送餐到桌、APP及小程序等元素,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

外賣也在麥當勞中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麥當勞中國董事會主席張懿宸曾對外表示,去年麥當勞在中國的外賣增加了75%,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外賣已佔整體銷售額的25%之多。

更為重要的是,過去一年,麥當勞也積極在口味上推進本土化。今年年初,麥當勞推出了粥王系列產品,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此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麥當勞已經開始有針對性地推出不同定位的套餐產品,其中既有價格偏低的常規套餐,也有客單價較高的「星廚」系列套餐,同時也在針對當下的輕食風口設計沙拉類的產品,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樣化。不過,許穎婷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未來麥當勞中國的重點仍是漢堡業務。

在業內看來,麥當勞中國過去一年多以來大步調整的背後,或是為扭轉此前過於「保守」的頑疾。

事實上,相比老對手肯德基,麥當勞中國在市場開拓力度上及產品本土化方面依然顯得溫和。李維華就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麥當勞在中國「太小心謹慎」了。1990年,麥當勞在深圳開了中國區的第一家店鋪,比肯德基晚了三年,與後者早已放開加盟不同的是,麥當勞一直堅持直營門店的策略,直到2008年才有限放開了特許經營的數量。

這或許成為麥當勞中國一直以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落於下風的原因。在全球其他市場,麥當勞的門店數量都要遠遠大於肯德基,然而,這一情況卻在中國剛好相反—2016年3月,當麥當勞決定為中國區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時候,它在中國內地的餐廳數量為2400家,同期肯德基則有超過5000家的店鋪。

如今,獨立後的麥當勞中國正在努力打破這一切。曾經參與麥當勞中國交易談判的凱雷亞太區董事長楊向東對媒體透露,麥當勞中國在供應商、IT、菜單方面,都爭取到了很大的自主權。「儘管談判的過程有時候會比較艱難,但我們堅持在一些方面爭取到靈活度,如果不這樣,可能麥當勞在中國的業務無法有大的改善。」楊向東表示。

未來待考

按照麥當勞中國的願景,麥當勞中國計劃於2022年,開滿4500家店。但根據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預測,到2019年,已經飽和的中國快餐市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4%左右,不到十年前增速的1/3。

這意味著,麥當勞不得不面臨的自己的邊界問題:市場到底能容納多少家快餐店,中國化後的麥當勞,是否要開到每一個鄉村?

對此,李維華認為,麥當勞完成開出4500家門店的目標並不難,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推進,中國餐飲仍有巨大的潛力,但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隨著人才遷移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麥當勞重點進擊的三四線城市餐飲競爭也日趨激烈,「根據我的預測,三四線城市一定會成為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實際上,在三四線城市,麥當勞面臨的市場競爭遠非與肯德基、漢堡王等老對手們搶奪市場那麼簡單。早在前些年洋快餐風靡全國的時候,德克士、華萊士等品牌就在三四線城市默默地扎了根,相比于洋快餐巨頭,他們擁有更低的成本和更為紮實的市場基礎。

李維華認為,麥當勞中國在三四線城市開店,關鍵在於打法上的差異化。「在三四線城市,麥當勞更適合採取加盟的模式,這樣可以充分運用加盟商的本地資源與人脈;其次,在營銷手段上,麥當勞也應該結合大數據,分析本地的特點。」李維華表示道。

不可忽視的是,在硬幣的另一面,高速擴張模式也勢必給麥當勞中國的運營能力提出考驗。

在李維華看來,麥當勞與中資之間的磨合僅僅還只是開始,雙方共處成果如何還待日後觀察。

「比如在雙方的文化融合,本土化與全球統一管理的矛盾等各個方面都存在挑戰。」李維華表示。

(來源:時代周報 記者 梁耀丹)

相關焦點

  • 麥當勞中國三十周年,官方周邊店線上開業共慶熱愛
    今年是麥當勞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第三十年。今天,「麥當勞無限店」線上官方周邊店正式上線,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和廣大消費者共同慶祝麥當勞中國三十周年,分享無限熱愛。
  • 麥當勞中國30周年官方周邊店線上開業
    原標題:麥當勞中國30周年官方周邊店線上開業   今年是麥當勞
  • 麥當勞中國慶祝25周年 創新帶來一路驚喜
    上海2015年10月23日電 /美通社/ -- 麥當勞中國「讓我們好在一起」25周年系列慶典活動迎來高潮 -- 今天,麥當勞中國首個大型玩具展覽「奇趣玩具廠」在上海正大廣場驚喜開幕。
  • 麥當勞中國三十周年 國慶邀您深圳光華餐廳重溫舊時光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關鍵 今年是麥當勞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第三十年。10月3日,「麥當勞無限店」線上官方周邊店正式上線,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和廣大消費者共同慶祝麥當勞中國三十周年,分享無限熱愛。
  • 中國內地第二家「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式落「滬」
    今年是麥當勞進入中國內地的30周年,麥當勞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美味超值的食物,也是凝聚鄰裡社區的重要一員。」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表示:「上海擁有國內領先的醫療資源,每年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就醫的患兒家庭中有70%都來自外地,我們期待上海『麥當勞叔叔之家』能成為更多異地就醫貧困患兒家庭的堅實後盾,為他們帶去愛和希望,感受『在一起,就是家』的溫暖。」
  • 麥當勞麥旋風即將迎來25周年
    原標題:麥當勞麥旋風即將迎來25周年 | 美通社
  • 中國內地第二家「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式落「滬」_快訊_宏觀_經濟網...
    全新的上海「麥當勞叔叔之家」將為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就醫的外地貧困患兒家庭提供免費住宿及關愛服務,讓他們在就醫期間感受「在一起,就是家」一般的溫暖。「我們很高興能將『麥當勞叔叔之家』落戶上海。今年是麥當勞進入中國內地的30周年,麥當勞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美味超值的食物,也是凝聚鄰裡社區的重要一員。」
  • 中國內地第二家「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式落「滬」 為異地就醫患兒...
    今年是麥當勞進入中國內地的30周年,麥當勞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美味超值的食物,也是凝聚鄰裡社區的重要一員。」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表示:「上海擁有國內領先的醫療資源,每年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就醫的患兒家庭中有70%都來自外地,我們期待上海『麥當勞叔叔之家』能成為更多異地就醫貧困患兒家庭的堅實後盾,為他們帶去愛和希望,感受『在一起,就是家』的溫暖。」
  • 麥當勞中國與阿里巴巴數位化合作升級:推「雙11定製桶」
    近日,麥當勞中國正式上線阿里巴巴跨端官方會員店,為消費者提供從店內點餐、外賣、卡券購買到消費積分等全場景貫通的體驗。這意味著,不論在淘寶、支付寶還是餓了麼,今年雙11消費者都可以隨心所欲點份麥當勞。據悉,自10月21日雙11開啟後,餓了麼上的「囤券」熱浪就席捲了餐飲業,商家在「雙節棍」的全新節奏中迎來今年最大生意爆發機會。
  • 麥當勞官宣易烊千璽為品牌代言人 持續打造「綠色餐廳」
    5月5日,麥當勞宣布易烊千璽成為品牌代言人,並發布全新品牌理念「因為熱愛,盡善而行」。麥當勞中國承諾,到2022年開設超過1,800家「綠色餐廳」。易烊千璽的成長經歷與個人發展和麥當勞「因為熱愛,盡善而行」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也因此促成了這次惺惺相惜的合作。麥當勞於1990年進入中國內地,發展到今天的3,500多家餐廳,陪伴一代又一代顧客度過歡樂時光。 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麥當勞對身處的社區和環境同樣心懷赤忱,努力打造綠色餐廳、持續優化綠色包裝,充分利用自身的規模,用一系列綠色行動助力可持續發展。
  • 投資入主3年後,中信股份出售麥當勞中國22%股權
    據了解,這是中信股份自2017年入股麥當勞中國後,首次進行股權出讓。對於此次交易,中信股份和麥當勞中國方面表示「純屬商業決定」,不會影響麥當勞中國的業務策略及日常運營。之後,中信股份持有麥當勞中國32%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當初20.8億美元的總對價,麥當勞中國22%的股權對應的價格為31.58億元,如今該部分股權經中信股份一轉讓,連股帶債升至36.98億元,三年的時間內增值約17%。會影響麥當勞中國業務發展嗎?
  • 麥當勞在中國恢復完整菜單
    美國快餐連鎖企業麥當勞3日聲明,本周將在中國部分城市恢復完整菜單,似乎已走出福喜「過期肉」醜聞的影響。兩周前,因其在中國的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曝出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醜聞,麥當勞在中國停售多種肉類食品。
  • 全面對比麥當勞和海底撈,中國餐飲業如何絕處逢生?
    這一點,麥當勞也深有體會。在2017年中信獲得麥當勞中國經營權之前,麥當勞的在華運營團隊在全球標準下亦步亦趨。當時,麥樂送在中國已經落地,送餐範圍按照系統測算的距離計算,牢牢限制在三公裡範圍內,在很多大型小區都出現過一期能送到而二期就超出送餐範圍的尷尬。標準化露出了其背後的另一塊招牌:「墨守陳規」。
  • 麥當勞要投資25億,在中國做咖啡真香?
    11月16日,麥當勞宣布,其旗下品牌麥咖啡計劃未來三年投資25億元人民幣,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 麥咖啡將採用「輕資產」模式,即不獨立開設門店,而是利用現有麥當勞餐廳的空間,開設單獨櫃檯,再由咖啡師手工製作咖啡。
  • 在中國,為什麼肯德基打敗了麥當勞,並稱霸33年?
    但是在中國,肯德基擁有6534家門店,比麥當勞多4134家。面對麥當勞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營銷能力、一流的連鎖運營體系,為何肯德基還可以在中國打敗麥當勞,實現逆襲,成為排行第一的快餐品牌呢?本文將從戰略時機、市場開拓、品牌競爭、本土經營四個維度來剖析肯德基成為中國快餐排行榜第一的奧秘。
  • 俄羅斯的麥當勞究竟會是怎樣的?吃起來還不如中國麥當勞
    俄羅斯的麥當勞究竟會是怎樣的?吃起來還不如中國麥當勞,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美食,而且西方美食是全世界都喜歡吃的,比如麥當勞就是如此。在全世界都會有麥當勞的存在,在中國就是如此,中國的麥當勞開了非常多家分店,甚至很多中國人都非常喜歡去吃,小巫也是如此,因為麥當勞實在是太好吃了,從以前吃到現在都不膩。世界盃已經過去了,但是很多人都記憶猶新,還記得15號的世界盃決賽,很多人都肯定有看吧,球迷們可以說是非常激動了。
  • 麥當勞持續打折背後:供應鏈體系解密
    但麥當勞仍然堅持給予消費者一系列的優惠策略,喊出了「在艱難時刻,陪伴每一位中國消費者一起過好日子」的口號。今年,麥當勞都推出了系列優惠活動,涉及了全天、全品類和全平臺。 消費者可以享受包括0元產品,每周四天會員日、連續28天88會員節、28天早餐月等活動。
  • 「復興號」運營一周年 外國網友熱情打call
    國際在線專稿:6月26日,「復興號」動車組上線運營滿一周年。一年來,「復興號」累計發送旅客4130萬人次,時速從300公裡提升至350公裡,為世界高速鐵路商業運營樹立了新的標杆。外國網友們對中國高鐵一向是讚不絕口,「復興號」去年剛一上線,便在海外社交平臺上收穫了一眾粉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復興號」在外國網友中的知名度和受歡迎度也越來越高。
  • 麥當勞推「雙11定製桶」全力應援餓了麼雙11
    近日,麥當勞中國正式上線阿里巴巴跨端官方會員店,為消費者提供從店內點餐、外賣、卡券購買到消費積分等全場景貫通的體驗。這意味著,不論在淘寶、支付寶還是餓了麼,今年雙11消費者都可以隨心所欲點份麥當勞。圖1:麥當勞中國阿里巴巴跨端官方會員店在今年雙11上線 據悉,自10月21日雙11開啟後,餓了麼上的「囤券」熱浪就襲卷了餐飲業,商家在「雙節棍」的全新節奏中迎來今年最大生意爆發機會。
  • 疫情之後,從麥當勞看中國餐企如何變革?
    麥當勞的外賣策略在這時就顯出了極大的優勢。  目前中國外賣市場運力不足,而麥樂送擁有垂直獨立的物流配送團隊,配送效率較高,本就存在一定壁壘優勢。再加上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在第三方平臺獲取訂單,通過自有騎手送餐。麥當勞獲取流量的同時,確保了品牌能利用自身發達的餐廳網絡來控制產品質量。  「疫情促使配送到家服務需求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