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是有起有伏的,每個人既會有順利的時期,也會經歷黑暗不順的時期。
通常在黑暗不順的時期,人們經常會產生焦慮,或是煩躁等不良情緒,很容易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找不到和失去自己前進的方向。
其實在黑暗不順的時期,我們所遇到的這些問題,古代很多先賢也經歷過,古代先賢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今天主要跟大家來聊聊,當你對前途感到迷茫時,牢記王陽明的這2句話,可以幫你早日找到方向。
在正式聊這2句話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也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在王陽明十二歲時,他就立志做個聖賢,後來王陽明也真正成為一名聖賢,最終身居孔廟成為一代儒家大賢。
他所創作的陽明心學,不僅在國內廣泛流傳,而且也傳入了日本等國,給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帶來了特別深刻的影響。
即便是放到如今這個時代,作用和影響依然不可小覷。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王陽明所說的那2句話。
一、若不立志向,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若是不立下明確的志向,那麼這一輩子將很難有所成就,就算是那些有技能和技藝的人,這些人也沒有幾個是沒志向的。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說想做出一番事業的話,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那麼我們就必須要明確志向,要對未來有一個清晰的目標。
為什麼說現在很多人總是會感到迷茫?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志向,因為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
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說:「誰說我沒志向啊,我是有大志向的,我的志向就是超過馬雲,我的志向就是賺5個億。」
那麼如果你有這樣的志向,我可以說你根本就沒志向,因為這樣的志向太虛浮,這樣的志向太不切實際。
其實是個人都能夠判斷出,這樣的志向都是「口嗨」而已,都是光說不練假把式之人。
真正能有這樣能耐的人們,不會樹立這麼模糊的志向,不會樹立什麼超越誰,賺多少錢這樣的志向。
真正有能耐的人,志向都十分明確,那麼何為明確的志向呢?在這裡給大家打個比方。
比如目前我什麼也不會什麼也沒有,一沒技術二沒錢三沒學歷四沒經驗,有一天我突然醒悟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突然萌發出一個志向,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目標,我想進入某個行業發展。
這個志向我會分為幾個階段,然後我開始逐個階段實現,比如我本身能力就不夠,知識儲備量也十分欠缺,於是在第一個階段,我先提升自身能力,增加知識儲備容量。
通過學習看書以及向別人請教,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儲備。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先把自身能力和條件提升上去,先讓自己符合所選行業的準入門檻,這樣才能有接下來的發展,才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不然你想要進入某個行業,你自身的條件本來就達不到,還不去想辦法提升下自己,那麼就等於在空幻想而已。
等成功進入到那個行業之後,然後再開始邊實踐邊總結,開始實現下個階段的目標。
總之我們有了一個明確的志向後,在逐漸完成這個志向的各個階段,這樣就不用愁我們做不出事業了。
不管一個人當下是在什麼處境中,處境好還是壞,不管有錢沒錢,只要有明確的志向,終會有出頭的一天。就怕沒有任何志向,總是走一步看一步,這樣下去很難翻身。
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這句話的意思是,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
也就是說一個人有志向,但是不去執行是不行的,一個人只會去盲目執行,沒明確志向也是不行的。
換句話來說,知與行是相輔相成的,缺少哪一個都不可以。
王陽明一直強調,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成事最主要的條件。
這也就是說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有志向和清晰的目標,為什麼有時還會感到迷茫,就是因為這個人沒認真執行,或是執行的程度還遠遠不夠。
執行程度不夠也會產生迷茫,容易對自己的志向產生質疑。
我們在樹立好志向,開始執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會打亂我們的計劃。
如果這時執行力和意志不堅定,那我們可能就會停止執行下去,很可能導致即將做成功的事,毀於一旦或是一切前功盡棄。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很多人內心很浮躁,巴不得今天播下種,明天就能看到收穫,急於擺脫窮困的生活,但往往越是急於求成,越會招致失敗的結果。
我們只有堅定意志,增強自己的執行力,堅持執行目標誌向,做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把事做好,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以上就是王陽明的2句話,希望對正感到迷茫的各位,能夠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