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男籃落選賽,一個本就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當中國隊與希臘男籃和加拿大男籃被分在同一個小組時,我們關於2020年東京奧運的最後一絲幻想就此蒸發。
在兵敗世界盃,周琦、郭艾倫飽受苛責的輿論環境下,不少球迷提出了「人員大換血」徵戰落選賽,但這真的合適嗎?
中國隊與希臘男籃和加拿大男籃分在同一個小組。這個小組的頭名將與另外一個小組——烏拉圭、捷克、土耳其這三個隊的頭名爭奪一個奧運會參賽資格。
中國與希臘、加拿大同組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規則,奧運落選賽將於2020年6月23日到6月28日舉行,中國男籃將前往加拿大的維多利亞,與希臘和加拿大率先進行小組循環賽。而無論希臘還是加拿大,對於中國隊來說都是無法逾越的大山。
中國男籃同組的希臘男籃,目前FIBA排名第7位。就說一點,當「字母哥」阿德託昆博在落選賽使出全力時,又有幾支球隊能夠阻擋「希臘怪物」的衝擊?
另一邊主場作戰的加拿大,相比於世界盃他們可以說是「認真得多」。
今年探花秀RJ·巴雷特、鵜鶘隊的新秀亞歷山大·沃克、雷霆隊的未來吉爾傑斯·亞歷山大和掘金隊的外線核心賈馬爾·穆雷都相繼確認參加。這樣一來,加拿大完全可以組建一支天賦滿滿的陣容參加比賽。
中國男籃新任主教練杜鋒在近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表示,「落選賽大家都知道是非常艱難的,基本上用一句話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杜鋒深知男籃目前的處境。
周琦也才23歲
他們還能打,沒想像中那麼老
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籃協其實早已定好基調:鍛鍊隊伍,著眼未來。
早在杜鋒接任國家隊主帥時,籃協的官方聲明中就已提及新國家隊目標:「更著眼於2023年世界盃和2024年奧運會,甚至更長遠的未來。」
杜鋒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透露了落選賽的選人標準:「更多要考慮四年後,世界盃和奧運會梯隊建設的球員為主,去發掘更多有能力、有潛力的球員,讓這些年輕球員看一看,跟歐美隊伍的真實差距,去感受一下世界大賽。」
那麼要帶多少年輕球員呢?我們有多少年輕潛力新星值得培養呢?不少網友的觀點略顯激進:「乾脆把世界盃這批球員全換掉,讓新人來打。」
事實上,中國男籃世界盃上的主力陣容,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留下的年輕班底——郭艾倫26歲、趙睿23歲、趙繼偉24歲、周琦23歲,他們正逐步進入各自職業生涯的巔峰階段。
即便將眼光放在5年後的巴黎奧運周期,他們也基本處在各自一個較高競技水平的階段。
以阿根廷為例,除了斯科拉之外,阿根廷本屆世界盃中大放異彩的無疑是後衛坎帕佐。許多人對他的橫空出世報以讚譽,並認為他是阿根廷得到未來。但其實他是1991年出生,世界盃期間已經28歲,並不能用年輕形容。
按照時間推算,中國男籃這批球員,依然可以為下一屆奧運會做準備。而像阿不都沙拉木、孫銘徽這樣在本屆世界盃中未獲得太多出場時間的球員,他們同樣也在此範圍內。
培養新生代,他們足夠優秀嗎?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落選賽階段就要保持陣容不變。尤其是在本屆世界盃中,中國隊由於鋒線實力不足,導致的三後衛奇怪陣容,一定會在杜鋒時期得到緩解。
沈梓捷1.7秒絕殺新疆
但培養年輕球員,看似十分簡單,操作起來的難度並不小。尤其是並沒有太多新人湧現的情況。目前,球迷呼聲最高的無疑是在世界盃前夕落選的沈梓捷。
身高2米11的沈梓捷,擁有出色的臂展和運動能力,年齡也不過才22歲,是近年來湧現為數不多的優質內線。
但從新賽季的表現來看,除了1.7秒絕殺,他在數據上並沒有太過亮眼的進步。上個賽季他場均得到11.6分、6.9個籃板、1.1蓋帽,這個賽季的11場比賽中部分數據甚至還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場均得到13分、4.9籃板、0.7蓋帽。
這固然和深圳隊開賽以來的戰績有關,但同樣也佐證了他目前改變戰局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打法單一也是沈梓捷需要提高的部分。這個賽季他的出手區域96.5%都在油漆區以內,更多以「吃餅」的方式終結比賽。而在國際賽場上,當隊友無法幫助他找到更好的機會,自己能否創造出機會同樣重要。
另一個球迷報以希望的是郭昊文,這名年僅19歲的小將在之前U18的比賽中大放異彩。今夏的世青賽中,曾砍下34分、11籃板、11助攻的數據,成為世青賽歷史上第三位取得三雙的球員。
年僅19歲的郭昊文
但他的問題同樣明顯,那場獲得三雙的比賽中,他交出了14個失誤……而回到CBA的舞臺,面對成年人級別的身體對抗,郭昊文顯然有些不適應。
場均代表八一出場20分鐘貢獻9.5分、2.9籃板、1.5助攻,但場均則有1.8個失誤,同時真實命中率只有48.4%,位列聯盟162位。同年齡階段的郭艾倫,在2012-2013賽季,場均出場33.3分鐘可以貢獻15.8分、2.7籃板、4.2助攻。
可以說,擺在杜鋒面前的,並不是有大把潛力新星任他挑選,而是在為數不多的選擇下,如何盡力做到最好。
這種無奈,杜鋒十分清楚:「不是說一個教練員或者是一個姚主席就可以去改變的。」
而至於網友口中棄用郭艾倫、周琦的想法,更是極端之舉——他們的確在世界盃表現不佳,但正在巔峰期的他們仍有機會繼續證明自己,他們也是中國籃球未來5年的保障。我們的人才基數,遠沒有到拋棄一代人的時刻。
只是,希望這次奧運落選賽,他們能真正當成自己的「東京奧運」來打。明知不可為,也要遇敵亮劍。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實習生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