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走失,請大家點擊上方 「世界華人內刊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來源:21世紀新思維(ID:li523921038)作者:秦嗆嗆
最近的川普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旦敗選,麻煩就會找上門來,進行中的幾樁刑事案件調查可能讓他鋃鐺入獄!
在此斷尾求生的情境下,他險棋怪招接連不斷,以圖亂中取勝,導致川普手中有分量的牌日漸減少。
川普開始打最後的幾張大牌,其中一張就是中國臺灣牌!
前一段時間,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阿扎爾抵達臺灣,代表美國政府對臺灣進行「正式訪問」。阿扎爾公然警告和威脅中國政府,「不要妨礙臺灣的主權獨立,以及臺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決心。否則,美國會讓中國付出慘重的代價。」
就在美衛生部長「訪臺」前後,美國航母「裡根」號一直在臺灣周邊機動。雖然最後在我東部戰區強大威力下,「裡根」號選擇了逃跑。但其行動目的主要意在威懾中國大陸。
同時,據臺媒報導,解放軍自8月22日起至8月26日在黃海青島至連雲港以東海域內組織大型實彈射擊演習後,海南海事局網站昨天也公告,自24日零時至29日24時,海南島東南部海域將進行軍事訓練活動。
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未來一周,解放軍將在臺灣海峽南北兩端接連展開軍演!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當時表示,「近來,個別大國在涉臺問題上消極動向不斷,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嚴重威脅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戰區部隊組織的巡邏和訓練活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
美國國務卿彭佩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阿扎爾訪問臺灣唯一目的是與臺灣政府一起就一些重要的事情進行合作……確保我們知道臺灣如何在自己的國家成功地處理了這個問題.我一直感到驚訝,當美國將自己的衛生部長派到另一個國家時,為什麼有人會感到這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無論是阿扎爾「訪問」臺灣還是蓬佩奧稱臺灣為「國家」,我們都能感覺到美國正在撕毀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加速推動臺灣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美國極其危險的玩火動作導致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美國的涉及臺灣問題的行動,性質極度惡劣!動作及其危險!
近日,美國海軍研究院期刊《議事錄》8月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該文預測稱,解放軍將在2021年1月19日至21日美國總統交接期的三天內,對臺灣「動武」以解決兩岸問題。
美國前參聯會副主席、退役上將詹姆斯·溫尼菲爾德
期刊官網顯示,該文名為《從未有過的戰爭?》,作者為美國前參聯會副主席、退役上將詹姆斯·溫尼菲爾德,以及前中情局副局長麥克·莫雷爾。該文從軍事、情報、外交等方面,對中國收復臺灣做出了「推演」。
該文預測所謂「攻臺日期」會是2021年1月19日至21日,是因為作者覺得,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較為複雜,來年的總統交接時期將比以往「更加脆弱」。因此,作者稱中國會將這一時間視作「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文章推演稱,在軍事上,中國官方將在12月中開始「有意加劇兩岸緊張關係」,隨後宣布於1月初在東海舉行大規模軍演,以掩護大規模對臺軍事調動。
對於解放軍攻臺的軍事策略,文章分析稱,解放軍海軍艦艇、潛艇部隊會對周圍海域實施航路封鎖,並在臺灣東部部署兵力以應對美國第七艦隊的反撲。另一方面,解放軍兩棲部隊會將地面部隊投送到臺灣西岸,並做好登陸準備。此外,解放軍的飛彈將對準島上關鍵設施。
文章稱,除了上述的軍事部署,大陸還會相應地在島內展開情報戰,如控制電力、網絡、媒體等關鍵設施,向臺灣當局進一步施壓。隨後,此前以參與東海演習集結的部隊,會迅速奪取金門、馬祖和澎湖等地。
文章特別提到,中國將對日本喊話,要求日本停止對美軍進行任何形式的支援,否則將被視為對中國的敵對行動。
本文兩位作者並未明確闡明該文各種推演的依據,也沒有解釋這輪推演的目的。在文末,這個推演還給未來的美國當局加了一個「反思」:「到那時,中情局局長會說,我們這20年忙著反恐、鎮壓暴亂,卻忽視盟友的利益,現在終於自食其果了。」
不管是三天拿下還是三十天拿下,在展開論述之前,秦嗆君不得不提一下,正如國內眾多大媒體在嘲笑敵人疏於防範的「無能」之時,恐我們已經犯了「輕敵」與「盲目自信」之錯了,這是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的地方: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這裡的強不僅指武器裝備強,還有軍事管理水平強,信息化能力強!
秦嗆嗆(個人微信:zgzk1612)還需要提醒的是:
目前的美國已經不可以常理揣度之,比如拿新冠病毒來說,明明有那麼長的時間準備、有中國人的經驗可以借鑑,美國政府依然對新冠病毒的防控一副漫不經心不重視的樣子了。西方國家在應對疫情的集體懈怠,總讓人為他們的「傻」而不可思議,他們直到坐視疫情失去控制時,才引起重視。那麼他們是集體得到了同一種什麼情報?這個情報是誰提供的,足以讓這些西方國家政客都集體相信其真實性呢?細思恐極,很多事沒那麼簡單。
有學者認為2020年對全球政治局勢的影響將是歷史性的,或許我們現在還對這個歷史節點無法有更清晰的認識,但這個節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和對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將是深刻的。
而這個歷史節點體現在當下,那就是中國機遇!中國機遇首要體現,就是在千載難逢機會下如何解決臺灣問題!
記得前一段時間,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發文主張,美國應該在臺灣派駐軍隊:
易思安在文中表示,中國大陸「武統」臺灣已是「在所難免」,扣下扳機的風險「與日俱增」,而美國和臺灣都沒有做好準備,因此主張美國應逐步、分批次、化整為零、不顯山不露水地向臺派駐軍隊,同時全面提升對臺「外交待遇」,加強臺灣周邊前沿防禦部署,幫助臺灣發展大規模常備軍,尊重臺灣選民意願,強化臺灣軍力。解放軍到底打不打,美軍到底敢不敢介入參戰,成為當前的重大戰略問題。為此,我們以史為鑑,學習前輩,問道實戰,看新中國成立以來,臺灣海峽50年、58年、96年三次臺海危機中,中美如何直接交鋒,對我們應對當前局勢具有重要借鑑價值,可以堅定我們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意志!
第一回合:臺海對峙、朝鮮半島開戰,「抗美援朝」中美直接交手
1950年4月,我黨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為全黨最重要的戰鬥任務」。接著,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前委發布了《關於攻臺準備工作的批示》,解放臺灣已成為新中國的頭等大事。為了攻打臺灣,解放軍先後組建了海軍、空軍部隊。當時,福建前線集結了一支15萬人的精銳部隊,除了進行密集兩棲進攻的訓練外,在福州、廈門、汕頭及其它港口準備了大量的登陸艦和其它類型的船隻,還準備了數百架飛機和30個左右的空軍基地。7月,解放軍對臺灣進行了偵察,決定8月開展攻臺作戰。此時,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解放軍將在颱風季節到來之前發起對臺灣的軍事進攻。一時臺海戰雲密布,臺海戰事一觸即發。由於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950年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計劃被迫擱置起來。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投入「抗美援朝」戰爭。
第二回合:兩岸炮擊,美軍介入護航,我軍萬彈齊發打擊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發動了榴彈炮突擊,在四十四天內,向金門射擊炮彈幾近五十萬發。1958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炮擊七天」。同年10月13日再宣布停火2周。10月20日下午,解放軍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臺灣運補船護航,宣布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炮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餘發。第三回合:我軍軍演,美航母逼近。我核潛艇出擊,美航母緊急後撤300海裡
1995年6月,李登輝以所謂私人名義竄訪美國,在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講,公開鼓吹「中華民國在臺灣」「在臺灣的中華民國」,聲稱要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將臺灣當局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推到高潮。中國政府果斷從政治、軍事、外交、輿論等方面開展了堅決的反分裂反「臺獨」鬥爭。人民解放軍於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在臺灣海峽和臺灣附近海域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顯示了反分裂、反「臺獨」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1996年3月演習期間,美國派出了「獨立」號及「尼米滋」號兩大戰鬥群到臺灣附近。「邦克山」號巡洋艦以其「宙斯盾」相控陣雷達測量、收集中國試射的東風15彈道飛彈飛行狀態數據。另外由「獨立」號起飛的兩架F—14「雄貓」戰鬥機曾進入中國空軍的警戒範圍,在互相對峙之後,被中國空軍SU—27戰鬥機攔截。最令美軍航母戰鬥群擔憂的,是中國海軍派出了091型核潛艇和引進不久的先進攻擊型潛艇。它們在演習期間突然擺脫了美軍的立體追蹤,神秘消失,行蹤不明。為防不測,美國「獨立」號航母戰鬥群經請示後向後撤退了300海裡。第四回合(預測):「臺獨」與美霸挑釁將是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難得機遇!解放軍嚴陣以待!
回顧50、58、96年三次較量,都是在美介入臺海衝突,嚴重侵犯我國家主權,對我造成直接威脅的時候,解放軍斷然採取主動措施,或在朝鮮半島直接開戰,或者萬彈齊發震懾敵膽,或者國之重器喝阻強敵,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一片天。
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有主動被動之分:
一是主動作為、創造戰機,以雷霆之勢拿下臺灣,扼守兩岸喝阻強敵,最快捷,風險在於國際社會的反對和美國的強勢介入。二是被動維權、一舉奪臺,在蔡英文當局實施分裂祖國行徑時,採取軍事行動,同樣面對國際社會壓力和強敵介入。我們不能總是維持現狀、謹慎行事,口誅筆伐,一直這樣拖著、鬥著,慢慢尋找和平統一的機會。
如今情勢,武力解決的趨向日益明確,蔡英文早已出軌,不要希望回心轉意!我們必須一級戰備、高度警戒,一旦時機出現,今夜就戰。
美國實際上一直致力於「臺灣獨立」。別看美國官方公開承認「一個中國」,那是因為當時為了拉攏中國對抗蘇聯的不得已之舉。美國全力致力於「保持現狀」的背後,目標與民進黨一致——臺灣獨立。
尤其是當前蘇聯解體之後,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實力也是突飛猛進,作為世界上唯一戰勝過美國的國家,而且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政權不穩、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時候戰勝的美國,美國是懼怕的。特別是面對今天這樣一個中國,美國遏制和幹擾中國更加強大的動力絕對只增不減。因為,中國在美國眼裡已經成為最大敵人,「威脅程度」遠超當年的蘇聯。
因此,下一步美國「亂中」「遏中」「抗中」的力度只會加強不會減弱。而支持臺灣獨立,肯定是美國手裡的「王牌殺手鐧」!
而美國,明確地把臺灣當成繩索套住中國喉嚨,牽制中國已經三十多年了。美國每當感覺需要的時候,就會拉緊繩索,就是這條繩索,拽住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步伐。
所以,自古華山一條路,兩岸統一唯武統。
武統臺灣沒有「時機成熟」一說,需要的是「窗口」:
第一,臺灣問題越拖越麻煩,未來解決的代價更大。現在的大陸對臺灣,具有絕對優勢,解放臺灣具有決戰決勝的絕對實力,這就是「窗口」。第二,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統一,大打貿易戰,試圖通過搞亂香港蔓延內地搞亂中國,兩國實際上進入敵對狀態了,我們也就沒什麼顧忌了。這就是「窗口」。第三,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向世界展示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凝聚力。這有時候比GDP更具有價值!在疫情過程中,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村、一個小區,中國人的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和老百姓的覺悟都非常值得稱道。就連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都說道:「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如果是戰爭時期,這種強大的動員能力與組織能力,是不令敵人異常膽寒?秦嗆嗆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過,關於這一點,必然會引起戰略對手的重研究!由此,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在這個世界上,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只有中國。第四,在中國沿海1000公裡範圍內作戰,解放軍對陣美軍,解放軍具有極大的勝算把握,這就是「窗口」。因此,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窗口期」實際上已經到來。
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川普政府的本質,看清其反覆無常、窮兇惡極的目的所在。
川普也是冒險主義者,他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得出來。解決臺灣問題,當前中國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態勢和挑戰:
第一,儘快將和平思維轉向戰爭思維,讓全國人民都知道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圖謀。
第二,切實做好收復臺灣,應對美軍介入的軍民融合聯合作戰方案。
對臺作戰,必須考慮美國介入的情況。在奪島戰役前後,都得有充分的準備。登島戰役之前,要高度警惕網絡攻擊。從委內瑞拉電網大面積癱瘓看,美軍已具備網絡攻擊毀癱的能力。登島後,主要是阻止美海上航母編隊的圍攻。這一點我們有近岸優勢。我的思考,真打起來,美國必然後撤!解放臺灣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政治風險和經濟損失,但即使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打破了家裡的罈罈罐罐又何妨?第三,保持定力,恢復疫情影響下的經濟發展,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加快產業升級至關重要。
要繼續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以適應中國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對人才和經費的需求。形勢越來越明顯,未來大國競爭一定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只有保持對科技和教育的高投入,才能贏得未來的競爭。當前中美之間的競爭是全方位的,但核心的競爭還是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競爭,前沿科技的競爭最終又是高素質的人才競爭,有了人才就有了科技,有了科技就有了未來。這一點我們要將學習華為。第四,大力支持專業智庫發展,研究並發表更加積極主動的博弈策略。
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的主張實不意外,這即符合美國國內「挺臺遏華」的大環境,也是易思安所在「2049計劃研究所」對臺灣長期給予資助的回報。反觀我們的智庫建設,國家隊實力雄厚但嚴詞謹慎、管理僵化,一直沒有看到針對性的研究報告出臺,實為遺憾。應加大對民間智庫的支持力度,讓智庫發聲在國際鬥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五,當問題和矛盾出現的時候,要採取堅決措施控制在萌芽狀態。
比如香港問題,「五十年不變」不等於「五十年不管」,愛國主義教育、去殖民化、司法權淪喪等方面等現實問題得不到解決使得香港逐漸失去發展動力和前途。當前中國在新疆問題的處理上就做得非常好,值得借鑑。面對敵對勢力的陰謀破壞活動要給以堅決還擊,絕不能瞻前顧後、憂柔寡斷、心慈手軟。我們現在就要開始考慮未來解放臺灣之後的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一定要考慮得深遠一些,要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第六,針鋒相對打好法律戰。
「臺灣旅行法」,明確主張提升美臺官方關係,允許美國安、行政等任何層級官員赴臺灣會晤臺灣官員,並允許臺灣高層官員進入美國,與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及其他政府部門官員會面。「臺北法案」,支持臺灣鞏固「邦交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非正式夥伴關係、參與國際活動及推動臺美雙方經濟貿易談判等。對於這種情況,人大可以緊急通過《加州法案》《德州法案》,直接援助這兩這個州的抗疫活動。也可以推出《經濟制裁分裂法》,採取經濟手段遏制臺獨。第七,解決國內一些媒體吃裡扒外、裡應外合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目前,我們最難的是決心!中國發展處於一個關鍵時節,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根本追求。不打,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不踏實!退讓真的能贏得和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經歷甲午戰敗的中國人,理應知道這個顛簸不破的真理。
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也是最好的教科書。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我們也不懼怕戰爭。面對強敵侵略,退讓和投降換不來和平,只有堅決鬥爭才能取得勝利。正是在戰火中浴血重生、鳳凰涅槃,中華民族才一步步告別百年屈辱,迎來和平發展,走上復興徵程。
在面對強敵威脅和風險挑戰之時,我們應拿出戰爭時期血戰到底的精神攻克復興徵程中的一個個險阻和堡壘!
美軍已露出了牙齒,蔡英文已出軌!此時尤其需要大智慧,我們不能被動應對,需要更加積極的有效準備。當前,最危險的不是病毒,而是錯失良機!
解決臺灣問題,美國無疑是最大的障礙。當美國阻撓中國統一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把林肯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很簡單,林肯通過打贏南北戰爭,制止了分裂,實現了統一。否則,美國當年不僅會一分為二,成為南美國、北美國,甚至可能進一步分裂,像歐洲大陸一樣小國林立。
美國疫情出手、貿易出手、在香港出手、在臺灣出手,迫使我們沒有了顧慮!
可以這樣說,是美國不斷地危險動作讓中國加速解放臺灣、統一國家的進程,最近馬英九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即「首戰即終戰」,意思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開戰的第一仗就是最後一仗!
美國助臺獨立,必然觸發中國啟動《反國家分裂法》的條款,必然加快中國解放臺灣的進程。表面看是美國在給中國製造麻煩,殊不知是美國正在製造中國解放臺灣、實現國家統一的時機!
中國一旦啟動《反國家分裂法》條款,中國解放臺灣的戰車就會轟轟向前而無可阻擋,中國就必然以其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力量實現國家統一。
我相信在2021年7月1日建黨100周年之際,紅旗已經在臺灣迎風飄揚。我們為建黨百年送上一份大禮:中國人民已經完成統一祖國的重大使命!
莫道浮雲終敝日,嚴冬過盡春蓓蕾!
關注我們
世界華人內刊
ID:sjhrnk
長按並識別關注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