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水又開著他的車出去送水了! 車,是他2017年花了幾萬塊錢買的;水,是他在移民社區自己小店鋪裡經營的飲用桶裝水。
這個外表看起來壯實、敦厚的中年男子,幾年前還生活在惠水縣王佑鎮夥塘村的一個小寨子裡。出門見山、抬頭看山,晴天出門一腳灰,雨天外出滿身泥,種的糧食不夠吃,阻擋了羅小水的致富路。羅小水忍受不了這樣的條件,帶著媳婦和孩子在外省務工多年,很少有時間回家。
2015年,隨著脫貧攻堅步伐加快,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措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惠及到羅小水居住的寨子。當年7月,羅小水所在的旁良寨,整個寨子20多戶人家收到搬遷的動員後,大家都開始認真地思考以後的生活。搬還是不搬,成為大家心裡的一個疑惑,特別是生活在這裡幾十年的老人們。然而對於羅小水來說,似乎他早就在等待著這一天。
「你願不願意搬出去?」
「願意!肯定願意!」
羅小水的回答斬釘截鐵。
2016年3月14日,對於羅小水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羅小水從惠水縣王佑鎮夥塘村搬遷到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和其他移民群眾一起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領到房子鑰匙,「拎包入住」新房,成為新市民,開始過上搬遷後的生活。
和昨天告別,對大山告別,跟貧窮告別。羅小水搬來的社區環境優美、交通方便,還配套建設了學校、文體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醫院等場所。
搬過來後,在政府扶持下,羅小水開上了小超市,賣上了飲用桶裝水,還報名考了駕照,貸款購買了汽車。
人勤地生金,羅小水印上礦泉水宣傳單,走家串戶上企業推銷,逐漸有了固定的用戶,現在每個月都能銷售出400多桶礦泉水。妻子也在社區扶貧車間上班,下班後和他一起打理店鋪,現在已經還清了購車貸款,家裡也添置了不少家電設備。
「以前從外省打工回來,通常都要在惠水縣城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坐車回到鎮上,還要走很長的山路才能到家。」羅小水說,現在不僅家在社區,還有小汽車接送讀書的孩子,非常方便。說這話時,羅小水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今年,羅小水的兩個孩子分別讀高三和初三,上學條件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當初搬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下一代,讓他們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搬遷那天忘不了,也忘不得,都記在心上的!」羅小水提高嗓門說道。近期,羅小水在寫的感謝信中這樣描述現在的生活——「搬到社區後,通過開辦飲用水經銷店,附近很多企業和家庭都用上了我賣的礦泉水,生意很好,不僅養活了一家人,不到兩年還買了一臺小汽車,我們寨子上一起搬來的其他好多家都買了小汽車,日子過得很甜蜜!」
近年來,惠水縣堅決貫徹中央「五個一批」和省委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堅持」「五個體系」相關部署,創新易地扶貧搬遷「五個三」後續扶持發展機制,搬遷群眾17670人,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搬遷計劃。在全省率先探索移民社區聯合黨委和管委會,成立明田街道辦事處專司移民服務管理,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建設,做好移民搬遷「後半篇文章」。
春暖花開,社區裡的樹又長出了綠葉,又是一年好時節!
「你是在哪個地方?需要幾桶礦泉水?」接到訂購礦泉水的電話,羅小水登記信息後,便起身搬水上車,朝著目的地開去。
【來源 多彩貴州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