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個夜裡,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繼續呆在大城市。
是工作嗎?是賺錢嗎?是事業發展嗎?
我的收入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至少和這裡的房價比,真的太少了。
是愛情嗎?是家庭嗎?
至今單身,努力尋找。
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在大城市努力奮鬥,甚至把奮鬥過成了生活。
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
未來,才是支撐我們活在大城市的最大動力。
大城市裡,能有我們的未來嗎?
我特別能理解我的父母,為什麼千辛萬苦的賺錢,給我讀書,讓我去大城市。
知識改變命運,這個定律永不會變。
他們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下一代,為了下一代不重複他們這一代。
為了讓我不像他們一樣,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就為了賺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為了讓下一代能夠不用長期和他們天各一方,一年只見一兩次面。
我們的父母,他們曾經奮鬥過,他們沒有遺憾。
如今,我也在一個沒有家的城市,租房子住,每天上下班擠地鐵。
為了我的孩子,他們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改變他們的命運,給他們更好的物質基礎,而不是像我一樣,繼續每天擠地鐵,繼續每天九九六。
我知道,身邊很多的人都回家了,家裡的生活也很好。
媳婦孩子熱炕頭,生活過得美滋滋。
大城市裡,能有我們的未來嗎?
大城市有一點好,就是相對公平。
雖談不上完全靠本事吃飯,但有本事一定能吃上飯。
一兩萬的收入,在大城市可能不算太高,但比老家三四千的收入好很多了,而且在這裡發展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城市,不僅天花板更高,而且包容,可以說海納百川。
任何地方都有排外的人,小城市更如此。
有一些人排外,這不代表這座城市不夠包容,大城市容納的了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很多很小眾的愛好,可能只有在網絡上找到朋友,但是在大城市,都是存在知音的。
那些穿得稀奇古怪的人,在大城市裡叫時尚,我經常看動漫展,我也很理解二次元。
更多的包容性,讓我看到了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在這裡,不論你做什麼,只要把事情做對、做專、做精就行了。
奮鬥,是因為理解,因為懂得
每一個人都是從孩子變成父母,才理解父母的。
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條件,讓他們能夠成才。
農村裡的往城市裡送,城裡的往省會送,省裡的往一線城市送,一線城市的往國外送。
作為父母,可以放棄和孩子待在一起,把孩子往更好的地方送,就是父愛母愛最大的體現。
他們寧可隔三差五來電話,也不會對孩子說你回來吧,因為他們都希望孩子好。
每一年回家,看到父母都老了一歲,不僅長皺紋了,還多了一些小毛小病。
他們從來不告訴我們他們平時過的不好,他們只知道告訴我們天冷了要多穿點,上班累了要多休息,少看手機別熬夜。
作為孩子的我們長大了,不僅能明白父母的苦心,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如果我們選擇回去,回到自己的家鄉。
我們的孩子未來也很有可能,像我們一樣,重新來到這些繁華的城市,重新一個人打拼,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頭開始。
他們同樣會面臨我們目前遭遇的情況,生活壓力大,成本高,形單影隻,甚至受到別人的排擠,結不起婚,買不起房,最終再次回到家鄉。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想可能很多薪資並不高的人,都會選擇回去。
因為沒有呆在這座城市的理由。
什麼回家沒面子,那都是少數,在大城市拼搏的動力,始終都不是放不下面子,回不去家。
我們渴望在大城市取得成功,更渴望的是不論什麼情況,在這個地方能有容身之所,能有一席之地。
所以每個月只要不負債,只要還能生存下去,我們都要為自己奮鬥,為了把我們養育長大的父母,也為了我們現在或者未來的孩子。
沒錯,就這樣,我把奮鬥過程了生活。
美好的憧憬,有時候比生活更重要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這句話常掛在我們嘴邊,但即便套路深,也不回農村,這才是事實和現狀。
不僅自己不想回,家人更不願意看到你回。
不然辛辛苦苦的讀書奮鬥,日日夜夜的熬夜學習,都是為了什麼呢?
有一段時間,很流行一句話。
「逃離北上廣」。
逃離的是自己,放下的是我們更多可能性的未來。
我可以想像回家的生活,平平淡淡,安逸的一生,波瀾不驚,幸福美滿。
可這樣的生活,我不憧憬,也不希望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我把他送出去,他又默默的走回來。
未來,給孩子更美好的未來,才是我所憧憬的。
是他們,每一次的笑容,支撐著我們繼續在大城市裡奮鬥,支撐著每天擠地鐵,每天加班。
這種生活,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懂的,也不是誰都想要的。
不過那又怎樣呢?
我不迷戀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我希望能在大城市安營紮寨,僅此而已。
致每一位還在一線城市奮鬥的年輕人,你們的努力,一定是值得的。
青春,請不要給未來的自己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