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女神Miss劉(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整日抱著個手機,小豬佩奇看個不停。只要有手機就天下太平,手機不見就號啕大哭。每一次關掉電視,拿走手機,都會是不愉快的結局吧!孩子開始哭個不停,家長更是鬧心吧!
現在電子產品的普及,可是解放了家長。孩子鬧騰的時候,塞個手機或者打開電視就可以解決。電子產品照顧孩子,可謂省心省力。
可長此以往,孩子已經習慣依賴電子產品了,平日裡總是過分的提要求看電視玩手機,斷網停電的時候更是撒歡耍賴、難哄的不行。對於這種情況,各位家長都是如何解決的呢!
「媽媽,我還想看電視」媽媽的不同態度,展現規矩的制定
一.嘶吼式拒絕,不行你都看多久了,讓你的眼睛休息一下
張姐一直反對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可是白天她去上班,孩子吵個不停,婆婆只好用看電視來哄孩子聽話。一天下班回到家,孩子正在看電視,而且已經看了三個小時了,她就命令孩子關掉電視。
可是孩子還沒有看盡興,開始撒嬌說想再看一會。張姐見狀感覺沒有商量的可能了,沒有徵求孩子的同意,就果斷關掉了電視,開始了對孩子的說教。
電視一關,孩子就趴在地上號啕大哭,怎麼也收不住,可謂是傷心欲絕,情緒久久不能平復。
二.委婉式商量,再看五分鐘,讓電視和你的眼睛都休息一會
一次家庭聚會,表姐家的小外甥在看電視。而且有人不停地從電視機前走過,影響了小外甥的觀看效果,他的情緒有了明顯變化。
表姐很生氣,就讓孩子把電視關掉,可是孩子並不願意,開始排斥發脾氣。這時候孩子的姥姥走過來,說了一句:小劉再看五分鐘自己關掉電視可以嗎?孩子表示同意,姥姥還不忘誇了孩子真乖。
五分鐘後姥姥提示孩子,孩子竟然主動地關掉電視走開了。
二.巧妙式轉移,你把電視關掉,我們一起玩玩具好嗎
一天閨蜜回家,發現孩子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奶奶在廚房準備晚飯。孩子一直在揉眼睛,看電視的時間應該有點久了,該休息了。
這個時候閨蜜巡視了一圈屋子,拿出了一些玩具,對孩子說:醫生,我現在身體有些不舒服,你可以用你的工具幫我看一看身體嗎?聽聞她家的孩子很是歡喜,就跑過來找她了。
閨蜜乘機告訴孩子把電視關掉,她們一起玩玩具,孩子就主動地關掉了電視,和媽媽玩去了。
同樣的事情,三種不同的結果,歸咎於媽媽的態度
一.拒絕的背後是反抗
孩子的請求在受到強烈的拒絕後,他們的內心是不滿的,同時孩子的逆反心理愈加強烈。父母直接關掉電視,刺激了孩子的情緒,他們只能用趴地大哭來回擊。
二.商量的背後是妥協
和孩子商量再看一會電視,給出一個時長,讓孩子有一個緩和接受的過程。到點後關掉電視,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的時間觀念。商量的背後是一個緩和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他們被重視,意見被採納的結果,他們就更願意接受。
三.轉移的背後是歡喜
沒有人天生就沉迷一件事物,都是後期形成的習慣。轉移注意力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貫技能,也是百試百靈。聰明的父母用另一件孩子感興趣的物品來轉移注意力,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說到底孩子沉迷電子產品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習慣,想要改變這個狀況,父母不能急於求成,態度不可以過於強烈,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父母要學會用技巧,聰明的父母要智鬥熊孩子。
ps: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