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東協之泰國:十大歷史文化古蹟

2021-02-13 東協與中日韓文化城市網絡

國家都各具特色、有所不同,而有些國家則尤其特異。泰國,在許多人眼裡堪稱是東南亞地區中最具異國風情的國度,就滿足於自己特別的氣質。在她七百年來的獨立歷史中,泰國舉國上下展示了一種令人驚異的堅毅傳統,這個傳統的基石,是人對國教"佛教屹立不搖的信仰,以及對君主制度的尊崇。

這座位於大皇宮旁邊的皇家寺廟,是泰國最早受世界矚目的景點之一。50年前泰國促進開發開放旅遊業初期,這座寺廟就首次向世人撩開了迷人的面紗。玉佛寺的重要地位在於它不僅是翡翠玉佛像的供奉之處,也是各代手藝傳承和華美裝飾的匯集之處。寺廟四周是世界上最長的牆繪——拉瑪堅故事,畫面之精美細膩頗為引人注目。

聳立於山峰之巔的素貼寺,於公元1373年蘭納王朝時期建立用以供奉佛祖舍利。佛塔四周璀璨耀眼的金箔、精緻華麗的蘭納風格裝飾、山上肥沃富饒的林木資源和清爽宜人的氣候,交織出這裡與眾不同的莊嚴聖神氛圍,令不斷湧入的國內外遊客都為之震撼。

阿育坨耶是暹羅國最古老的重要城市,歷經417年的漫長歷史。阿育坨耶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美麗宏偉的建築遺蹟零星散布,體現了當時延綿不斷的極致輝煌。儘管後階段的衰落和侵略問題,使得這裡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上的位置岌岌可危,但經過一系列的整改之後,問題最終得以解決和疏通。由於靠近曼谷這一地理優勢,遊客們可以來親身體驗接觸,這裡當仁不讓成為了最受歡迎歷史和文化遺蹟類景點的第三名。

這座高聳在湄南河岸的佛塔,是拉達納哥信時期建築藝術的極致。黎明寺塔高33泰哇,是世界上此類佛塔中最高的,建於拉瑪三世時期,塔身周圍點綴著彩色釉面磚,成為了外國人眾所周知的泰國象徵,因此也被用作泰國旅遊促進機構(泰國國家旅遊局的前身)標識的構成元素之一。


這裡是有著史前群居時代人類定居蹤跡的古城,隨後逐漸發展成為擁有高度藝術文化輝煌的地區。素可泰府席薩差那萊歷史公園於199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以在chaliang初盛時期和席薩差那萊城鼎盛時期建造的眾多大型石頭古蹟而揚聲內外。坐落於大自然的群山和叢林中、遠離世俗喧囂,這裡算得上是泰國氛圍最美最優的歷史景點。

這座古城和席薩差那萊城有著相近的歷史淵源,於199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作為與席薩差那萊城、甘烹碧城齊名的歷史古城,素可泰不僅是獨特美麗的藝術之城,也是重要文化和藝術的誕生之地,文化方面包括泰語文字、系統性城市規劃等等,藝術方面則尤為突出,素可泰的佛像被讚譽為集合泰國藝術絕美之極致,素可泰舊城裡擁有各種風格繁多的大型古蹟,素可泰的巨型佛像也尤為引人注目,只是這裡的自然氛圍和席薩差那萊城相較之下會略遜一籌。

傳說這座舍利塔原跡的歷史不少於2300年,由500位摩訶迦葉和阿羅漢將佛祖的骨舍利放置於此。1965年這座佛塔因年久失修和持續暴風雨而整體坍塌,泰國全國民眾紛紛捐獻財物修繕佛塔,佛塔於1979年終得建成、風貌依舊。時至今日帕農舍利塔依舊矗立於此,供全國佛教信眾瞻仰供奉,從泰國東北和寮國前來的信眾尤多。每年3月月圓之日,佛教信眾從四面八方湧來參加帕農舍利塔慶祝活動。

這一神聖之地被視作佛統府的瑰寶,原來的佛塔呈倒鍾式,和佛骨舍利寶塔風格相似。拉瑪四世曾研究得出,這座大寶塔可能是大的阿育王首次來泰國甲流宣揚佛教的時候建造的,故下令建造並賜名「佛統大塔」,意為「第一座佛塔」,現在仍有信眾絡繹不絕前來拜佛供奉。佛統府的國家博物館也是最多Dhavaravati時期藝術精品的匯集之地。

這些古高棉式的古建築叫做「披邁」,「披邁」一詞來源於「vimai」或「vimaibura」,曾出現於寺廟迴廊門框上的高棉石碑文刻。披邁城的亮點在於披邁石宮殿,是泰國國內最大的石宮殿。從石碑文刻和建築形式可以看出,這批建築於大約佛曆16世紀建成,被用作婆羅門教的神廟。建築藝術風格混合了泰國和柬埔寨風格,後在chaiyawongman王時期被轉換為佛教用途。披邁國家博物館是泰國最有趣的也是匯集古高棉藝術古玩最多的地方。

帕那空奇裡或稱考旺山、山中之城,是泰國唯一一座建立在上上的宮殿,以前叫做「sommana山」,得名於大城王朝時期在山的東側建立的同名寺廟。拉瑪四世剃度時期曾在此山峰修煉,剃度結束登基掌管國家後,下令在此建造宮殿。考旺山西側山峰景色別致,中間山峰四周的建築是佛祖舍利的存放之地,東側山峰坐落著帕那空奇裡宮殿中的玉佛寺,賜名為「帕那空奇裡宮殿」,以建築和地勢的完美結合而聞名。

(轉載自泰國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精彩等你來發現

相關焦點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圓滿落下帷幕
    12月14日晚,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閉幕演出在南寧方特東協神畫千島之歌劇場舉行。國內外藝術團隊及藝術家跨越山海雲端相會,展示中國和東協各國斑斕多彩的文化藝術,表達了「凝聚東協力量,共築文化絲路」的美好願望,為本屆文化藝術周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落下帷幕
    東協歌舞《花海雨絲》閉幕演出分為「相遇」「相交」「相知」「相助」四個篇章。相遇篇的情景歌舞《相遇絲路》以宏大的場景、博大的敘述,表現歷史上的千年海絲路和中國與東協的千年交情,突出歷史厚重感、時代感。相交篇匯集中國風、廣西民族風及濃鬱東南亞歌舞,通過壯族歌舞《壯鄉迎客》、東協歌舞《花海雨絲》、雜技《相交之美》3種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演繹,表現中國與東協相交互往與各國色彩斑斕的歌舞藝術與民俗。
  • 暹粒被評為「東協文化之都」,為柬埔寨經濟注入新動力!
    根據柬埔寨文化和藝術部近期的消息,10月22日第九屆東協文化藝術及相關會議上柬埔寨暹粒市被評為「東協文化之都」。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落幕
    12月14日晚,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閉幕演出在廣西南寧方特東協神畫千島之歌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彬及柬埔寨王國駐南寧總領事館、寮人民民主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官員等來自中國與東協各國的嘉賓代表出席活動。
  • 專訪 | 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後疫情時代,中泰文化旅遊將呈現新面貌
    日前,出席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接受東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後疫情時代,中泰兩國文化旅遊的發展和推廣將會呈現新的面貌,我們將更加注重品質旅遊,更加積極的推介中泰兩國旅遊資源。中國與泰國的文化交流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 泰國首座「活的古蹟城」清邁準備好了!
    如今一群來自清邁的有志青年、地方人士和學者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爭取讓清邁成為泰國首座「活的古蹟城」。盼全民參與打造活古蹟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章程,要判定清邁能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光是從文件審理到列名評選就需要10年。
  • 中國與東協文化交流合作走向縱深
    中國和東協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友好關係源遠流長。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毗鄰東協國家的地緣優勢、區位優勢,積極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進東協,同時將東協優秀文化「請進來」,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廣泛開展人文交流活動。
  • 東協國家參與2020年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熱情不減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林浩 攝中新網南寧12月1日電 (記者 林豔華 林浩)廣西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林慧超1日介紹,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東協各國參與2020年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的熱情不減,目前,已有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在南寧落幕 推動交流合作深入
    圖為李彬為獲獎單位代表頒獎 林浩 攝中新網南寧12月15日電 (林浩 俞靖)12月14日晚,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在廣西南寧落下帷幕。此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旨在夯實提升中國—東協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在為期一周時間裡,主辦方以「文化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宗旨,在桂林、南寧和柳州等地開展舞臺演出、非遺展演、藝術普及、藝術教育等系列活動。
  • 文旅東協|看了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和美景,東協嘉賓這樣說……
    9月18日上午,東協部分國家旅遊官員、代表團成員等50餘人組成考察團走進貴州省博物館,參觀貴州省博物館「民族貴州」展館,旨在了解貴州悠久的少數民族歷史及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會嘉賓走進「多彩貴州」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個,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在南寧落幕,精彩的演出在這裡
    情景歌舞《相遇絲路》據了解,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由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由已成功舉辦13年的中國—東協文化論壇和舉辦了7年的中國—東協戲劇周整合升級而來,旨在夯實提升中國—東協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平臺
  • 第五屆中國—東協民族文化論壇在桂林舉行
    來自中國各地的專家學者100餘人參加會議,泰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等國13名學者線上參會,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東協民族文化交流互鑑與創新發展。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桂林市委書記趙樂秦在會上致辭    謝國強攝影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桂林市委書記趙樂秦致辭並宣布開幕。
  • 中國—東協以戲劇為媒 推動文藝深度交流融合
    中新社南寧12月7日電 (記者 林浩)「戲劇來源於生活,呈現於舞臺,蘊含著文化的力量,是人與人、人與社會溝通的橋梁,希望泰國與中國能以戲為媒,共同演繹和而不同的大美文化理念
  • 難忘的「一帶一路•泰國印象」文化藝術體驗之旅
    今天舉辦的「一帶一路·泰國印象」中國—東協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是「一帶一路」的一部份,將能促進中國與泰國、東協國家的文化交流。通過舞蹈展現了孩子們的朝氣蓬勃,增進了中國與東協國家青少年的友誼。為了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強中國和東協國家青少年文化的理解。2月23日10時,「一帶一路•泰國印象」系列活動走進泰國名校在羅勇鄭信中學歡樂開啟。
  • 泰國有座「隱世古城」,曾是暹羅最早的首都,古蹟遍地卻鮮有人去
    而在大部分泰國人心目中,有一座無比重要的古老城市,可以用「佛光普照」宗教聖地來形容,這裡就是泰國的第一個首都,泰國文化、文字、語言誕生的搖籃,泰國人民都為之嚮往的神聖之地:素可泰(Sukhothai)。熟悉泰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泰國舊稱「暹羅」,在歷史上13-14世紀時,暹羅第一王國的首都,就是素可泰。
  • 在東協十國中,印尼、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20年一季度GDP如何
    然而,在19年東協十國GDP總和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印尼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12萬美元,同比增長5.02%,在東協各國中佔據第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然後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緊跟其後,19年完成GDP依次約為5436.5億美元、3720.6億美元以及3646.9億美元,屬於東協最主要的經濟體,對應影響力與知名度也相對較高。
  • 紀錄片《一個醫院的戰疫》入選全國「十大優秀案例」 南溪山文化...
    據悉,該片於今年7月開始在柬埔寨、泰國、寮國等國家播出,反響熱烈,為全球抗疫匯聚了守望相助的正能量。該紀錄片成功策劃、製作和播出,不僅體現了廣西廣播電視臺等製作方的技術水平,也是南溪山醫院黨委秉承厚德精醫的醫院精神,堅持歷史文化傳承,高度重視醫院文化建設,敢於創新,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
  • ...東協(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交流周考察嘉賓走進西江千戶苗寨
    關注 | 2019中國·東協(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交流周考察嘉賓走進西江千戶苗寨 2019-08-28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文化名村老田古蹟一覽
    老田吳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尊儒重教崇尚理學,耕讀傳家忠孝立世,外出做官謀生都樂歸故裡頤養天年,並物化了祠堂、牌坊、書院、民居、古井、水街、古橋、古墓、園林等徽派建築,較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真實風貌,自然人文兩輝映。
  • 專訪 | 吳威德:中國與東協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在第14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魅力之城」展區,有一個專門為參觀者提供資訊服務的展位——中國-東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