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6月29日,據《環球時報》報導,澳大利亞屢屢進行針對我國的間諜活動。除了滲透、策反等手段外,甚至還在我國駐澳大使館修建過程中,在建築內部安裝了大量竊聽器材,以至於中國政府只能在澳重建大使館。
澳大利亞是世界間諜情報領域的「老手」,作為「五眼情報聯盟」的重要成員和美國的跟班,澳不僅緊盯中國,近年來還「賊喊捉賊」,不斷渲染「中國間諜滲透」。然而,在鐵的事實面前,澳大利亞還是「露了餡」。
據《環球時報》報導,有關部門透露,除在中國境內實施間諜情報活動外,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在澳本土和第三國也針對華人開展策反活動。有關部門曾破獲案件,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將一名華人策反後,安排其到位於坎培拉附近的斯旺島秘密基地進行專業的間諜培訓,之後又將他派遣回中國大陸搜集情報。
澳情報安全部門對華間諜情報活動的一個主要方式是:通過向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派遣間諜人員,進行策反發展和情報搜集活動。澳情報安全部門在駐華大使館設立了北京情報站,這個情報站是東亞地區最高級別的中心站,不但負責管理在華情報活動,還管轄澳在日本、韓國、蒙古國等地的情報活動。
近年澳情報安全部門對中國駐澳機構和人員的監控力度越來越大,並且大規模約談、騷擾在澳華人,要求提供華人社區和中國使領館的情報,甚至將有些人發展成情報線人,設法向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領館滲透,或指使他們潛回中國搜集情報。
據國內有關部門掌握,在澳華人學者馮崇義就是澳情報安全部門運用的線人。馮崇義與澳方關係密切,多年來向澳方提供了很多涉華情報。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其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但仍持有中國護照。馮崇義就職於雪梨科技大學,常年在境外反華媒體上充當「中國問題專家」對華進行污衊攻擊,2017年,外媒還曾炒作馮崇義回國返澳時被「扣押」的消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駐澳大使館在修建過程中,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藉機「暗動手腳」。館舍投入使用後,中國有關部門在檢測中發現,建築內部被澳方安裝了大量竊聽器材,包括當時最先進的拾震式竊聽器和高頻、低頻電磁感應式竊聽裝置,幾乎覆蓋了每層樓板,甚至連使館儲藏室也未能倖免,以至於中國政府只能在澳重建大使館。從工作掌握的情況看,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至今仍未停止對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技術監控和竊密。
10年前,澳大利亞還被美國「太空戰」網站形容為地處亞太「二線」,但隨著美國在澳部署多座軍事情報搜集站,澳方對俄羅斯、中國等國的監視也在加強。近年來,澳國內媒體披露出澳美共同運營「松峽」聯合情報設施等信息,表明中國已是這些技術監控設施的重要目標。澳大利亞不斷強化對中國間諜情報和技術竊密活動的同時,卻指責中國對澳「影響滲透」和「間諜威脅」,用「賊喊捉賊」這個成語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6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針對《環球時報》的相關報導,趙立堅表示:
首先,「五眼聯盟」情報合作長期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對外國政府、企業和人員實施大規模、有組織、無差別的網絡竊聽、監聽、監控,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實。澳大利亞作為「五眼聯盟」重要成員,一貫熱衷在有關國家開展間諜情報活動。此次披露出來的情況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第二,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國內部分人士和媒體熱衷炮製各種聳人聽聞的「中國間諜案」「中國滲透論」,卻從來沒有拿出哪怕一個實實在在的實例。反倒是澳大利亞對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有這麼多的實錘證據。澳方一邊肆意竊取別國信息和數據,危害別國主權和安全,一邊卻偽裝成受害者,四處散播謠言,製造對抗,上演一出出賊喊捉賊的鬧劇,完全喪失了起碼的底線。這些人應當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一個交代。
第三,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致力於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世界各地區開展的對外合作受到各國人民普遍歡迎,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興趣去幹涉別國內政。同時,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幹涉中國內部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奉勸澳大利亞一些人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少做一些雞鳴狗盜的事,少說一些無中生有的話,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國家間的互信合作貢獻正能量。
編輯:周琦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