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生進行分類,其中一個最典型的分類方法,就是把大學生分為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這三種類型。當然,對於怎麼分類大學生,很多人並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這些貼著不同標籤的大學生,他們畢業之後的就業發展前景如何?這才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很多人都在問: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誰更容易端上鐵飯碗,誰的收入更高?需要注意的是,這其實是兩個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
首先,誰更容易端上鐵飯碗?
什麼是鐵飯碗?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屬於是大家公認的鐵飯碗。一定程度上,鐵飯碗還可以擴大到國際。所謂的鐵飯碗,說得更簡單的一點,就是有固定編制。比如,公務員是行政編制,事業單位員工是事業編制,國企也有相應的編制。以上工作單位的人數通常都是固定的。而且,近年來國家對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管理趨勢是精簡編制,基本上不增編。哪怕近年來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各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沒有擴編。在編制固定甚至收緊的前提下,鐵飯碗顯得越來越珍貴。
那麼,哪些大學生更容易考上鐵飯碗呢?在這方面,文科生具有最突出的優勢。尤其是鐵飯碗中的公務員考試,十有八九的職位都招收的是文科生。理工科的同學,一方面對考公務員不是那麼感興趣。另一方面,公務員考試招考對於理工科的學生,好像也不是那麼感興趣。公務員招考中,排在前列的專業,通常都是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統計學、中文等專業,理工科專業連前20都進不了。因此,想要考公務員,選擇文科,可能機會更多。
其次,誰的收入更高?
公務員是鐵飯碗,但並不意味著成為公務員收入就是最高的。實際上,公務員的收入,在工薪階層中只能說是中等偏上。事業單位的收入,還比不過公務員,在工薪階層中,只能說居於中等水平。國企的收入不穩定,有的國企員工的收入很高,有的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都低。相比之下,理工科同學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在職場中,爭取高薪職位,往往是理工科的同學更有優勢。比如,一部分理工科同學,畢業之後,起薪就超過了8000元。相比之下,很多文科生畢業後,底薪僅在5000元左右。尤其是工科生,平均收入比理科生更高。這是因為工科的應用性更強,也就使得工科生的職場議價能力更高,他們往往能比文科生和理科生更早實現財務自由。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