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知名企業家中,地產大佬馮侖顯得有些「特別」。
他在商海浮沉打拼三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為人處經驗,是一位妥妥的成功人士。不過,在企業家的身份之外,他還常常被人稱為「商界段子手」、「地產界思想家」「企業界李敖」。
因為他不僅善於總結提煉,還總是能把複雜的理論用最生動有趣、且「接地氣」的方式表述出來,讓人會心一笑之餘,還能咂摸出有用的人生哲理。
他的名言太多了,我們簡單列舉幾條:
理想如同牆上的美人,現實是炕上的媳婦,把理想變成現實的過程,就是把美人變成炕上的媳婦,你得落地,變成自己的,生出兒子來,才算築夢成真。我拿著一杯水,馬上就喝了,這叫喝水;如果我舉10個小時,叫行為藝術,性質就變了;如果有人舉上100個小時,死在這兒,這個動作還保持著,實際上就可以做成一個雕塑,再放50年,拉根繩就可以賣票,就成文物了。偉大首先在於管理自己,而不在於領導別人。……
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金句」,結合一個個生活或經營管理中的案例,就更讓人受益匪淺。
有一次,馮侖打算轉讓一家公司股權,價值好幾個億,由於和對方老闆是關係很好的朋友,就先讓各自手下人去談。談來談去,雙方的報價還是差了4000萬,這讓馮侖很是頭疼。
要是執意按自己一方的價格,很可能傷了朋友和氣,但要是低價賣出,公司的董事們不同意,交易同樣無法達成。
思來想去,馮侖給好友打了個電話,把具體情況說了個清楚,並且提出一個方案:「這個價格是董事會所能給的底價,我們得寫進合同裡,其餘款項先付,這4000萬暫時掛長期應收款,等你想付的時候再付。」
朋友原本一直看好這份股權的價值,聽完馮侖的一番話,明白馮侖也有自己的難處,立馬就同意了。轉讓合同籤完,款項分兩次及時轉給了馮侖的公司。後來,這個公司的業績做得很不錯,這個朋友從中賺了翻倍的利潤。
在這次商業談判中,馮侖使用了兩個「策略」:
一是「裸體戰術」,也就是坦誠溝通,把問題和可能的方案都擺在桌面上,減少信息不對稱。
二是「讓」的技巧,適當捨棄自己的「小利」,才能做成大生意。
這兩個策略都出現在馮侖的《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關於「裸體戰術」,馮侖還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他有位女性朋友嫁給了外國人,婚後發現老外特別喜歡記帳,每一筆都記得特別仔細,她感覺有點生氣:明明是一家人,為什麼在錢上分得這麼清楚?
丈夫就跟她說:要是我們的錢都混在一起,將來吵架了怎麼辦?事先分清楚了,對雙方都有好處。
雖然妻子一開始不太接受丈夫的觀點,但時間久了她發現,丈夫凡事先溝通清楚的習慣,反而讓兩個人之間的衝突變少了,日子也越過越好。
雖然有文化差異的因素在,這位丈夫的做法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先小人後君子」有點像,先把可能的問題、後果都擺在桌面上,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底線,後續的溝通就會順暢得多。
在商業中也是如此。馮侖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一位高管決定退出公司,馮侖就跟他說:「我支持你的選擇,但是在你離開後,我會在公司先罵你三個月,之後我會好好說話。」
他給對方的解釋是:你離開之後我得繼續管理公司,為了服眾和穩定人心,我得先「罵」你,等風波之後,我就會說你好話,而且公司的項目、資源,你也可以繼續用。
這樣一番溝通下來,對方表示理解,之後兩人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試想,如果馮侖沒有提前做好溝通,他的「罵」就變成了背後中傷,不僅少了一個朋友,還在未來的商界競爭中多個了敵人,未免得不償失。
這就是馮侖「裸體戰術」的魅力所在,當然,這種戰術也需要分場合、講方法,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至於「讓」的法則,馮侖同樣結合身邊一位潮汕朋友的故事進行說明。
他有個做生意的潮汕朋友,每次到北京都會招呼朋友們出來玩,一晚上吃喝玩樂至少都要花上一兩萬。馮侖就問他:「你這樣花錢,也沒見席間談生意什麼的,不會虧嗎?」
這位朋友就給馮侖算了筆帳:吃喝這些都是「小錢」,就算一年200天招待朋友,也就花上三四百萬。但朋友來往得多了,遇到好項目的機會就更高,只要一年接一個5000萬的項目,按20%的利潤算,我也能淨賺個600來萬,這很划算的。
「讓」的妙處就體現在這裡了,其實,不光在商業談判中,拿捏得當的「讓」能夠發揮奇效,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除了「裸體戰術」「讓」的法則,馮侖在《扛住就是本事》中,還有很多有趣的表述,如「潑婦理論」「孫子心態」「大哥姿態」等,商界段子手的獨特風格讓人看得停不下來。
在不知不覺間,讀者就能從中領悟到成事的方法、商業的底層邏輯、談判的技巧、以及管理的智慧等。
無論是初涉職場的年輕人,還是在創業路上打拼的創業者,或者在為職業瓶頸期而苦惱的中年人,在商界沉浮三十年的馮侖總結出的5大主題、45條錦囊,總有一條能擊中你的內心!
「要想活下來,就得扛得住」,談判、掙錢、經營、做決策、成事,都需要一點「扛住」的智慧。
在2020年的尾聲,不妨送自己一本《扛住就是本事》,給未來的事業和人生加點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