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滅記憶的烙印
常山不是山,是座古縣新城,建縣1800年,古有「八省通衢,兩浙首站」。
古時常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故事頗多。常山江是連接南方八省的必經水道,常山是南下北上的重要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大多在常山駐足棲居,賦詞做詩。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遊歷常山、在詩中描寫常山的詩人有一百多人,目前已搜集到的常山宋詩近千首。常山歷史上出過137名進士,宋代尤為輝煌,出了95名進士。
今日常山,隸屬衢州市,位於浙江西部,與江西的玉山接壤。我的記憶烙印裡,浙西山脈縱橫、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經濟落後。前些年,浙江省公布的26個需加快發展的縣,絕大多數在浙西山區,常山也在其中。
然而,當我走出衢州高鐵站,真的很吃驚,幾年時間,眼前的衢州早已不是我記憶烙印裡的衢州了;常山也早已結束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客運列車的歷史。
置身常山,隨處可見常山的美——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隨時能感受到常山的幸福底色——美麗富饒,空氣清鮮,宜人安居。
常山的富饒不是用GDP衡量的。2111戶危樓重建(解決了二十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全縣廁所革命(城區與農村一共108座公廁,全部按照旅遊公廁A級以上標準實施,全國首創廁所所長管理制);創建國際慢城(從無到有,從零起度)……;還有無與倫比的宋詩文化(開創常山江千首宋詩之河);還有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石頭文化(令人震撼的中國觀賞石博覽館,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展品最奇的觀賞石博物館,涵蓋了中國觀賞石國頒標準的五大類觀賞石的上萬件展品,尤以巖石類、礦物晶體類和生物化石類三大類珍稀貴重藏品,一石千金不是神話)。
最可貴的是常山人內心富饒富足。內心富饒富足的人,才敢築建遠大宏偉的夢想,才能認識實現夢想的關鍵在奮鬥,才會有策略有計劃地制定一個個長遠和短期相交相融的奮鬥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夢想。
今日常山,以鮮亮的身姿,徹底磨滅了我原有的記憶烙印。
顛覆原有的想像
國際慢城,這名不陌生,曾也見過——浙江文成縣玉壺鎮;但只像瀏覽無關重要的網頁,匆匆一瞥,看過走過且過,沒過腦。以為只是休閒之地的一種態度或冠名,像我的家鄉嵊泗——離島、微城、慢生活。
當我走進常山,了解了國際慢城聯盟《慢城運動憲章》,方知「國際慢城」可不是隨便時髦冠名。
根據《國際慢城憲章》,加入國際慢城聯盟絕非容易,前有嚴格的考察認證,後有緊緊的督促檢查。
國際慢城,誕生至今,已有二十載,會員只有252個,中國大陸已有9名,唯有常山是以縣為單位被授予「國際慢城」稱號。
加入國際慢城聯盟,常規應該先有慢城的存在,再遞交申報,然後接受考察和認證。唯有常山,慢城還只是一種規劃和理念時就贏得國際慢城聯盟認可,獲準「邊規劃、邊申報、邊建設」……
這完全顛覆了我原有的想像。
雷霆萬鈞 (攝影/王一群 常山國際慢城)
從無到有的造城紀事
感謝常山縣文聯主席王有軍先生幫助我完成補充採訪,並提供了相關資料。
2015年12月21日,常山國際慢城打造規劃,寫入了常山縣委全委會工作報告;接著,又寫入了常山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再之,縣四套班子領導及有關單位負責人與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團隊座談——慢城規劃思路。
2016年3月11日,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團隊赴常山,對慢城規劃提出指導性意見。
2016年4月28日,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召開評審會,完成了慢城綠核區塊詳細規劃編制初稿;6月3日,再次召開評審會對常山國際慢城整體規劃和綠核區塊詳細規划進行評審。
2016年6月22日,常山縣正式向國際慢城聯盟中國總部遞交了打造國際慢城的申請報告。7月30日,國際慢城聯盟總部秘書長皮埃爾•喬治•奧利韋蒂一行到常山縣實地考察國際慢城創建工作。11月5日,「2016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浙江•常山站)暨衢州市第二屆體育大會,在常山國際慢城的山地自行車公園開幕。
2017年2月2日,常山縣舉行了國際慢城首屆農民運動會;同月25日,縣委書記葉美峰率領打造國際慢城相關人員,赴南京市高淳,拜會國際慢城聯盟主席馬可尼、秘書長皮埃爾•奧利維迪、國際慢城聯盟中國大使汪帆,就常山國際慢城創建工作進一步交流對接;3月20日,國際慢城聯盟中國大使汪帆一行專程到常山考察國際慢城建設工作,此時,常山國際慢城通景公路已經開工;10月19日,2017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浙江•常山站)在常山國際慢城山地自行車公園舉行。
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國際慢城聯盟主席斯蒂凡諾•皮薩尼一行,對常山國際慢城創建工作進行為期三天的全面考察,對常山的經濟、人文、農業、歷史等各方面有了更加細緻的了解,看到了常山確實具備打造國際慢城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人文基礎和生態優勢,看到了常山人打造國際慢城的決心和大手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常山國際慢城規劃符合《慢城運動憲章》相關規定,斯蒂凡諾•皮薩尼肯定了常山國際慢城從無到有,從零起步,邊規劃、邊申報、邊打造,表示不同的慢城可以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常山,以自身實力彰顯了「小縣城大手筆」的魅力;實現了葉美峰先生提出的——「常山,在中國要有一席之地」的口號。這個口號剛放言在桌面上時,不少人持有懷疑的態度,甚至覺得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夢想吧?
沒錯!就是夢想!正是這個宏大的夢想,才有2017年北京時間11月11日下午4時許(挪威奧斯陸時間上午9時許),在挪威於爾維克市召開的國際慢城聯盟總部協調委員會決策會議上,正式吸納常山縣為國際慢城聯盟會員,成為中國第七個國際慢城且是這一年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常山國際慢城,唯一的邊建設、邊授牌的國際慢城,從無到有,夢想成真!這些從無到有的紀事報告,蘊藏了常山人的大智慧,大膽量,大氣魄;呈現了常山小縣大手筆的氣勢。
從無到有的國際慢城(拍攝/羅文富)
閱讀常山國際慢城
一個地方,像一個人,像一部書。
常山,這座千載古縣、今日新城,在筆者看來就是一部厚重的大書。常山國際慢城,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自然是這部大書的核心章節。要了解她、認識她,就要認認真真閱讀。
2019年4月20日,中國報告文學作家採風團走進常山第三天。
前一天,我在慢城內各村莊轉了轉,步履匆匆,沒有特別深的印象,甚至連方位都稀裡糊塗,充其量像隨手一翻,粗略一瞟,最多只記了幾個章節的小標題。
但我清楚地記得,葉美峰書記在「中國報告文學常山創作基地、浙江省報告文學常山創作基地揭牌儀式」座談會上,用一、十、百、千、萬、億,六位數字,引發六句短語——一座慢城、十方通衢、百億產業、千載古縣、萬畝金柚、億年奇石,形象地延伸介紹了常山的生態、交通、產業、歷史、特產、特色。
葉書記講到了打造常山國際慢城的戰略意義——2017年年初,在常山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了把常山打造成「美麗中國獨具特質的國際慢城」列為首要戰略目標,確立了「何處安心,慢城常山」形象品牌金名片;按照常山國際慢城建設五年規劃——一年成勢、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時序,遵循已定的「連片整合,分塊推進」的發展步驟,國際慢城景區道路、花海、生態治理等項目有序實施。
葉書記強調,慢城並不是慢發展,慢生活並不是什麼都慢。常山打造國際慢城,目標就是要加快產業經濟的綠色轉型,有可持續性的綠色發展,把綠色發展放在首位,高起點、高標準,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為根本,與居民尋求「原鄉」和「詩意棲居」的需求吻合,讓居民和遊客都能真正享受到「深呼吸,放下心,享輕鬆」的詩意的慢生活。
葉書記頗有詩意的語言,層層遞進的文學性敘述,聲情並茂地介紹了常山現狀、宣傳形象和當下在做的大事。演講精彩生動,常山大大小小的事都裝在這位父母官心裡,讓我對常山有了相對深刻的地緣認知,對打造常山國際慢城的現實意義有了基本認識。
剛吃過早餐,太陽已經蹦得老高,射在身上,熱烘烘的,大有春意闌珊的味道。
我沒有按照採風團安排的計劃採訪。我非常清楚,沒有導讀,想在短時間內讀到一部大書核心章節的核心情節,很可能會像無頭蒼蠅似的,得找一位深度了解常山國際慢城建設過程的知情人當為導讀。我找了常山縣城東新區管委會主任周麗兵先生,作為慢城建設主管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就如這一核心章節的責任編輯,主題思想和重要細節必定裝在他心裡。
陪同我採訪的常山縣委宣傳部文明辦副主任王瑤女士,沿路向我介紹常山國際慢城的方位(位於常山縣城東新區北部)、地塊管轄單位(常山縣紫港街道)、建設和招商管理單位(常山縣城東新區管委會)……
周末的大清早,城東新區管委會靜悄悄的。周麗兵主任和紫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升先生接待我。
說起常山國際慢城建設,看上去很沉穩的周主任,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為了讓我更直觀些,他平展一張《常山縣國際慢城項目分布圖》,指著圖紙,詳細介紹——
常山國際慢城,規劃用地33平方公裡,東臨48省道;南臨常山港,岸線長達7公裡;北部以1500萬立方米的沁安湖(原稱三衢湖,亦稱獅子口水庫)為核心。
慢城區域內生態資源豐富,水系資源豐沛,植被豐厚;山體多為低丘緩坡。
沁安湖沿湖外道稱環湖綠道,全長12公裡;南北貫通的通景路,全長6公裡。這個道路建設已經完成。
慢城整體的格局設計——三片兩道、一谷一灣兩園、五村多點。
三片兩道,指三個大片區和兩條主道。G60高速公路和九景衢鐵路將慢城規劃區分割成北部、中部、南部相對獨立的三個片區,各有自己特色。北部片區為慢旅,有獅子口行政村,以商務會議、休閒度假為主要功能,發展莊園經濟;中部片區為慢鄉,有孔家弄、獅東、外港三個行政村,以臨山傍水的田園風光為特色,主要做度假養老項目;南部片區為慢城,主要是以渣瀨灣村為主,以慢城綠核、慢城小鎮、夢之島為主要特色,兼顧城市新區功能和旅遊休閒服務功能。兩道,指規劃區內部串起三片和聯通各休閒旅遊項目的風景道和自行車慢道。
一谷一灣兩園,指渣瀨灣花谷和虹橋溪桃花灣,以及富足山綠核山地運動公園和沁安湖山地探險公園。
五村多點,指渣瀨灣村、外港村、孔家弄村、獅東村和獅子口村五個各具主題特色的美麗鄉村,被稱五朵金花;還包括渣瀨灣溼地度假島、夢之島溼地休閒度假區、慢城小鎮、江景住宅、半山酒店、麥塢頤養山莊等12個重要招商引資項目和綠核(城市綠核、運動休閒、渣瀨灣花谷、城市休閒谷、八裡塘溼地谷、黃泥塘藥谷、山地自行車運動區、城市康體登山區等主題功能區)、現代農業示範項目、濱水山地探險公園這三個生態景觀項目。
在常山國際慢城邊建設邊投入使用的項目裡,最有代表性的是山地自行車主題公園,是一個以自行車各類賽道為核心亮點,集運動、休閒、生態、文化、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山地自行車公園。2016年建成,就被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和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組委會看好,高規格的精彩賽事不斷,舉辦了2016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浙江•常山站),2017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總決賽,2018「環浙」自行車嘉年華(常山站)暨第三屆環常山騎遊、2018年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總決賽和2018全國青少年山地自行車錦標賽等。
慢城外圍路網系統、通景路和環湖路系統、綠核片區內部的環線系統,形成環環相扣的交通網絡;改造後的朱富線(文教路)兩邊,設計了具有常山本地特色的胡柚花造型路燈,原本坑坑窪窪的水泥路面已修成了平整寬敞的六車道柏油馬路。
隨著常山國際慢城影響力步步擴大,招商引資的思路與規模也在發生變化。以前,能招來就好;現在,注重招好商、招大商,眼光放在引進高品質項目。
城東新區管委會有針對性地與藍城、方特、偉光匯通、上海棕櫚、北京東方園林等30餘家客商對接,目前已跟藍城集團和偉光匯通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籤署了項目投資意向合作協議。由藍城集團打造「藍城•常山慢城奇樂小鎮」;由偉光匯通打造地產、度假村、特色界區(古鎮古街)。藍城集團總裁許峰先生曾有過明確表示,常山縣域環境優美、資源稟賦、區位獨特,國際慢城品牌更是廣為人知,發展空間、潛力巨大,進一步堅定了藍城集團在常山建設美麗小鎮的信心。
……
筆者沒有機會採訪到藍城和偉光匯通的項目負責人,有點遺憾。但找周麗兵主任輔助我閱讀常山國際慢城,絕對找準了人。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後半句——「百見不如一幹」。對於報告文學作家而言,採訪調查是追尋真相的過程,必須做好用耳聆聽,用腳丈量,用心感受。
我跟周主任提議:到慢城內看看,到村莊深處走走,再找村民們聊聊。
周主任說了一聲好,叫上徐升先生和王瑤女士,一起陪著我從地圖走向實地。
沒過巳時,日頭已經很猛,真不像春天的太陽,射得人晃眼。
我們從城東新區入口進入慢城。車沿著綠核區低丘緩坡前行,坡外側是桃林,已結出小桃的桃樹層層排排,很有藝術味。可奇怪的是,山地公路上行車導向標誌靠左行,與我國向右行的交通規則相逆。
「這裡的行車導標怎麼是靠左行啊?有什麼講究嗎?」我脫口而問。
慢城規劃,禁止車輛通行。慢城建成後,除了擔任特殊工作的車輛,其它車輛一概不準通行。慢城三大片區有七個路口,各個路口都有足夠容量的停車場。目前,南部的三個路口都已建成,中部和北部的路口待建。徐升主任開著車,如是介紹。山地公路上為什麼標著靠左行,沒有進一步介紹。
山地自行車主題公園,第一感覺廣場很開闊、很乾淨、很安靜。一塊大石頭矗立在廣場的一個道口邊緣,正面是鮮豔奪目的紅色石刻——中國常山•山地自行車公園。
常山山地自行車公園,每年不斷地提升,新增賽道路段與原有賽區結合,被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入選《2018年全國優選體育產業項目名錄庫》。四周植被茂盛的丘陵都是國有林場,森林裡面賽道眾多,可以供不同級別運動員、選手進行騎行訓練、比賽。兩條各5公裡的國家級與國際級山地自行車專業賽道,難度不同,標準不同。國家級賽道起伏變化大,但騎行節奏相對順暢,障礙多以起伏坡、木樁和上下彎道為主;國際級賽道的亮點在重力坡賽道、交叉點和障礙下坡。周主任一邊介紹,一邊領著我們走向一面陡坡。我手腳並用,好在坡面不長,登上便是國家級山地自行車專業賽道。
腳下的賽道,上下高低起伏很大,蜿蜒曲折,在森林中時而穿梭時而盤繞。若沒有人介紹,在外行人眼裡,與坑坑窪窪著實難走的林間山道沒啥兩樣;粗細不均的樹木設的路障,很像為防行人打滑鋪的。那些坡度陡、彎頭急、高速下衝的路段,對於平日少運動、幾乎不行山路的人來說,空著手走都覺得很吃力,只能弓著腳趾,側著身體,小心翼翼出步,還生怕滑倒。沒走多久,我已氣喘籲籲,滿額是汗。
賽道兩側樹幹上拉起了藍白相隔的塑料帶,被山風吹得「譁啦啦」的,我不知道拉著這些不受力的軟帶的作用。周主任介紹,這是專業賽道警戒線,一是警示參賽區運動員騎行範圍;二是警示觀眾不要進入賽道幹擾運動員,以免造成意外受傷。那些故意設計的路障,是為了增強比賽難度,考驗賽車手的體能、耐力、爆發力和上下坡、過彎、控車等綜合素質能力。
2017年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總決賽,還設置了很有趣味性的兒童滑步車比賽,全國各地來了900多名運動員和200多名兒童賽手,邀請了近30名裁判員,招募了120餘名志願者,榮獲了山地自行車公開賽賽區最高榮譽稱號——「最佳賽區」(A級賽區),被列入2017年浙江省重點培育品牌賽事。更有意思的是,法國山地自行車名將、2000年雪梨奧運會男子山地車越野賽冠軍——米格•馬丁來了,他作為特邀嘉賓,在比賽前一天體驗了國家級賽道,讚嘆不已,說這次騎行經歷令他難忘,還說2017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總決賽設在常山是非常明智的選擇。2018年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總決賽暨2018年中國青少年自行車U系列賽——山地自行車全國青少年錦標賽,是參與人數最多的國家級專項賽事,也是全國青少年山地自行車頂級賽事,規模空前。比賽前期,為了營造賽事氛圍,還舉辦了一系列擴大賽事影響力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愛為名樂騎常山」自行車趣味運動會,「定向尋寶」騎行活動,慢城之約、長三角山地自行車MBA菁英賽(浙江•常山站)等……
周主任娓娓而談山地自行車公園,一臉自豪。筆者聽之也興奮。看著延向濃濃綠色深處的賽道,忽然滋生了一份嚮往,找機會零距離看一場頂級山地自行車極限運動大賽。
探訪渣瀨灣花谷。
滿眼儘是深深淺淺綠茵的渣瀨灣花谷,是國際慢城的重要載體之一。整個規劃面積780畝,其中花卉種植覆蓋面積將達555畝,總投資約1.17億元,是當前浙西地區面積最大的花海項目。
正午的太陽確實曬人,但山谷就是巨大的天然氧吧,空氣清鮮滋潤,大口地吮吸,感覺可以洗肺。悠悠走著,春風徐徐拂過,送來大自然散發的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讓人享受了慢生活的安逸,沒有喧鬧,沒有繁忙,沒有煩躁,沒有焦慮,頗有閒庭信步的味道。
質樸怡情的田園風光與絢麗多姿的人文景觀相映成趣,現實中不乏浪漫,這種感覺真好。
周主任說,再有兩個月,渣瀨灣花谷又可以賞花了。以前種植的都是純觀賞花卉,粉色、白色、紅色、黃色的鮮花,爭芳鬥豔綻放,雖如百花齊放的仙境,但沒經濟效益。目前有個客商在談,除了種植觀賞花卉,還種植中藥材花卉,根據不同的季節,種上相應的品種,將成為中藥材花卉基地,既能賞花,又有收益。
看花工們忙碌地給部分長勢不怎麼好的花苗做護理,以確保它們在花期裡健康綻放,仿佛自己身置百花搖曳、幽香撲鼻的花海中,瞅著蠢蠢欲綻的花蕊,與花兒親密耳語。沿路可見幹得熱火朝天的工人,他們身前身後的供電瓶車和自行車騎行的環形路網、景觀水堰、鋼結構環橋、觀景平臺棧道等公共設施正在加緊完善。「小縣大手筆、慢城快節奏」國際慢城建設的理念,已經轉化為現實,呈現在人們眼前。常山國際慢城,已用實際行動抵達了「三年成型」的初心。
有人將2017年11月11日這一天,比喻為「常山國際慢城」呱呱墜地的誕生日,至今不過一歲半,卻能以如此矯健的步伐和華麗的身姿抵達「三年成型」,疾步奔向「五年成城」,可見誕生前「孕期營養」和「優生理念」是多麼重要,比如美麗鄉村提升改造,「公廁革命」……
常山國際慢城的鄉村,魅力四射。筆者想用一句六個字的短語來概述——真是蓋了帽了!這是筆者閱讀慢城鄉村後發自內心的讚嘆!
能評上美麗鄉村的,其實都挺美的,無論是現代新村,還是歷史古村。不說遠的,筆者所在的浙江省就是很好的例子。
美麗鄉村建設,浙江省是走在了全國前面的。2008年,浙江省安吉縣出臺了《安吉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2010年,浙江省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並專門制定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1—2015)》;2016年,《浙江省深化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繼續亮相。這些年,美麗鄉村在浙江猶如雨後的春筍,儘管模式很多,無非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常山國際慢城的鄉村,筆者感覺與其它一味追求城鄉一體化的美麗鄉村不太類同,儘管村裡村外也是水泥路、柏油路,但房前屋後盛開的胡柚花、冬青花、柑橘樹花、杜鵑花……庭前院後種植的油茶樹、木槿、毛竹……耳畔時不時傳來的鳥叫蛙鳴,還有在空地上圈養的雞鴨歡跑……如此的鄉村原味,頗有一種無法拒絕的讓人身心回歸自然的慢生活魅力。或漫步林間小道,或坐在樹陰下歇息,都能從油茶滴翠、果樹爭芳、春花吐豔的鄉村原味裡,延伸閱讀出四季繽紛。何況又正是人間最美四月天,魅力四射也是自然的。
以渣瀨灣村為例。
渣瀨灣村由渣瀨灣、包家、方家、翁家、吳家等九個自然村組成,全村486戶人家,1286人;區域面積7.66平方公裡,耕地826畝;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93095元,人均收入18235元。由此可見,渣瀨灣村無論是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是村民人均收入,在浙江省還是相對落後的(2018年浙江省農村人均收入29823元),連本縣平均值都沒有達到(2018年常山縣農村人均收入20184元)。但是,渣瀨灣村村民的幸福指數卻很高,因為村民們心裡都有一桿天平秤,村裡發生的變化便是幸福指數的法碼。
慢城建設前的渣瀨灣村到底怎麼樣?2016年、2017年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村公示,常山縣上榜的,渣瀨灣村不在其中;渣瀨灣村是2018年才躋身於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村。印證了徐升主任在談及慢城鄉村變化時說:「兩年前,這幾個村很一般,比一些美麗鄉村改造起步早的村相差遠了。我是今年年初從芳村鎮調到紫港街道辦事處的,一來就到各村走了走。這幾個村的變化讓我有些不敢相信,尤其是渣瀨灣村,變化實在太大了,我這個本地人都感覺很震驚。慢城建設,讓這些又髒又亂的村莊怎麼變得那麼漂亮哇?!水啊,電啊,路啊,公廁啊,公共設施建設都很前衛啊!村裡村外環境很美,農家庭院很漂亮,進出縣城很方便,十幾分鐘車程,原本想進城購房的家庭,現在都想在村裡自建了;原來已經進城買房的,也想回來建房了。」
周主任也說:「一年前,我還在紫港街道時,有兩位局長和一位在深圳同鄉會的朋友,都說渣瀨灣村怎麼那麼漂亮啊,能不能買塊地基建套房啊!其實,他們知道不可能,只是說說而已,但說明渣瀨灣村的變化讓常山本土人都很看好。就在年前吧,渣瀨灣村有位叫胡根文的阿婆,老人跟外地做生意兒子汪小明打電話,問兒子什麼時候回家,兒子說回家過年,她大聲告訴兒子說,常山大變了,村裡大變了,怕是找不著原來了渣瀨灣了。」
……
常山國際慢城建設至今,人們已經懂得,打造國際慢城,就是創造人居環境,有良好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抗拒掐著時間趕速的壓力,消除在高速生活風暴中掙扎的焦慮,過上「深呼吸,放下心,享輕鬆」悠閒自在日子。
國際慢城核心區——紫港街道渣瀨灣村
筆者沒有見過渣瀨灣村的舊貌,但目睹了渣瀨灣村的新風。
往渣瀨灣村深處走,條條村道平整、寬敞、乾淨,兩邊農房白牆黛瓦,像規規矩矩的列隊,沒有一家違章佔道亂搭的。讓我想起孟子流傳千古的佳話——「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每戶人家門前都有一塊做得很精緻又很醒目的門牌,寫有戶主名、聯繫黨員名和手機號,甚至還有家訓,還有蘊藏組團聯村信息和網格信息的二維碼。拿起手機一掃,相關的縣領導、街道領導、街道辦事員和村支書手機號一目了然。村民有事該找誰,心裡明鏡似的。有些家庭門牌還有「垃圾分類處理示範戶」「孝老之星」等,寫有戶主和責任人,既是塊榮譽牌,也是塊督促牌。
在渣瀨灣村方家自然村一個轉道,門牌戶主方土雲。
方土雲不在,在花谷做工。女主人徐美菊接待了我們。
徐美菊滿口濃濃方言,她聽懂我的話,我聽不懂她的話,直接交流很困難,好在有周主任他們翻譯。
這是一戶七口之家,方土雲夫婦、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女兒(已出嫁)。
59歲的徐美菊和66歲的方土雲住95平米兩層樓舊房,兒子兒媳在旁邊新建了105平米三層別墅式洋樓,三樓還是陽光房。
舊房一樓廳堂兼客廳,儘管是舊桌椅板凳,但收拾得一塵不染。
徐美菊做過多年的常山阿姨,後來家裡條件漸漸好起來,兒子在外做水電包工師傅,兒媳婦在縣城打工,孫兒孫女需要照顧,這才回歸家庭。
徐美菊拿出胡柚,泡上茶,熱情接待。我也沒有轉彎抹角,直接切入主題。
筆者:徐姐,您了解常山國際慢城建設嗎?你們有沒有享受到什麼好處?
徐姐:大道理講不上來,這兩年村裡家裡的變化是清清楚楚。原來村裡是七高八低的石子路,兩部車子開不過,現在都是寬寬的柏油路,車子能開到家門口了。以前村裡又髒又亂,現在村裡村外都乾乾淨淨的,雨天褲腳也不會沾泥土了。原來我家這房子是裸牆,村裡很多人家是裸牆,現在村裡統一做了外粉刷,多漂亮啊!
家庭收入也很明顯。土地流轉給村裡了,不用不下地也有錢拿,我家去年拿了3700元,今年可以拿4100元。我每月還有失地養老金。老頭子每個月有180元農村老人補貼。不遠出也有錢賺,在花谷做,一天150元,離家近,一日三餐在家吃,比外面打工輕鬆多了。還有家裡的空房租給外來建築工人,每月純收1800元。去年,我們二老收入就有6萬多元。
筆者:你家以前生活怎麼樣?經濟來源靠什麼?
徐姐:最早啊,我們村很窮,男的勞動,女的賣血。後來禁止賣血了,我給人家做保姆,做了二十幾年。我們這個房子造了五年,欠了不少債,前年才好起來,還清了舊債,建了新房。現在,孫子上了常山育才中學,孫女在幼兒園。我做做家務,接送孫女。苦日子過去了,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有這樣日子很開心,很知足。
徐美菊就是一個普通農村婦女,敦厚淳樸,幸福寫在臉上。
往包家自然村走時路過渣瀨灣村村部,路邊一排三層樓房,一位幹練的大媽站在自家門口,我迎了上去,這是戶孝老之星家庭。
村支書包勇飛向大媽介紹我。大媽很熱情,邊拉著我進屋,邊叫家人拿出胡柚,泡上常山毛峰,清香撲鼻。
大媽叫翁文美,70歲,有兩兒子,兩媳婦,一個孫女,一個孫子;女兒最大,50歲了,嫁在本村。大兒子叫包元國,某鄉衛生院的副院長;孫女包晨雨,常山中考狀元,在衢州二中讀書,大兒媳陪讀。小兒子叫包元慶,夫妻倆在縣城做不鏽鋼門窗;小孫子就讀常山實驗小學。小兒子一家正好都在家。
筆者:大媽是本地人嗎?翁大媽的口語我能聽懂一點。主要還是聽翻譯。
大媽:我娘家就是本村的。
筆者:以前村裡生活怎麼樣?
大媽:啊唷,以前我們村很苦很窮哇!
筆者:你娘家條件好嗎?家的經濟來源靠什麼呢?
大媽:我娘家苦啊!村裡都苦的。我家姐妹8個,我是老大,11歲時阿媽吐血,我開始當家了。我是20歲結婚的,養豬、砍柴、種地、帶孩子,什麼都做,還要賣血。我們整個村的女人都賣血,抽一次400CC,40元,賣血來錢最快,家裡的現金收入就靠賣血。賣得多的年份7-8次,最少也是3-4次。國家是有規定,抽一次血,最少也要隔三個月。我們哪裡等得了啊!有時只隔幾天又去抽了。我結婚那天還在地裡幹活,第二天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又去水庫工地幹了。那時出工記工分,整勞力記10分,婦女記5分。我結婚後開始賣血,我賣到40歲那年,禁止賣血了。那時候,兒子讀書也讀得差不多了。
筆者:你們家的房子是啥時造的?祖上有房子嗎?
大媽:說沒,也有一間,結婚時只有一間舊房,一家5口擠了10年,小兒子6歲那年,下決心造房。第一次造房是泥牆土坯房。現在這房子是1999年造的。
筆者:這房子的外牆也是裸牆嗎?
元慶:原來是磚牆。美麗鄉村改造,村裡統一做過的。
筆者:你們出多少錢?喜歡這樣風格嗎?
元慶:都是政府出的。自己一分都沒掏。當然喜歡啊,多整潔多漂亮啊!
大媽:近兩年渣瀨灣村真是大變樣了,可惜我家老頭子走了七年了,苦了一輩子,沒能趕上好時光。我也病了六年了,卵巢癌,在省人民醫院住了20天。我是趕上好時光了,每月有1820元失地養老金,每年會增加;還有每年2000多元的土地流轉租金。我坐在家裡什麼不做,一年就有24000元的收入,我是真正過上好生活了,人家說渣瀨灣村好,我聽了開心啊哇!身體也好起來了。你看我像個病人不?
還別說,這位進入古稀的阿婆,她自己不說是個病人,看她快樂幸福的狀態,真不像癌症病人。
走出渣瀨灣村,時鐘已走到午時尾了。
簡單地過吃過餐,顧不上休息,我想到獅子口村隨便轉轉,沒讓周主任和徐主任陪同。
王瑤聯繫了村主任謝亞清,她在村口等我們。
獅子口村黨群服務中心就在村口通景路旁。我跟謝主任說,隨便走走,隨便看看。
村黨群服務中心對岸有一面巨大的黨旗背景牆,一抹鮮亮的紅在綠色叢中特別醒目。走過去,經過宣傳窗,有幅「最美人物」介紹——夏開明,1945年出生,中共黨員,初中文化,擅長國畫與油漆畫,作品有刊登書畫雜誌……;讀過他的《習畫雜談》,決定找這位被村民們評為「最美人物」的夏老先生聊聊。
燕窩2-1門牌,獨門獨戶的小院,夏老先生的家。
謝主任叫開夏老小院,一棟陳舊的兩層樓,有著歲月的印痕。庭院旮旮旯旯種滿了花草。
夏老先生:我有兩兒兩女,老大是兒子,55歲,金華鐵路車務段副段長;其他三位都是國家公務員;最小是女兒,在省某廳掛職;四個兒女都在城市安居。這個小院是我和老伴的根據地,1985年造的,只花了3000元材料錢,工友們幫忙蓋了起來,沒有圍牆,給姐姐一家住了,自己進城搞建築包工去了。不拼不行啊,四個孩子都要上大學啊!2003年,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我們二老該過過自己的日子了,上上老年大學,學學年輕時想學沒時間學的書畫呀二胡呀!
筆者:您沒想在城裡安居?
夏老:不想!城裡有房,兒女們都叫我們住杭州,過年接我們到杭州過。平時還是喜歡住這裡,根在這裡哇!山清水秀,空氣又好。我早上五點左右起床,拉二胡,吃早飯,畫畫,寫字,自娛自樂,不受幹擾。午休個把鐘頭後,陪老伴看電視,弄花草,種菜,餵雞鴨,吃的基本上是自家綠色食品。晚上聽過新聞聯播睡覺,生活很有規律。早些年不想離開,現在更不會離開嘍!這兩年,村裡借著國際慢城建設的東風,美麗鄉村改造,村裡公共設施很完善,環境美,道路好,節假日兒女們回來吃我的綠色食品很方便。
夏老先生說著爽朗笑了起來。這位古稀老人談吐風趣,耳不背,眼不花,紅光滿面,神採奕奕,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他說話慢騰騰、文縐縐,安逸幸福泛在臉上,真是個最美老人。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我在夏老先生身上讀到了。
在獅子口村季村自然村,幢幢別墅庭院中,夾著一戶低平房人家,很顯眼,那是獅子口村特困戶唐土英的家。
唐土英的方言,我一句都聽不懂。由獅子口村村支書記徐志兵、村支委王根有和村主任一起翻譯。
王根有介紹:唐土英,68歲,二兒一女,女兒已出嫁。老伴癱瘓了十幾年,去年走了;大兒子離異,住在醫院,肝、腎、肺等多臟器有病,村裡已經給他申請了低保;小兒子從小患有智障,能從事一些簡便的體力勞動,不便出遠門打工,以前也找不到適合他的事,慢城建設後,村裡給他安排在園區做小工,不下雨就有活做;她自己吃低保,有嚴重的糖尿病,視力極差,做不了什麼。這是一戶極其典型的因病至貧的家庭。
走進唐土英家,三小間低平房(另處還有三小間更破舊的低平房),是修水庫移民時建的,六十多年了。這樣家徒四壁的家庭,裡裡外外收拾得非常乾淨,門牌上標有「垃圾分類示範戶」。與低平房有些不相稱的是門口寬敞又平整的水泥地。
我一直聽唐土英在訴說:救急難救窮啊!借也沒處借,借了也還不起,我每月要吃幾百元錢的藥,都是靠家境並不寬裕的女兒支撐的,把女兒一家也給拖累了。幸虧有政府救助,有低保,農村醫保費用是政府給解決的,漏屋是政府給修的,門口的水泥地是村裡給澆的,眼睛看不清,水泥地澆好後再也沒有摔過。這兩年,小兒子終於有活幹了,自己養自己總能撐得過去的。沒有政府救助,咋活啊!
唐土英拉著我,在堂屋裡側打開一個門,是個嶄新的衛生間,雖然不大,但四壁光潔瓷磚,地上鋪了防滑地磚,抽水馬桶、取暖浴霸、噴水淋蓬、洗臉盆,應有盡有。唐土英有些激動,眼淚撲簌,說這是她家最值錢最鮮亮的地方,她家會有這樣的廁所,做夢也不敢想,真的感謝政府,連廁所都給我們想到了。原先天天倒尿盆,眼睛不好,踢腳絆倒,很不方便。這兩年村裡變化大啊,路好了,路燈也亮了。好啊!好啊!好啊!
我沒有問唐土英了不了解慢城建設,她了不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慢城建設讓她這樣的特困戶提高了生活質量。
常山,這座無中生有的國際慢城,慢城居民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
作家簡介:
峻毅,原名朱菁,浙江嵊泗人,安居浙江慈谿;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浙江省評論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郵政行業作協副主席,《信》執行主編;慈谿市網絡作協主席。
責任編輯/盧旭
發表於《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