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
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
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
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變成世界的
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
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在5·4青年節來臨之際,B站(bilibili)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播出了一段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後浪》。
《後浪》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登臺演講,以青年宣言《後浪》為詞,認可、讚美與寄語年輕一代。
「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音樂、電影
所表現的青春就不再是憂傷迷茫,
而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
在舞臺之上,許許多多的青年藝術家也在不停地演繹著一幕幕,或熱血沸騰、或感人至深、或引人深思的優秀作品。
今天讓劇院君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青年和思考的舞臺作品。
「一聲炮響,二律埋城,三元裡頂住,四方炮臺打爛,伍紫垣頂上,六百萬講和,七錢二兌足,八千斤大炮未燒,久久打下,十足輸曬!」
《醒·獅》通過兩位熱血青年阿醒和龍少的視角,完美表現了梁啓超《少年中國說》所說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阿醒不計前嫌與龍少合作抗敵,龍少也戒絕了抽鴉片的惡習,兩人為民族之大義攜手出獅。
舞劇《醒·獅》傳遞的不僅僅是廣州精神,還有蘊含在中華青年體內的熾熱靈魂。《醒·獅》通過醒獅精神的傳遞,不僅能讓本土觀眾感受到嶺南文化的力量,而且能讓看過的觀眾感受到青年面對災難時覺醒的無匹力量。
簡單的故事,卻蘊含著兒女情、家國情和青年們不甘屈服的熱血,在激烈的民族抗戰背景下,依託「醒獅」這個古老而傳統的民族文化活動,給了這個舞劇極大的創作空間和許多閃光點。
「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不就是衰敗。」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講述了一位罹患了漸凍症的大學教授莫利,以自己的生命當作活教材,與他的學生相約在每周星期二展開為期14堂「生死課」的故事。
這部作品最為人熟知的舞臺版本,則是由老戲骨金士傑和卜學亮的傾情出演的臺灣果陀劇場版。自2011年首演至今,早已成為了當代華語戲劇的經典作品之一。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雖然並沒有什麼慷慨激昂的片段,但劇中莫利教授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中,用十四堂為青年學生講述生命的意義。
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衰老、永恆、婚姻、我們的文化、原諒、完美的一天、道別——這十四堂課是劇中探討的十四個問題,同樣也是值得青年朋友們思考的十四個問題。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古往今來,面對患難,中華女子從來都有著不輸男兒的氣概。花木蘭、穆桂英、娘子軍…除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還有無數以自己的勇敢氣魄和無畏精神煉成一朵浪花,組成中華民族滾滾向前的無際長河。
舞劇《花木蘭》,正展現了這樣一種青年女子不畏艱險、巾幗不讓鬚眉的奮勇抗爭氣概。
《花木蘭》是中央歌劇院與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政府、寧波市演藝集團共同製作,寧波市歌舞劇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該劇以「孝」、「忠」、「愛」為主線進行串聯,講述了一位美麗的青年女子走向巾幗英雄的旅程,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卸甲歸鄉,為觀者娓娓道來一個閃耀中國2000年的傳奇故事。
演出時間:2020年8月19日(周三)19:30
演出地點:佛山大劇院-大劇場
演出時長:11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演出團體:寧波市歌舞劇院
演出票價:480/380/280/180/100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票務熱線(演出諮詢/票務信息)
0757-29962588
招商熱線(企業冠名贊助/演出票團購)
0757-29962566、0757-29962565
租場熱線(租場洽談/演出節目洽談/媒體合作/活動策劃)
0757-29962558、0757-29962559
藝術課程招生熱線
0757-29962560/13686551407(課程諮詢微信)
地址: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華康道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