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讀罷輕山水.丨私享

2021-03-01 私享藝術


「品 味 生 活   私 享 藝 術」

書畫丨文房丨拍賣丨展覽丨藏家丨空間丨器物

《園冶》日本抄本

本文來源退藏、本上創意

明末有個有趣的人,名計成,他寫了本有趣的書,叫《園冶》。


書成於崇禎七年(1634年),是我國第一部全面闡述造園法則的書,內容豐富,文筆優美。謂其全面,實則已巨細無遺,後來者只有領會學習的份,切莫做補充和超越想。


作者計成,特立獨行,學而有成,造園無數,積而成書,惠澤千古——正是一幅下凡塵世的古人高致相。



《園冶》日本抄本


古人著書忠實厚道,孔子《論語》用了一生,老子《道德經》用了一生,司馬遷寫《史記》,也是一生。


一生一部著作,都在裡面了,能讀懂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能讀懂的再多聒噪也只是聒噪。


明清時代的造園像小品文一樣達到極盛,可以說,這兩個領域裡的造園師或作家,本質上都是文人,而且必須是文化造詣與美學造詣都達到頂尖水平的文人。計成在成為一名名揚四海的造園師之前,首先是一個出色的畫家,最愛關仝和荊浩的雲山煙水、氣勢雄渾的筆意,作畫時常常師法他們。少年時代的計成就以擅畫而聞名鄉裡,他骨子裡對新鮮奇特的東西很有興趣,後來他離開家鄉吳江松陵,去北京、湖南、湖北這些地方遊歷,中年的時候返回家鄉,最終定居鎮江,因為鎮江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正是計成理想中的居住地。

荊浩《春山行旅》立軸,計成崇拜荊浩,造園常取其畫意

大伏天裡,來到蘇州吳江的計成紀念館。紀念館座落在垂虹橋邊,那是一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宋橋,湛藍的天空下,那座七層的華嚴塔也顯得特別精神。等來預約好的王小芹女士來替我開門,計成紀念館裡花木繁茂,有竹,有石,有廊,遊走起來讓人愉悅。我很好奇為什麼計成最終沒有選擇住在家鄉,因為蘇州也是個好地方。或許在計成眼裡,鎮江更具有北方的特點,更接近荊浩、關仝畫裡的那種北方山水的雄渾意境。

明錢榖《求志園圖》(故宮博物院藏)

有一次,有一位園林愛好者用形態奇巧的石頭,點綴在竹樹之間當作假山。計成偶然看見,不禁為之一笑。別人問他「你笑什麼?」計成說:「聽說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為什麼不借鑑真山的形象,而要用假得像迎春神時的那種拳頭大的石塊堆積而成的石堆呢?」於是別人問他:「你能疊山嗎?」計成就當場為他們疊了一座峭壁山。在場看到的人都讚賞說:「竟然像一座好山!」從此,計成的疊山才能就遠近聞名了。這是計成在中年成為一名出色造園師的開始。

不久,常州有位做過布政使的吳又於公慕名而來,邀請計成為自己設計私家園林。那是吳公在城東得到的一塊地基,原是元朝溫相的舊園,面積僅有十五畝。吳公要求用其中十畝來建住宅,餘下的五畝造園,吳公說:可以仿效司馬溫公獨樂園的遺制。接下來,則是計成對於他「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原則的第一次實踐。他觀察了園基情況,發現地勢很高,探究附近的水源,發現很深,還有喬木高聳於雲霄,虯枝低垂於地面。

於是計成對吳公說:「根據這裡的地理環境來看,造園時不僅要疊石使部分地方變高,還應該挖土使窪地更深,讓所有的喬木都錯落分布於山腰,在部分外露的屈曲盤駁的樹根間隙鑲嵌石頭,這樣就有山水畫的意境了;再沿著池邊的山上構築亭臺,使高低錯落的亭臺倒映於水面,再加上迴環的洞壑和飛渡的長廊,其境界之美將出乎人的意料。」園林建成後,吳公高興地說:「從進園到出園,雖然只有四百步,但我自以為江南勝景盡收於我們眼底了!」

計成不止一次在《園冶》中提到造園師地位的重要性,他認為,造園師在園林藝術的成就裡起到九成作用,而工匠則只佔十分之一。在過去,無論造多大多美的園子,造園師是不會留名的,給園林畫畫的美術師或許還會因一張畫而被後人知道。一個造園師胸中的丘壑與詩情一點都不比一個畫師差,畫家可以讓山水小景出現在紙上,而造園師可以親手去讓那些山水變成現實。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計成道出了造園的真諦。天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園林這一小小的壺中天地,最大程度上讓它師法自然,接近自然天成的樣子,這就是了不起。其實我想計成在造園時一定是很有藝術家的範兒的,比如他請去掇一座峭壁山,他便說 「以粉白的牆壁為紙,把石頭當成筆墨作畫」——選取有紋理的石頭,要石質好、無裂紋的,然後借鑑古人山水畫的筆意,依照作畫時的皴法來象形堆疊,按照山石的內在生命節奏來布置。掇小山,就仿效倪雲林的畫本;掇大山,就學習黃公望的筆法。一句話,有了真山的情境再來造假山,這樣的人工山水一定效果很棒,會有深遠的山林意味。計成一直為自己在疊山技藝上的創新而驕傲。

那時又有汪士衡中書,邀請計成在江蘇儀徵的鑾江之西為他主持建造寤園。寤園建成後很合園主的志趣,它同先前計成為吳又於公主持建造的環堵宮一起聞名於大江南北。在造寤園空閒時,計成整理出圖式和文稿,題名為《園牧》。安徽當塗縣的曹元甫先生到寤園遊覽,主人和計成陪他在園中盤桓,並留他住了兩晚。

曹先生很識貨,對此園讚不絕口,認為看到的仿佛是一幅幅荊浩、關仝的山水畫,他問計成能不能把這些造園方法用文字寫出來呢?計成就把所制的圖式拿給他看。曹先生說:「這是一本自古以來都沒有聽到和見過的著作,為什麼叫園『牧』呢?這是你的藝術創造,改稱為『冶』才恰當啊!」這便是《園冶》的誕生,很快這本書發行了第一版。

其實計成寫這本書的想法很簡單,作為一個父親,他很想把自己的造園經驗記錄下來,好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長生、長吉,可惜他們那時還太小,於是計成就把這本書印出來,與世人分享。寤園造好的那一年是1634年,那時離明王朝的終結只有十年,戰亂不斷,人們疲於應付戰爭,對於很多人來說,怎樣維持生計,這是一個大問題。那一年計成53歲,歷盡艱辛,已經厭倦了為生計四處奔波的生活。從小就喜愛優遊林泉的他,於是逃名山水間,專注於造園,一來養家,二來也可以疏遠許多人情世故。那個年代,很多有些積蓄的人都設法隱居起來,以求得安度亂世,而計成卻沒有給自己置一個園子的能力,只能成為別人的造園師,不過內心始終對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懷有憧憬。

五十多歲,一個男人正可以施展才華的年紀,卻偏遇混亂的時局,計成只能感嘆自己生不逢時。繼而想到那些古代賢豪,諸葛亮僅為蜀漢丞相,狄仁傑只有屈居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宰相,都是受到時運所限,得不到更好的際遇,何況他自己只是一介草野閒散、以造園為業的人呢?

很快,計成被邀請到揚州去營造他人生中的第三件作品:影園。影院主人鄭元勳是計成的好友,他對計成的才能很讚賞,他說計成善解人意,意之所向,指揮匠石,百無一失,所以沒有「毀畫之恨」。《園冶》書成後,作為一名知心朋友,鄭元勳感嘆:還是恨計成的智巧無法傳承下去啊,他所能傳的只是造園的方法。因為計成造園時「從心不從法」,那麼後人中能如計成這般有著能使「頑者巧、滯者通」的才華的造園師,又有幾人呢?


計成眼中的園林,更多是帶有文藝氣息的文人園林。明朝末年,江南的圖書出版業很興盛,文人隱居在自己的園林中專心著述,成為一種風尚。住在自己的園林裡著書立言,可以建立千秋不朽的功業,計成很欣賞這種狀態。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書房。計成說,書房應該建在園中偏僻的地方,不論是在園內或是園外,都要能方便地通向景區,並且讓遊人不知道還有書房小院。在書房院內構建齋、館、房、室,借用外景,自然安靜而幽雅,深得山林之樂。書房庭院中最相宜的造景,是在窗下用山石圍駁成水池,憑欄俯瞰窗下,似有涉身丘壑,臨水觀魚的意味——從桐鄉的豐子愷故居二樓的書房窗戶往下看,就是這種感覺。


書房的建築,鬥拱最好不加雕飾,門枕也不必鏤成鼓狀,款式只要雅樸、端莊即可,彩畫倒不如在木色上塗青綠色淡雅。簡言之,屋宇的結構和造型應該符合主人的志趣,摒棄那些平常俗套。所以園內的書房多建成堂、亭格式,堂,似乎洋溢著聖人高山景行的品德;亭,則仿佛代表著賢者著書立說的淡泊情懷,這種人格意味的賦予,其實也寄寓著計成身為一個文人的夢想。

不過計成更超脫的一點是,他認為:人的輕微之身只是暫時寄寓在天地之間,對人事何必有青白眼之分?文章固然可以流傳千載,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光陰。抱著這種心態,住在自己的園子裡,小狗從籬笆下的洞孔裡活潑潑地穿進來,陌生的遊人忽然之間看到園子,逛進來,花開的香氣,空中傳來的梵音,這些都足夠蕩滌人心,引領你步入一個更加舒展開放的狀態,於是你才明白坐擁園林的妙處,正如計成所說:尋閒是福,知享即仙啊。

關於造園,計成認為必須根據水脈的走向來規劃園林和構思景觀,水是活的,那麼水邊的草木亭臺、假山樓閣就會顯得特別有韻味。園林對外的大門應該與廳堂的方向保持一致,這個廳堂,江南園林裡多是楠木廳,主人用來會客、雅集,然後圍繞著廳堂再來規劃樓、閣、廊、榭、齋、館、亭、臺。園裡的石頭和植物就近取材即可,沒有必要花大價錢遠求。植物的形態富於生命力,比如亭榭在花木的襯託下可以自成一景,沿著灰牆種植藤蘿,可以讓人眼前一亮,看書看累了,走進一片松林,濤聲鬱郁,松香陣陣,賞心怡神。

亭是「停」的意思,就是讓人休息、觀景的地方,計成有一個原則:開林造景要審察園林的藝術主題和用途,架設屋宇要方便觀賞時景。有一次計成站到某個園中一個建在高處的亭子裡,舉目四望,發現看無可看,他覺得很滑稽。蘇州的拙政園是一園多亭的典型,有建造在平地上的天泉亭,有立於山巔的待霜亭、笠亭,有築於路邊的得真亭,有建構在水邊的綠漪亭,有供人賞月的梧竹幽居,有以觀賞荷花為主的荷風四面亭,有以賞梅為主的雪香雲蔚亭。在過去,我進了園子只知道亭子好多,至於這裡為什麼要有個亭子,直到今天,計成才給了我一個解釋,可見一個美物有它不可替代的實用價值,可以更加增添它的美。

更加讓我驚豔的兩個構造,一個是廊,一個是漏窗。看多了古畫裡美人的倚廊而立,事實上,廊能將園林的房屋和山池聯為一體,是景點間遮陽避雨的地方,還能分隔空間,調節園林布局的疏密,形成不同格調的景觀。在彎曲深長的遊廊裡移步換景,牆上的漏窗式樣各異,更多帶著主人的審美氣息。漏窗之美不僅僅在於人可以透過窗子看院外的風景,實用的一點在於,園外的人只能看到漏窗的花紋,無法窺見園中。

園林裡的冰裂紋是很吸引我的,不管是在風窗上,還是地板上。這些冰裂紋讓古典的園林呈現出一種現代感,很有魅力。有一次我在千燈鎮的顧炎武故居裡某座屋前,看到乾淨的冰裂紋地面,中間兩棵很精神的松樹,不禁為之絕倒!

《園冶》中計成描繪出一幅幅園居圖,比如站在樓閣上,看平遠的山景;遙望紫氣青霞,有鶴聲傳來枕上;城牆斜起在遠空,長橋橫跨在水面;養一隻鹿,攜鹿同遊,養一池魚,閒來垂釣。說到底,計成是一個造夢師,簡單的一個鋪地,他會在太湖石周圍用瓦片鋪出水波紋地面,引起人們對湖水島嶼的聯想;要麼用破方磚繞梅樹鋪成冰裂紋的地面,於是梅花似乎綻放在冰天雪地之中了。

 

關於「巧於因借」的「借」,計成認為,取景則不拘於遠景近景。晴山聳立,古寺凌空,凡是目力所及之處,遇到庸俗的場景則屏蔽、遮擋,遇到美好的景色則收入園林中。所以園內園外有時又是一體的,就像那天,我站在計成紀念館的東廊上,透過大樹,忽然看到不遠處的那座華嚴塔,那種感覺妙極了。

計成的《園冶》300年內在中國,幾乎默默無聞,唯有清代的李漁有一次提到它。陳從周先生說,《園冶》是可以當作小品文來讀的,事實上計成在文中好些地方的詩意流露,確實有點張岱的文字感。《園冶》一書早就在日本很受歡迎,甚至成為教科書,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營造學社創辦人朱啟鈐先生在日本搜羅到《園冶》抄本,後來將它整理、刊行,《園冶》才重新回到國內,計成這個千古一流的造園師,以及他的造園藝術,才終於被人們欣賞與記住。

--- END ---

私享出品

轉載請註明

主編:王成業

收藏熱線:13718262369

投稿、合作請加主編微信:wchy1110

——  熱 文 推 薦  ——

羅中立丨潘玉良丨張伯駒丨傅抱石丨梁楷丨齊白石丨鄭板橋丨黃永玉丨吳湖帆丨張大千丨何海霞丨八大山人丨趙無極丨吳悅石丨何家英丨常玉丨林風眠丨潘天壽丨張仃丨黃賓虹丨吳釗丨陰澍雨丨李卡丨何加林丨巫衛東丨俞文杰丨陳子丨黨震丨鄭柏林丨李亞丨高強丨張亮丨王犁丨劉大石丨劉耿丨一舨丨崔鵬程丨李鳴丨王玉璽丨曾三凱丨書房對聯丨陳師曾丨湯立


▼閱讀原文,購買新書《私享藝術》丁酉第二輯

相關焦點

  • 陳超群:山園佳趣丨私享
    山園佳趣中國人看山水有其獨特的視角,山和水是金木水火土,是江河湖海,亦是日月星晨,是有生命的東西,從這個東西的背後,看山川,看天地,看成了有生命的「風水」。西方人看山川就是山川,但國人看山川,就能看出天地精神來,體會山水背後的東西,老子說恍兮惚兮其中又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這個物和象就是精神化的有生命的,山水是象亦是物,是存在的一個精神。這是國人獨特的認識。陳超群 煙波泛舟圖 69x34釐米 紙本設色題識: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
  • 白居易:養竹記丨私享藝術
    白居易:養竹記丨私享藝術 2021-01-09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石虎丨恣意縱橫畫山水
    (《象論》)當我面對石虎先生山水畫稿的一瞬間,我被徹底的感動了。那種超邁神逸的山水氣象撲面而來,讓我無法不為之動情。這一切倘若沒有靈魂的支撐,先生筆下怎麼會有這麼詭異特立的山水妙構!正如黃賓虹九十自述所說:「作畫當以大自然為師。若胸有丘壑,運筆便自如暢達矣!」曼妙的暈染和感性的線條,不正是內心逍遙的呈現嗎?先生區區平尺大小的畫紙裡,我讀到的卻是恢宏的大氣象。
  • 薦讀丨「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詩詞選粹:大漢衣冠餘百劫,中原烽火似當時
    詠黃山人間多少佳山水,獨許黃山勝太華。雲海波瀾峰作島,天風來去雨飛花。千重煙樹蟬聲翠,薄暮晴嵐鳥語霞。怪石奇松詩意裡,溪頭吟罷飲丹砂。別涼州塞上秋雲開曉日,天梯玉色雪如霞。亂山無樹飛寒鳥,野水隨煙入遠沙。
  • 湖山盛宴【鷺山湖】VIP私享派對即將啟幕
    合肥近郊私家山水別墅鷺山湖(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一期開盤完美售罄,懷著一顆對客戶感恩的心和回饋客戶的美好願景,也為了幫助大家對湖山生活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鷺山湖(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將於8月16日下午14:00在項目所在的臥龍山生態園內舉辦一場豪門VIP客戶私享派對。
  • 「山水詩人」虞山抱琴客山水題畫詩選(附作者書畫作品)
    縱目危亭上,雲羅一羽輕。心懸霄漢久,山水不分明。水國午風清,移舟泊岸輕。村居無所事,鎮日與鷗盟。空谷秀猗蘭,清風泛薄寒。題錢浚老師青綠山水圖滿目松巖綠,一隅亭閣紅。因知春有信,慎莫負東風。朝朝邀飲罷,散作滿林芬。隱舍青山裡,艤舟碧水前。行藏何足道,萬事讓人先。石磴兼天遠,煙村四五家。白雲來復去,隨意到無涯。
  • 輕歌劇?是質量輕的歌劇嗎?丨卓兒音樂動畫
    那輕歌劇指的是質量輕的歌劇嗎?你真是三天不讀書,智商輸給豬,輕歌劇是一種既好玩又接地氣的歌劇,旋律來自當時的流行樂,故事好懂,內容煽情,對白也隨性。你看奧芬巴赫,禿禿的腦門,光光的頭,人稱外號地中海,他自身就是輕歌劇最好的詮釋。
  • 丨私享藝術
    觀畫答客問文/傅雷客有讀黃公之畫而甚惑者,質疑於愚。既竭所知以告焉,深恐盲人說象,無有是處,爰述問答之詞,就正於有道君子。客:黃公之畫,山水為宗,顧山不似山,樹不似樹,縱橫散亂,無物可尋,何哉?今夫山水,大物也,逼而視之,石不過窺一紋一理,樹不過見一枝半乾,何有於峰巒氣勢?何有於疏林密樹?何有於煙雲出沒?此郭河陽之說,亦極尋常之理。「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天地間之山水,非百裡外莫得梗概,觀縑素上之山水,亦非憑几伏案所能仿佛。客:果也,數武外,凌亂者井然矣,模糊者燦然焉,片黑片白者,明暗背向耳,輕雲薄霧耳,雨氣耳。子誠不我欺。
  • 榮寶京行藝術館丨鑑己——劉大石作品展
    主辦單位丨Sponsor北京銀行濟南分行承辦單位丨Organizer榮寶京行藝術館 可藝拍藝術顧問丨Artist consultant汪為新學術主持丨Academic Director韓英偉策展人|Curator劉明開幕時間丨Oopening Time2020年12月19日上午10:00
  • 賞山水佳作 品寫景藝術 ——讀《水經注》
    被譽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散文的集錦,神話傳說的薈萃,名勝古蹟的導遊圖,風土民情的採訪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在《寄周安孺茶詩》中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把誦讀此書作為他的一種享受。明末史學家、文學家張岱也說:「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認為柳宗元、袁宏道的遊記都在酈道元之下。看來《水經注》不僅是科學名著,也是文學藝術的珍品。
  • 詩詞行旅(5)丨為什麼說「盛世讀王維」
    盛世讀王維,就是用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來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激增文化自信的優選途徑。《舊唐書》記載,代宗皇帝讀王維詩,「旰朝之後,乙夜將觀」,並以「詩名冠代」「天下文宗」的美譽評價王維。盛唐時期,上層社會對王維的詩推崇備至,王公大臣、王子公主都不諱言是他的忠實「粉絲」。王維詩在當時的影響,用杜甫的話來概括就是「最傳秀句寰區滿」。
  • 紅韻心語:最是情深莫如秋,一輪山月鎖輕愁
    最是情深莫如秋,一輪山月鎖輕愁作者丨紅韻  誦讀丨紅韻一場狂風急雨打破了淺秋的沉靜最是情深莫如秋,一輪山月鎖輕愁,陰晴圓缺是尋常,情滿清輝灑瓊舟。人這一生,苦過,甜過,喜過,悲過,愛過,恨過,冷過,熱過,一刻不停留,一刻不得閒。平常日子,流水人家,平淡流年,冷暖自持。庭前,簷下,滿院生香,春花,秋月,掛滿書籤,鄉音,鄉親,葉落歸根,你在,我在,別無所求。
  • 新銳企業家「私享會」為企業上市出謀劃策
    正是由於企業存在這些的發展需求,進而催生了「私享會」這類活動的舉辦。「私享會」雖然表面上看來是為促進企業發展而設,實則也是為通過給企業「賦能」,以企業的發展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搭建溝通新「模式」  企業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需求,除了此次「私享會」所提供的與資本運作、企業上市相關的專業支持,據記者了解,很多企業還存在在戰略融資渠道信息獲取以及政策引導等方面的需求。未來,像「私享會」這一類的活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美的·國賓府 | 國慶環球美食私享之旅完美落幕,精彩瞬間來回顧!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美食讓生活有了樂趣,有了高度這個到處都是人人人人人的國慶美的∙國賓府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世界味道,國賓知道——國慶環球美食私享之旅丨現場實拍圖丨熱鬧而不喧囂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嗨翻初秋美好時光讓我們來回顧下這個味蕾跳舞的假期吧!
  • 「丨」讀啥,是啥意思
    「丨」讀啥,是啥意思「丨」作為漢字偏旁部首,它讀「豎」。同時「丨」也是一個漢字,查了查網上,它有四種讀音及含義一、讀作「一」(yī),為姓氏。二、讀作「袞」(gǔn),意思是上下相通。這時又讀兩個音:1、從下向上寫。
  • 美術界對於徐悲鴻重人物、輕山水的評判是否準確?
    徐悲鴻對唐宋山水畫極為推崇,他心目中真正的山水畫當作如是觀,「唐宋人之為山水也,乃欲綜合宇宙一切,學弘力富,野心勃勃,欲與造化齊觀,故必人物宮室鳥獸草木無施不可者,乃為山水。」徐悲鴻曾將北宋董源的巨幅山水,和張大千交換一幅清代金冬心畫的《風雨歸舟圖》,並作題記如下:此乃中國古畫中奇蹟之一。平生所見,若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宋人《雪景》,周東邨《北溟圖》,與此幅可謂世界所藏中國山水畫中四支柱。
  • 庚子迎春——劉金瑞花鳥畫作品集賞丨私享藝術
    寒波素影 240cm×170cm 紙本水墨 2019讀劉金瑞的花鳥畫丨文/巴山丨十多年前,看過劉金瑞的山水和人物,皆落落大方不落俗套。現在觀其花鳥,看到他一部份獲獎作品和漫不經意信手拈來的小品,使人眼前一亮,別開生面。
  • 私享會 第17期:當不掉的記憶
    私享 · 特刊 當不掉的記憶時間或許會讓曾經蒙上塵埃,但卻不會風化那些鮮活的記憶。 私享 · 搭配 K-Gold怎麼與圓臉完美搭配 圓臉的人雙頰與鄂部都很豐盈,使人感覺很可愛。
  • 山水六旗系列報導丨合作方終反目,山水文園遭六旗索要違約金
    在最新公告中,美國六旗集團表示,作為山水文園的「獨家合作夥伴」,公司已根據協議向山水文園發送正式的付款違約通知,而與山水文園合作的項目可能繼續進行,也可能全部終止,但六旗沒有能力讓其他合作夥伴參與完成任何現有項目。就此,山水文園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回復稱:「我們還在和美國六旗集團積極溝通過程中,暫時不便透露其他信息。」
  • 丹青妙筆繪江湖,張大千作品《漁人罷釣歸》
    張大千 漁人罷釣歸 這幅《漁人罷釣歸》是張大千晚年的作品,畫中描繪的山水正好和江湖有關,並且從畫風上看是他晚年很少創作的寫意山水。他們代表著徜徉於山水之間,親近自然的文人情懷。張大千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也是有致敬傳統的意思。張大千晚年有眼疾,視力不太好,所以不太畫一些需要線條皴染的作品。根據畫中款識,這是他80歲時的作品,還能保證章法氣度就顯得更加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