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威 黃擁軍 楚 峰
如果說沅江「二次創業」是洞庭湖畔這片2177平方公裡土地上掀起的一股「經濟轉型、生態重塑」的風暴,那位於市區南部、面積約10平方公裡的沅江高新區就是其中的暴風眼。風眼內,「二次創業」的激情、信心、勇氣尤甚,高質量發展的樂章已經奏響。
走進沅江高新區,映入眼帘的是鱗次櫛比的標準化廠房,只見企業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忙碌,園區施工現場車輛穿梭、熱火朝天,時時觸摸到園區經濟快速發展的跳動脈搏,處處感受到項目迅速推進的強勁浪潮。
只爭朝夕,闊步邁進新徵程,2020年來,沅江高新區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富有競爭力、富有活力」美麗園區目標,聚焦園區產業建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園區經濟帶來的影響,著力強基礎,補短板,全力推動園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為沅江「二次創業」注入強勁活力。
2020年,沅江高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32億元,同比上升20.63%,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278億元,同比上升30.91%,規模工業增加值63億元,同比上升33.33%,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家。上繳稅收3億元,同比上升38.9%。稅收增長率、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幾項指標位居益陽同類園區第一。
狠抓產業鏈招商,繪就發展新畫卷
從沅江南下高速,沿沅益公路向北,很快就到達位於沅江高新區的中聯重科沅江智能製造工業園。
這是沅江和中聯重科聯合打造的4.0版智能產業園,項目規劃用地面積361.09畝,總投資8.229億元,擁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攪拌車智能化、自動化、柔性化綠色環保型生產線。園區2020年12月建成投產,年產攪拌車類產品15000臺套,年創稅過億元。
▲沅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志榮介紹中聯重科沅江智能製造產業園建設情況。
在與中聯重科智能製造工業園毗鄰的項目工地上,工程建設正在緊張進行,這裡是沅江工程機械智能製造產業園,2020年9月29日舉行開工儀式。「在中聯重科智能製造工業園周邊規劃建設工程機械智能製造產業園,主動對接全球先進裝備智能製造產業前沿,引進一批裝備製造優勢企業及上下遊配套企業,打造功能完善的工程機械全產業鏈現代化基地,全面改善園區工程機械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生態。」沅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志榮說。
中聯重科智能製造產業園建設工地。
沅江工程機械智能製造產業園佔地1.5平方公裡,其規劃設計緊扣沅江「二次創業」的發展理念,遵循功能合理、生態環保的要求,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建設工程機械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重點圍繞沅江中聯配套企業進行招商;二期以企業徵地建廠方式進行,招商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關聯配套和特色工程裝備機械等項目為主。
興農機械加工高精度零件
2020年5月,沅江工程機械智能產業園一期項目招商工作就已經全面鋪開。沅江高新區多次與中聯重科沅江分公司就產業園一期工程招商情況進行交流。中聯重科沅江分公司積極聯絡、介紹其配套企業入園。沅江高新區採取實地走訪中聯核心配套企業、召開專場招商會、持續與意向企業深入磋商等方式,目前已與10家配套企業正式籤約。
「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新趨勢下,招商引資比拼的已經不是土地、稅收等政策的優惠。」高志榮說,沅江高新區以產業龍頭企業為基準,以產業鏈分析為基礎,圍繞彌補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健全產業鏈,以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打造產業集群,用高質量招商引資助推高質量發展。
▲中海船舶製造有限公司正在抓緊生產。丁璞 攝
經過多年發展,沅江高新區已形成以中聯重科沅江公司為龍頭的裝備製造業、以辣妹子公司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以新馬製衣公司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和以亞光科技公司為龍頭的船舶製造業四大產業。依託支柱產業和本地優勢企業,圍繞發展支鏈產業和配套項目,著力強鏈補鏈,2020年,沅江高新區引進食品加工企業12家;引進曼妮靜電科技、志豪科技、金莫特電子、勝一新能源、點匠醫療、科邁森醫療等企業6家。沅江高新區企業發展至150家,規模以上企業108家。
由沅江船舶園金航船舶製造有限公司建造的LNG萬噸級貨櫃船正在下水。丁璞 攝
沅江高新區服裝工業城一角。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沅江融媒體提供)
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形成發展新格局
2020年9月29日,全省第二次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益陽會場,在位於沅江高新區的沅江工程機械智能製造配套產業園舉行開竣工儀式。
「沅江高新區的項目建設高歌猛進、逆風上揚!」一位參加本次儀式的兄弟縣領導說,將全省第二次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益陽會場放在沅江高新區,這實際上是對他們項目建設成績的一種肯定。
近年來,沅江高新區按照市委「產業立市、項目立市」的目標要求,牢固樹立「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沒項目沒發展」理念,緊緊抓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深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已逐步形成「一區三園四產業」發展格局,「沅江二次創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勝利。
2020年,沅江高新區重點調度推進26個市級重點項目,工作出實招、出實效。在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強化項目動態管理,通過掛圖作戰、細化任務分工,切實讓項目建設零障礙、高效率、快速度推進,同時,開展 「重點項目百日競賽」活動,為項目建設再升溫再提速;在項目建設環境營造中,開展「母親式」跟蹤服務,項目建設初期,實行全程代辦,並強化產業建設全周期跟蹤的理念,在流程審批、政策扶持、要素供給、統計入庫等方面,委派專員負責跟進具體項目,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零距離服務。與此同時,園區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實現「園區事園區辦結」,提高了項目落地、推進速度。
2020年12月23日,中聯重科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揮汗如雨。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為穩步推進中聯重科攪拌車類產品智能製造升級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沅江高新區強化項目建設組織領導,成立專門領導班子,書記、主任親自抓,親自管,壓實責任,密集調度全面破解徵地拆遷等項目建設難題。同時成立項目建設督查領導小組,對項目建設情況每周進行督查,每半月出通報,每月進行評比,努力形成項目建設「比趕超」的濃厚氛圍,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在「項目成敗論英雄」的氛圍中,沅江高新區項目建設捷報頻傳,食品工業園已經建成運營,鑫海股份二期項目開始試生產,湖南桃花江遊艇項目全面投產,鴻耀製衣、富源食品、湘龍食品、億加壹米粉、興潮湖鮮食品園建設項目冷庫已建成,金江水產、達能新能源、精一科技、廣隆包裝、微克科技、中民築友、海荃遊艇等項目正在全力推進,恆瑞管樁項目落地障礙已基本掃清。
▲沅江新馬製衣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廖文 攝
優化營商環境,親商安商富商
進入3D掃描間,站在指定位置,當你按照提示輸入體重數據後,眼前的屏幕上立刻會跳出你的腰圍、肩寬等十餘組數據。3D掃描完成,走進3D試衣間,全息展示技術將根據你的挑選,把你身穿各種衣服的樣子,如鏡像一般呈現出來。
位於沅江高新區的湖南泉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具有現代氣息的一家集消費購物、價值體驗、學習附能、文化傳播、智慧生態綜合性童裝消費體驗館。
公司董事長劉夢麗在廣東、浙江等地做了近20年服裝,她說將這家總投資8000萬元的公司落戶到沅江高新區,是看中了這裡的營商環境,「有什麼問題園區都是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
定期上門幫扶企業,這是沅江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之一,湖南億家壹米粉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公司蒸汽供應出現問題,園區了解企業困難後,第一時間就派人解決;湖南光線農業有限公司需要辦理SC許可證,園區有專人指導且全程代辦。
沅江高新區有一條明文規定,租賃園區標準化廠房的企業出現用電、供水、廠房內設施修護等各類問題,企業負責人可直接向園區負責人報告,園區指派相關單位核實後,逐級完成審批手續。
湖南星海運動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生產、銷售時尚休閒運動用品及運動場配套設施的企業。公司擁有國家專利34項,自2017年正式投入生產,連續4年來,營收成倍增長,產品遠銷歐美等發達國家,2020年銷售額超過6000萬。
公司負責人張勇說,企業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沅江高新區的大力支持,近年企業跳躍式發展,軟硬體設施都需要及時保證。星海運動成立之初只有3人,2020年達到近200人,這期間辦公場地、用電、用水、用工甚至食堂都要按時跟上,而每當在關鍵時期,園區的支持都非常給力,有些情況甚至比企業預想的還要超前。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多維度的,包括社會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等。」高新區負責人介紹,園區持續推行全程代辦服務,成立企業服務中心一門式辦理,由中心全程代辦各項行政審批手續。制定32項行政審批權限承接方案,積極與市審改辦等部門對接,基本實現園區的事園區內辦結。邀請政法幹警深入企業進行法治宣傳和「法治體檢」,問診企業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提高企業風險防範能力和依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深入貫徹落實「支持工業二十條」「優化環境二十條」等支持政策,充分發揮人才引進、研發成果、品牌創建、專利申報,建立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沅江高新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三、四、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湖南考察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益陽市委、沅江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沅江「二次創業」要求,積極應對經濟形勢新變化,緊扣產業項目主線,不斷夯實園區承載基礎,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全力推進園區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