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到底是條什麼河?

2021-02-13 嶽州地理

汨水源

   

 

1878年,德國化學家馮·拜耳合成靛藍染料,然後,英國人韋奇伍德用靛藍稀釋成藍墨水用於書寫,時間不到140年。1992年,臺灣詩人余光中出版《青青邊愁》散文集,《詩魂在南方》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汨羅江,你是藍墨水的上遊。從此,汨羅江就成了「藍墨水的上遊」。那麼,1992年前的汨羅江怎麼定位?中華文明以刀為筆3000年,以墨記文2000年,以藍水寫字僅百年,廣博的汨羅江,它應該不屑成為「藍墨水的上遊」。歷代文人達成的共識是,屈原為詩神,杜甫為詩聖,李白為詩仙,王維為詩佛。令人驚異的是,其中「神」與「聖」相距千年,都將生命託付給這條河。全世界4760多條河流,再難尋第二條江河有如此廣博的容量。

汨羅江,你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河?

 

一、你是一條神聖河

 

先說神。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雄起,楚國危機,有人看著心急,向楚懷王建議,內施「美政」,外結聯盟,與齊國一起抗秦。這個嘴巴多的人叫「屈原」。屈原是「羋」的後裔,雖然到父輩這一代,離「羋」先祖有500多年了,但也算是楚國貴族。這人一生致力打造理想國:上有英明的國王,下有恪盡職守的良臣,君臣一心建設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面對世俗塵埃,他傻傻地堅守信念,不放棄政治主張,寧死也不隨波逐流。「出淤泥而不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汨羅江上遊

屈原的才能在戰國時代已經人盡皆知,秦國十分忌憚這位政治眼光高遠的大夫,本國的同僚也起了嫉妒之心。比如說一個姓「上官」的大夫,眼看楚懷王日益寵信屈原,屢次在楚懷王面前搬弄是非,說屈原的主張就是想得罪秦國,會帶來大災!屈原畢竟是一介文人,搞起政治鬥爭來絕不是上官大夫的對手,也就在這個時候,秦國派張儀使楚,大講秦楚友誼,以巧舌瓦解了楚齊同盟。面對秦國的頻頻示好,楚國上下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屈原雖極力反對,但無濟於事。楚懷王本是一個昏庸之主,竟然聽信了小人之言,就這樣,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並被逐出國都。

屈原第一次放逐在漢北,第二次放逐在洞庭湖。公元前278年,秦大將白起攻打楚國,聽到這個消息,屈原傷心得放聲大哭,這時,他已經62歲,遠離故土9年。「湘沅之間九年,行吟澤畔,顏色憔悴」,他太想家了,戰事剛起,想到楚懷王正在焦頭爛額之中,沒時間管他,於是偷偷回了一次郢都,正趕上國都被秦兵攻佔,還沒進家門,就隨著逃亡的楚人離開郢城,以亡國奴的身份再度流亡。此時的屈原滿腔熱血無處揮灑,一千個不理解一萬個想不開,「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首《離騷》,將他的情緒推向頂點,可這又能怎麼樣呢?最後的吶喊雖然是那麼有力,但又是那麼蒼白。汨羅江水還在靜靜流動,魚兒還在自由遊動,仍然山蒼水秀,但已經國將不國,有家難回。望著眼前的一切,心中萬語千言化作淚水,這是酸楚的淚,帶著他的「屈」:楚懷王呵,當初為何不聽我的!於是,一頭扎入冰冷的汨羅江。

這原本就是一條囂險的江,每年都要接納成百上千條生命活體,屈原死了,應該如同一個普通漁者失足落水,讓汨羅江水靜靜吞沒。他的死,並非象端午節起源所說的那樣,引起兩岸土人一邊扔粽子一邊駕船追趕,如若那樣轟轟烈烈,要麼屈原死不成,要麼是在導演一場投江「秀」,這兩者,都不能成就一場影響2000年的偉大,正確的猜想應該是,農曆5月的某一天,江岸的原住民撿到了一頂三閭大夫官帽,一身楚服,還有《離騷》、《九歌》、《懷沙》三部詩稿,於是,一個偉大靈魂連同它的更多傳說與故事同時升騰,河流兩岸從此「兮」聲一片。

再說聖。

一千零四十八年後,唐大曆五年初冬的一天,一條烏篷船泊在汨羅江口磊石山邊上。天剛亮,船夫鑽進船艙,對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說,青草湖風高浪急,船無法前行了。

老人是原唐王朝左拾遺杜甫。

杜甫掙扎著抬起頭來:「附近可有避風地方」?船夫說,只有拐進汨羅江,磊石山擋著風,浪會小一點。聽說汨羅江三字,杜甫的心為之一振,沒加思索地說:「快!進汨羅江」!

杜甫身體一向瘦弱,原有肺疾,又有風溼、頭痛等症,長年的水上漂泊,使病情逾加嚴重。他原想「終老是湘潭」,去找老朋友崔瓘,但在770年四月,湖南兵馬使臧玠舉兵造反,殺了長沙刺史崔瓘,放火燒了長沙半邊城,於是只得顧了一條小船,下湘江,過洞庭,準備溯漢水,過漢中,歸秦回老家。誰知剛到汨羅江口,遇上了洞庭湖的這場狂風暴雨。

風雨中,杜甫充滿了對湖湘友人的感懷和留戀,他利用風浪稍小,船舷稍穩的短暫時間,強撐起不聽使喚的軀體,顫微微地趕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老人沒想到,這會是他一生中寫下的最後絕命詩,並且是在在汨羅江口。他知道,現在想回老家已經不行了,病入膏肓,盤纏已盡,唯一可去的地方只有沿寧靜的汨羅江上溯,那裡有一個昌江縣,山青水秀,人傑地靈,好友眾多,或許能夠討得一條生路。最讓他動心的還是三閭大夫屈原,汨羅江是他懷沙沉江之地,雖生不同時,但同有愛國憂民之心,萬一挺不過去,死在這江上,也能陪伴大夫忠魂。想到這,老人的心情感覺平靜了很多。

然而,老人還是沒能挺過去,唐大曆五年晚冬,一條破船靜泊汨羅江邊的小田村,再也不能向前了,江面傳來幽怨而低沉的哭聲,又一條偉大生命,終結在這條河流上。

「水與汩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這是一位宋代詩人寫下的《過杜工部墓》詩,為杜甫旅殯汨羅江留下了最早的詮注。有心的是,他依照五言排律體寫成了這首詩。唐代以五言排律取士,「五排」是當時官方批准使用的唯一正規詩體,有鄭重其事和尊重對方的意思,但在宋代已經不流行了,以前朝的文本寫前朝的詩人,由此可見作者對杜甫的崇敬之情!

 

二、你是一條太陽河

 

中國地理中,並不是所有江河邊上都能夠看到太陽升起,因為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強大的離心力,造成了中國地形西高東低,於是,西部高山聚集的水資源大都通過河流向東流向大海,更多機會,我們只能站在河的南岸看北方,或者站在河的北岸看南方。如果普遍能夠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除非站在江水中。這是我們國家水系的重要特點。

然而,有一條河流竟然固執地由南流向北方,站在河流的東西岸,可以隨意看到日出日落。這就是汩羅江。於是,中文字庫有了一個「汨」字。中華文明中,「汨」除了命名一條河流,再也沒作它用,它與開封汴河一起,單獨擁有隻屬於自己的字符。中國迷語界甚至還為這個字符製作了迷面:「東邊日出西邊雨」、「江畔朝陽」。

汨羅江下遊

汨,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象形字,圍繞這個文字,我們的祖先竟然為這條河流引伸出了其它地名字。「汨」的文字形象是「水邊的太陽」,水邊升起一個太陽,水中必然會襯映著一個太陽的鏡像,這種意象形成的文字叫「昌」,於是,汨羅江上遊也叫「昌江」;但是,產生這種自然現象有一個必然因素,這應該是一條平靜的河流,於是,昌江也叫「平」江。中國文字語境中,「昌平」二字經常聯繫起來使用,如「昌平盛世」,甚至有人直接用「昌平」作為自己的名字。史料記載,公元706年(唐神龍二年),從原湘陰東部地區劃出一塊土地,設立昌江縣,一直到公元923年唐莊宗繼位,因為皇帝的祖父叫李國昌,為了規避這個忌諱,同時也想取悅皇帝,於是地方政府將「昌江」改稱了「平江」,給的理由是「盛世昌平,承繼有源」。

  汨羅江,的確是一條聰明的「太陽河」。

汨羅江全長二百五十三點二公裡,最寬處也不過百米。這是一條清秀的江,發源地和流涇地幾乎都是花崗巖地貌,水質潔淨,水色幽藍。應該說,中華大地上,象這樣美麗的河流不止一條,唯獨只有汨羅江,它跨越千年,讓兩條偉大生命永遠駐留,其中原因是什麼呢。

汨羅江支流:昌江

是洞庭湖的挽留。

2000多年前的洞庭湖,還帶著古雲夢澤的神韻,廣大而兇險,寬闊的湖面,無風三尺浪。《洞庭風暴歌》是這樣唱的:正月初九玉皇暴;二月初二土地暴,三月十五財神暴;四月初八龍王暴;九月初九重陽暴;十月初一釘鞭皮匠暴;十二月二十掃江暴。從嶽州到潭州,洞庭湖古岸象一隻飛翔的大鳥,而汨羅江口正好在鳥的頭部,象翅膀一樣彎曲的岸際線,包容著兩個大湖泊,就是現在的中洲垸和屈原行政區。往來旅人,汨羅江口是一個必須等待的水驛,因為向上或者向下,都是一望無際的大湖,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敢穿行!「波浪洶湧青草湖,稍有疏忽人船無;大彎水急閻王灘,膽顫心驚難過關」,當地船歌是這樣唱的。汨羅江口對面就是青草湖,「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為名。」。這是杜甫夜宿青草湖時寫的詩,可以想像,老詩人在此徘徊已有時日。

是汨羅江的挽留。

應該說洞庭湖的風浪不可能留住全部詩人的腳步,還有其它原因,比如說親情。汨羅江在連接洞庭湖處,有一個衝積平原,這裡土地肥沃,2000多年前,幾乎是與屈原同時代,曾建有一個叫「羅」的城邦小國,這是讓歷代楚王從河南趕到湖北,再從湖北趕到汨羅江來的一個氏族群落,也是汨羅江口唯一的一個族群。羅,是羋姓的分支,屈氏也是羋姓,算起來就是本家兄弟,如此說來,屈原滯居汨羅江,管日常飯食的應該就是羅子國的遺民,這份親情,足夠成為他留下的理由。再說杜甫,顛沛流離貧困聊倒的生活,再加上洞庭湖風雨的阻隔,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杜甫同樣也渴望一份親情,他早知道,「安史之亂」後,本朝的劉光謙、白琪、徐安貞、李安甫、陳希烈、陸經善等六相隱居在昌江,他最要好的詩友斐隱聽說也在昌江結盧,他們都住在汨羅江的上遊,何不去投靠他們呢!汨羅江以溫暖的胸懷挽留了兩位詩人。

 

三、你是一條理想河

 

杜甫和屈原一樣,都是理想主義者,雖然相距千年,但同樣與那個時代不合群,不適應,有潔癖。自古以來,所有的理想主義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潔癖,只是這兩位「神聖」得病最重,寧肯葬身魚腹,也拒絕同流合汙。他們說到做到了。

《楚辭》上這樣寫到:「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形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欲?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根據這些文字記載,司馬遷在《屈原列傳》裡這樣為他畫像:「屈原至於江濱,披髮行吟澤畔,……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中國的詩神,原來是美國「披頭四」的祖宗!無獨有偶,在很多繪畫作品和雕塑中,杜甫也是這種「披頭四」形象,比如說湖南岳陽君山公園就有這樣一尊花崗巖雕塑。兩位「神聖」愁容滿面地出現在文學史詩中,這實際上是理想主義者的孤獨。

汨羅江上遊:月光巖

理想主義者的固執讓人痛心,他們明明知道改變不了歷史。屈原改變不了秦始皇成為中國的始皇帝,杜甫同樣也改變不了肅宗。假如,屈原與上官大夫一樣,對楚懷王唯唯諾諾,少顯露才華,不出「歪點子」, 郢都攻破了,逃難的人群中,至多再添一個體態臃腫的庸官。同理,如果杜甫聽從權相李林甫的「編導」,認同他「野無遺賢」 的擇才理念,至少是長安城裡行車馬,也不至於洞庭湖畔系孤舟。歷史沒有假設,正是這種清潔精神,這種孤獨與純粹,才使他們被拋棄,才使汨羅江邊的行吟傳頌千年。

神聖的理想!

(作者對欄目圖文有完全版權)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汨羅江?|草地·神州風物
    在中國眾多河流中,無論長度還是流量,汨羅江都不起眼,這裡卻是端午文化的源頭汨羅江是中國為數不多從東向西流淌的江河之一。 汨羅江全長250多公裡。在中國眾多河流中,無論長度還是流量,汨羅江都不起眼,卻因為屈原投江而蜚聲四海。這裡是端午文化的源頭,是龍舟之鄉。中國人有誰不知道汨羅江?
  • 汨羅江的前世今生
    拷問江水,追問汨羅江的前世今生,更覺得汨水神奇與偉大。只想寫篇汨羅江的文章,準備了五六年,還是不能動筆,我還缺少一個依據,雖有寫作的衝動,但還沒有到時候,我在等,我在等一個姓,我在等一個字,我在等自己的一個緣分,餘生是否會相逢,我一直在企盼。相逢相會我的文章就出來了。
  • 汨羅江
    汨羅江啊,汨羅江今夜,我悄悄躲在江邊痛哭一場請別笑一個武文弄字的莽夫,壯懷激烈地寫下《汨羅江》滾滾的汨羅江喲,即使你怒吼,你泛濫也衝不掉《九歌》與《天問》的悲壯,即使你洶湧,你澎湃也衝不掉我對山河的表白 汨羅江呵,其實,不僅僅是因為端午長久以來,我一直想為你寫首詩一直想用艾草薰香那波光粼粼的江水將深入雄黃骨髓的中國黃倒入那波瀾不驚的汨羅江舀一勺江水。
  • 端午節都過去了,你卻還不知道汨羅江的「汨」,怎麼念吧!
    文:涼夏雖然在端午節那天大家有了一個全新的冷知識,是端午節跟屈原根本沒有關係,早在屈原投江自盡之前這個節日就已經出現很久了,但是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否認屈原確實是在端午節這天跳的汨羅江。就在這條熱搜衝上去的時候,還有很多小夥伴,一臉懵逼,汨羅江的汨到底怎麼念?這到底是個啥地方?汨羅江如今已經成為了江西的一道風景線,他在洞庭湖的東邊,在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中,屈原投江的時候就是從這裡跳下去的,後來民間有人說屈原跳江之後的身體這邊魚群吃掉,如果投放食物的話河裡的魚蝦就會先選擇吃掉投放的食物,從而把屈原的身體保存下來。
  • 散文║汨羅江 流淌千年的思緒/李海龍
    說起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你一定會想起長江和黃河,而流淌千年的浪漫主義和愛國主義文化長河,應該是汨羅江了。汨羅江,戰國楚地今湖南境內一條不算知名的河流,因為一個人,一個熱愛祖國、心憂天下而懷才不遇的人,一個滿腹經綸、志趣高潔、孤傲不馴、創造[楚辭]詩體的人,在公元前278年縱身一跳,從此汨羅江天下揚名,他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 汨羅江傳說:落卷坡
    汨羅江傳說:落卷坡 作者:彭仁滿 2300年前,屈原居住在鳳凰山
  • 朗誦︱汨羅江
    作者︱高原紅   朗誦︱玉雕龍  剪輯︱溫泉雖未看見那千古一躍但我聽見汨羅江在驚濤中咆哮
  • 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如約而至
    詩祖和詩聖,使汨羅江積厚流光;2005年,著名臺灣詩人余光中在汨羅江邊抒懷:「那淺淺的一灣汨羅江水啊,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2017年,汨羅與世界許下「三年之約」,即2020年起航「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而今,「三年之約」如期而至——2020年12月11日至14日,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正式啟航。
  • 周文彰: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隨吟
    周文彰◆ ◆ ◆ ◆為了光大屈原精神,傳承家國情懷,堅守文化自信,開創詩意之旅,2012年12月12-14日,湖南省嶽陽汨羅市舉辦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此次活動,全程貫穿「詩」的元素,包含「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暨「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長樂古鎮、正則學校、屈子文化園、書畫院、瞭家山社區、中華詩詞高峰論壇等12個主體活動。中華詩詞學會是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我參加了全程活動,對汨羅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傳承和弘揚楚辭文化、加快汨羅發展的實際行動及其效果留下深刻印象。「小縣大志,一江萬流」,就是我所作的概括。
  • 藍墨水的上遊——汨羅江
    汨羅江——中國為數不多自東向西流淌的江河之一,這裡是端午文化的發源地,是龍舟之鄉。屈原在這裡明志、杜甫在江畔長眠、黃庭堅安魂於此,深厚的人文底蘊讓這條河流有了別樣的意義。汨羅江總長253 公裡,它源於湘、鄂、贛交界的幕阜山脈系的黃龍山,下瀉山地丘陵,一路奔流過洞庭湖平原,最後注入洞庭湖,其中有192.9公裡流經平江縣境內。
  • 夜讀 | 汨羅江
    汨羅江,一夜化身名川,被所有國人朝仰,儼然已是兩千多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公元前300餘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終於攻破楚國國都,屈原或已心灰意冷。自被楚懷王逐出郢都,屈原流放生涯已數年有餘,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
  • 探訪「汨羅江之夜」:舞臺與江融為一體,編鐃古樂穿越千年
    「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彩排現場「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彩排現場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 胡清)「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暨首屆「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作為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重頭戲,有哪些亮點?12月11日晚,記者來到晚會彩排現場——新建好的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一探究竟。設置在江面上的表演環節:「屈原」和「漁父」在烏篷船上對話舞臺在江邊,江面上有烏篷船緩緩而來,「屈原」和「漁父」在船上對答。作為一個獨具意境的引入,觀眾可以在一瞬間回到2300年前,仿佛看到屈原在汨羅江邊行吟求索的模樣。
  • 汨羅:積極申建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
    1月5日下午,汨羅市文旅廣電局組織召開第三批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對汨羅江詩文吟誦等6個非遺申報項目進行初步評審。嶽陽市文旅廣電局相關負責人,汨羅市文旅廣電局主要負責人以及汨羅市非遺專家評審委員會專家參加。
  • 塔裡木河:讀懂了這條河,你就讀懂了新疆
    塔裡木河,源於帕米爾高原冰山融水,穿越焦渴乾旱的沙漠戈壁,蜿蜒於塔裡木盆地邊緣,遷徙無定,營造綠洲,自有一套循環重生系統。塔裡木河,中國第一大內陸河,貫穿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融匯人類四大古代文明,包容40多個民族的多彩文化,她是整個南疆九大水系144條河流浩浩蕩蕩的總稱。
  • 濟寧城區有五條河,這條河最牛,河上四座橋全是省級文物
    濟寧城東是洸府河,城西是大運河新河道,城南是南陽湖,城內五條河道更是貫穿了濟寧的大街小巷。 濟寧城區的五條河道,最著名的當然是老運河河道,城區老運河沿濟寧運河路南北走向,在竹竿巷附近成曲尺型轉彎成為東西走向。 除了古運河幹道,最著名的應該算是東西走向的越河了。越河實為「超越之河」的意思,是相對於運河主幹道的一條「加急河道」。
  • 銀河是條什麼河
    水位過了東南遊,經次南河向闕丘。天狗天紀與天稷,七星南畔天河沒。關於人們是什麼時候發現銀河其實是由諸多星體組成的也有很多說法,但是我們的祖先詠出「雲漢含星而光耀橫流(《蜀都賦》)」 又非常自然,個人覺得這就是對銀河外的「星空」的自然推廣。
  • 上遊•夜雨丨汨羅江詩會拾韻 - 耕夫
    汨羅江詩會拾韻耕夫香草美人地,詩意汨羅江。12月11日至14日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在湖南省汨羅市隆重舉行,我代表重慶詩詞學會見證了由中國作協、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中華詩詞學會、湖南省文聯、湖南省作協和嶽陽市政府主辦的這一文化盛事。汨羅春秋時為羅子國都城,因世界歷史文化名江汨羅江縱貫全境而得名。南承長沙,北接嶽陽。是屈原魂歸之地。光大屈子精神,傳承家國情懷,彰顯文化自信,開創詩意之旅,拾數韻。
  • 汨羅江跑團50人「出徵」君山半程馬拉松
    汨羅江跑團在東泰·汨羅壹號集體出發10月31日,汨羅江跑團50名跑者組團從東泰·汨羅壹號向君山進發,"徵戰"21.0975公裡的半程馬拉松。"1、2、3,加油!"當天中午1時半,在東泰·汨羅壹號售樓中心前,50名精神抖擻的跑者集體為自己吶喊助威。
  • 周凌雲獲「汨羅江文學獎"白話散文離騷獎
    周凌雲獲「汨羅江文學獎"白話散文離騷獎 2020-12-14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憶當年那條河
    只要我聽到有人說他(她)路過這條河,我就要急忙問:河裡河裡有水嗎?水大嗎?然後我真的很喜歡祥林嫂,給人們講小時候和那條河的故事。在讀了一些文章之後,我意識到我日夜思考的那條河實際上就是雍河。只有西北向東南在標角鎮流經新莊河時稱為新莊河河;流經李家鋪時稱為李家鋪河;流經標角時,稱為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