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比奧帕蘭提(Fabio Massimo Parenti),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關係學副教授
在日前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鄭重承諾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從2015年《巴黎協定》達成開始,中國就反覆重申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主動承擔責任,承諾分享可持續發展經驗。也正是在2015年,中國決定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在氣候變化問題中發揮作用,並提交了一份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文件,在聯合國內部廣受好評。中國制定了可持續發展計劃,不斷推進生產方式的改進,這些發展計劃展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決心和態度,也體現了中國的長遠目光。
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三點倡議。在我看來,第一點倡議是要讓所有人認識到氣候挑戰是一場「戰役」,只有各國團結一致才能取得勝利。要拋棄單邊主義,堅持多邊主義,只有通過多邊合作,才可以實現所有國家的利益共享。第二點倡議強調打造氣候治理新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每個國家都應根據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因此,發達國家應加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的支持。第三點倡議是推行能夠促進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方式。
中國領導人的講話表明了中國向綠色生態經濟轉型的決心,同時也展現了中國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從中國取得的種種成果中就能體會到這樣的決心:從2016年至今,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年均增長大約12%,在2018年可再生能源產量的國家排名中,中國已位居榜首。
習近平主席的倡議可以推動世界其他國家作出更為有效的回應。就規模和所表現出的責任感而言,中國是最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的國家,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前景廣闊。包括義大利在內的歐盟也非常關注世界氣候形勢,因此中歐雙方的合作大有裨益。雙方的合作可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並促進汽車產業電動化。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完善的國家規劃、國家間的相互幫助和合作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目前,歐洲一些國家已搶先一步,與中國達成了相關協議: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宣布,將與中國合資企業在2020至2024年間投資150億歐元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中國的合作只會給整個世界帶來更大的利益。(翻譯:周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