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11日訊(記者 祁琳)「2月份出現疫情之後,我的內心非常糾結,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經過半個月的陣痛期,我們開始了漫長的復工達產之路,同時加緊轉產民用口罩。如果說上半年企業按下了『暫停鍵』,那麼從6月份開始,企業又按下了『快進鍵』。」12月10日,「新發展 新使命」2020中央、省市媒體即墨企業集中採訪團走進青島雪達集團,集團黨委書記張世安跟採訪團這樣說到。
盤點2020:綜合產量下降營收實現增長
還有3個星期,令人難忘的2020年就要結束了。回顧過去這一年,張世安感慨良多。「上半年,我們做的是2019年接納的存量訂單,在政府、社會各部門及全體員工的支持努力下,我們如期完成了訂單。同時,因為下半年海外客戶市場擴大,給我們的訂單又增加了30%。」張世安表示,總體來看,2020年雪達綜合產量略有下降,但營收比去年略有增長。
作為一家擁有2300餘名員工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雪達在疫情防控方面企業的成本和壓力可想而知。對此,雪達提出「我們不做救火英雄,而是爭當防控模範」的口號,董事長張皓通過創新防疫工作的「雪達標準」,全面深入推進疫情防控工作阻擊戰,創出「復工企業即墨模式」。
「人情味」是雪達復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員工鞏喜平的老家是河南,春節前就買好返程車票的他在收到延期開工通知時,不得不退票。「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收到企業延期開工通知的同時,還收到了外省員工返程車票全部報銷的通知,感到很溫暖。」像鞏喜平一樣,所有外省務工的雪達人在無情的疫情面前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
「我們柬埔寨的分公司租用的是華通集團的廠房,月租金達30萬元。上半年,市派駐即墨服務企業工作隊了解到我們希望減免疫情期間租金的需求後,積極幫我們協調推進,最終華通集團同意一季度廠租全免、二季度減半,為雪達集團節省租金135萬元。」張世安說。
在「雪達標準」的指導規範和上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雪達集團在2月13日正式開工營業,為今年順利完成訂單交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內部發力:不能「出海打漁」 那就「在家織網」
今年6月份,雪達的存量訂單基本順利交付。這時,張世安和集團管理層又「犯了愁」。今年做的是2019年接納的訂單,那明年怎麼辦?原來制定的今年出海的計劃也只能擱淺。「既然不能『出海』,那我們就把目光轉向內,『在家織網』提升企業內部管理和生產效率。」張世安說。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雪達開始了大規模的網際網路改造,推動生產由半自動化向自動化轉變,並加緊新面料的研製步伐。
「生產智能化一直是我們的痛處,對我們來說網際網路改造已經迫在眉睫,只是疫情加速了這個進程。」張世安告訴大家,目前雪達的織布、染色、縫紉三大環節的自動化程度已經實現了60%,通過模塊化的智能改造,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原來給衣服訂口袋的機器,通過網際網路改造,1臺機器相當於增加了10個人工;專門生產褲子檔口的模塊,通過智能改造,1臺機器相當於增加了15個人工,不僅有效緩解了『有訂單 無人幹』的情況,還為我們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張世安說,目前雪達已經展開了D2M全球批量化定製系統的啟動工作,該系統的啟用將大大提高訂單接納效率,通過信息化讓客戶全程地參與集團的生產經營,實現集團訂單生產的無縫對接和高速運轉。
紡織業的變化,材料才是根本。雪達集團每年推出不低於6個新材料應用產品,去年集團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為迎合市場的需求,雪達集團開發了抗病毒類的新產品,選用抗菌抗病毒紗線、抗病毒整理劑後加工處理等兩種不同方式進行開發。產品柔軟舒適、吸溼透氣、抗靜電、抗起球,具有優異的抗病毒效果,其抗病毒活性值均超過99%,且耐洗滌達10次以上,另外還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附加防紫外線、吸溼速幹、涼感、保溼親膚等特性。
除此之外,還研發了保溼護膚類的針織產品:一是玫瑰精油內衣產品;二是玻尿酸膠原蛋白纖維產品,實現了從美容到美膚的附加值提升過程。下一步,雪達將尋求國內更大的科研機構和較高水平的高校,建立紡織服裝產學研合作關係,提高雪達集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綜合創新研發實力。
建立強大的自主品牌成為雪達「百年夢想」
「建立強大的自主品牌,已經成為雪達的『百年夢想』。」張世安告訴記者,雪達從2000年起就確定了「雪達」的主商標,近年來又陸續申請了「嬰本」「咔倫奇」「貝可萊」等覆蓋全年齡段的自有品牌商標。
按照張世安的規劃,5年之後,雪達的自主品牌將佔到銷售額的30%左右。「為了少走彎路,我們會借鑑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打造經驗和模式,從現在開始下一個45年或55年,將發展自主品牌作為主要戰略,制定符合實際的近遠期規劃。」張世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