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說到流行歌曲在上世紀幾乎都集中在港臺,而說到歌神這專利似乎又都集中在了香港。如今被稱為「歌神」的也就有三位,第一代歌神許冠傑的粵語歌曲《滄海一聲笑》、《浪子心聲》、《半斤八兩》等傳唱度很高的粵語歌曲就是許冠傑巔峰時期的代表作,在香港「三皇一後」「譚張梅陳」爭霸的年代也無人敢小覷,張國榮和他合作得《沉默是金》已然稱為經典。
而如今常常提到的歌神多是說張學友,也有提及更年輕的陳奕迅,但是更標誌性的「歌神」封號還是指已經有「香港四大天王」桂冠的張學友。「香港四大天王」本來是為了補譚詠麟和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頒獎後應運而生的產物,雖然93年開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在樂壇都風生水起,尤其是張學友和黎明幾乎都都在各大評比中你爭我奪問鼎各大獎項,但是說到唱功和實力,學友哥是當仁不讓的。
張學友,當年也是香港選秀出身的歌手,1984年在全港18 區業餘歌唱大賽中的冠軍,此後也曾經風光了一段時間,但是在譚詠麟和張國榮爭霸的時代很快就黯淡無光了,此後的學友哥也曾經借酒澆愁過(有興趣可以關注後看前邊的文章:你不知道的歌神張學友年少輕狂酗酒成性的那些事,酒噴高管鬧宴會),好在歌神的確不是一般俗人能夠勝任的,很快就重裝上陣再戰江湖。
張學友真正大紅是在上世紀90年代,91年的《情不禁》中的《每天愛你多一點》已經預示著翻身仗打響,92年時發現的粵語專輯《真情流露》單在香港地區銷量就高達45萬張;最厲害的是這張專輯就有有9首歌曲登上香港音樂流行榜;《分手總要在雨天》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金獎,《相思風雨中》獲得「最受歡迎男女合唱曲獎」,《暗戀你》獲得IFPI國際歌曲大獎,張學友憑藉該專輯獲得香港藝術家年獎流行音樂男歌手獎,但是放大招的還在後面。
《吻別》,真正讓張學友踏上封神之路的神曲,這張專輯當年的銷量就超過400萬張,並打破多個地方的唱片銷量紀錄,如在臺灣地區的銷量達到136萬張,打破臺灣地區的唱片銷量紀錄,此外這張唱片還打破了華語唱片在新加坡的銷量紀錄。從現在的統計可以看到當年這首歌的火爆。
1993年第十六屆十大中文金曲IFPI國際歌曲大獎《吻別》歌曲
1993年TVB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吻別》歌曲
1993年TVB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吻別》歌曲
1993年TVB十大勁歌金曲最佳作詞《吻別》歌曲
1993年叱吒全球華語唱片銷量冠軍《吻別》專輯
1993年第一屆十大本地金心情歌鑽石大獎《吻別》歌曲
1993年第五屆臺灣金曲獎龍虎榜年度銷售第一名《吻別》專輯
1993年第五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吻別》歌曲
1993年第五屆臺灣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吻別》歌曲
1993年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歌曲《吻別》歌曲
1993年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大碟《吻別》專輯
1993年新加坡醉心金曲最佳金曲《吻別》歌曲
1993年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吻別》歌曲
眾所周知,上世紀的香港樂壇大部分歌曲都是「拿來主義」,尤其是拿日本歌曲來填詞成為了習慣,張學友的第一張專輯《Smile》中的《情已逝》就是翻唱日本歌手來生孝夫的グッドバイデイ,第二張專輯《遙遠的她AMOUR》中的主打歌《遙遠的她》也是谷村新司的,後來由潘源良填詞學友哥唱的,當然這不只是張學友,而是整個港臺樂壇都盛行的,尤其是在香港。
用殷文琦的話來說是這樣的:當初可能公司會這樣想,因為音樂不限於國界,只要是好的音樂我們就會搜集起來,看看能不能產生不同的反響,整個概念雖然不是我主導,但我想公司應該會有這種想法,打開音樂的地域性,讓更多不同的東西一起(碰撞),可能有日本歌,還有其他國家的歌曲,從華人市場(反響)來看,成績也蠻好的。
而殷文琦正是張學友第五張專輯《吻別》的製作人,而同名主打歌《吻別》的曲也就是殷文琦寫的,這張專輯中仍然有四首歌是日本的曲,如片山圭司的《一路上有你》等,只有三首歌是新做的,而最為經典的《吻別》就是純原創,殷文琦譜曲何啟弘填的詞,學友哥一唱瞬間紅遍整個華人圈。
然而《吻別》並不是為了張學友而專門製作的,這首歌算得上是電影歌曲和流行歌曲結合的產物。殷文琦後來說:「因為那時候有部電影很紅《末代皇帝》,請了日本一個配樂大師坂本龍一,我非常喜歡他的作品,我想中國人有沒有所以辦法做出類似這樣的配樂出來,所以我想像《末代皇帝》的劇情來創作一段音樂,起先是這樣玩一段音樂的,並不是我針對張學友來寫了一首歌。」曲早在88年就已經寫好,然而正是妙不可言的機緣在五年後等到了真正適合它的「歌神」。
後來殷文琦提到這首歌爆紅後對自己寫的歌被張學友唱紅後的感動:我肯定是很開心的,其實有一種莫名的榮耀感,不管到哪兒人家都會說「殷老師,現在在放你的歌」,很開心,我覺得我的運氣真的很好,找到一個這麼好的歌手,把這首歌詮釋到了我心裡想要表達的極限,也許換一個人只能唱到80分,80分的話可能就不會在市場上造出這樣的氣氛。而張學友把這首歌演繹到了100分。《吻別》是我這一輩子最難忘、最有價值的創作。
十一年後的2004年,國際知名流行樂團邁克學搖滾(簡稱MKLR)的翻唱該曲並收錄於專輯《Take Me to Your Heart》,從而使該曲風靡全球。很多人又在懷疑這首歌到底算不算華語樂壇原創,曲作者殷文琦明確的證實了《吻別》就是華語樂壇的原創。當然殷文琦也表示:「我覺得音樂基本上不需要有國界,很多中國民樂常常也可以在金色大廳做表現,國外很多很好的藝人也會進入中國來表演,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交流機會,把雙方在音樂上的想像空間做了再一次的提升。」
二十多年來,《吻別》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華語樂壇經典,而歌神張學友依然屹立不倒,常青樹般的在樂壇常青。然而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可以說這位「香港四大天王」中真正的實力派一生致力音樂後的成功也是來之不易的,最後一樣用殷文琦的話來結束這篇對「四大天王」「歌神」張學友《吻別》的文章:我覺得剛好是他的努力、他的投入,不只是音樂,包括其他方面,這是一種人生態度最後的展現吧,因為人必須要努力耕耘,有些人努力耕耘不見得會有收穫,但是學友努力耕耘了確實有收穫,他也值得這份收穫。
原創作品,喜歡請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