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玻利維亞總統大選結果出爐, 玻利維亞最高選舉法院公布的數據:莫拉萊斯(現任總統)獲得46.86%選票,超出對手梅薩(前總統)10.13%。
根據該國憲法,莫拉萊斯贏得了2019大選。因為投票結果符合兩個條件:
一,得票率超過40%。
二,領先優勢超過10%。
10月25日,最高選舉法院宣布:莫拉萊斯當選玻利維亞總統。
同一天,美國拉上幾個南美國家發表聯合聲明:美國等美洲國家嚴重關切此次大選過程中的異常狀況,呼籲莫拉萊斯與梅薩舉行第二輪選舉。
這很容易讓人回憶起2004年烏克蘭大選,美國也是拒絕承認亞努科維奇獲勝,要求他與尤先科重選一次,並通過製造街頭暴力,達到了這一目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0月底向莫拉萊斯發去賀電,祝賀他當選總統。
中國外交部在10月28日表示:中方尊重玻利維亞人民的選擇,尊重玻利維亞大選結果,希望玻利維亞有關各方依法和平解決分歧,保持社會穩定。中方也呼籲國際社會尊重玻利維亞主權,尊重玻利維亞人民自主作出的選擇,不要幹涉玻利維亞內政。
中俄與美國的態度截然不同:中俄尊重玻利維亞人民的選擇(得到法律認可的計票結果),美國希望得到一個它想要得到的選舉結果,如果計票結果不符合美國想要的結果,那麼美國會讓它再「民主」一次。
得到外部支持的玻利維亞反對派,拒絕承認選舉失敗,從10月22日開始,反對派發起的街頭運動蔓延到了九個省份,並演化成了持續暴亂。
面對國內外的壓力,玻利維亞同意由「美洲國家組織」代表在10月31日重新核實投票結果。
但是封存在各地法院大樓中的選票資料被反對派燒了很大一部分,導致重新計票失去了操作可能性。
莫拉萊斯沒有像智利政府那樣出動軍隊平息暴亂,而是希望與梅薩領導的反對派舉行談判。
但梅薩宣布拒絕談判,要求重新舉行一次全國大選。
據最新消息,莫拉萊斯剛剛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宣布:「我決定進行新的選舉。」
莫拉萊斯為什麼要讓步?畢竟這樣做風險非常大,主要原因有:
一,暴亂正在升級,軍隊稱保持中立,而警察部門有分裂跡象。
二,他的票倉在農村和印第安人部落,只要穩定基本盤,還可一搏。
三,再拖下去,美國可能在玻利維亞複製一個瓜伊多,整個國家將陷入長期政治僵局。
11月6日,支持現任總統的溫託市女市長帕特裡夏·阿爾奇,被一夥暴徒從市政廳拖出,赤腳遊街,身上被塗滿紅漆,頭髮也被強行剪下,並被強迫跪在地上簽署了辭職聲明。暴徒們還燒毀了她的市政廳辦公室。
女市長被凌辱了幾個小時後,最後才被警察救出,現在躺在醫院,從她的遭遇可以看出,玻利維亞很難說還存在法律秩序。
而在11月4日12時48分(北京時間11月5日0時48分),莫拉萊斯總統乘坐的的ЕС-145直升機從科爾基裡飛往奧魯羅地區時,尾槳突然發生故障,幸好駕駛員經驗豐富,成功迫降。
昨天反對派已經攻佔了國家電視臺(BTV)和國家廣播電臺(RPN),不利於反對派的節目中斷播出,這樣就比較「言論自由」。
在幾乎同時發生的兩場南美暴亂中,美國採取兩套標準:
默許智利總統皮涅拉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出動軍警維護秩序,支持智利通過《禁蒙面法》等一系列法案。
對玻利維亞政府則採取政治和輿論雙重高壓,呼籲莫拉萊斯對反對派保持克制,並要求他為動蕩承擔責任(主動下臺)
作為南美地區碩果僅存的左翼政權之一,莫拉萊斯成為美國的眼中釘,也註定不會被美國放過。
如果想了解這場南美風暴,就需要簡單了解一下舞臺上的幾位主角:
卡洛斯.梅薩,反對派領袖, 2003年10月17日—2005年6月9日曾任玻利維亞總統。
原先他是美國扶持的桑切斯政權副總統,當桑切斯因出賣天然氣利益給美國,導致全國動蕩,民心盡失後,美國拋棄了他。
作為副總統的梅薩果斷反水,與桑切斯劃清界限,最終桑切斯帶著幾位部長逃亡美國邁阿密,梅薩根據憲法成功轉正。
玻利維亞被稱為「坐在金山上的乞丐」,僅天然氣儲量目前就探明有1.5萬億立方米,僅次於委內瑞拉,還有極為豐富的金屬礦產資源。
美國在90年代將玻利維亞變成了「新自由主義」第二個南美試驗場(智利之後),扶持願意實施全面私有化政策的政權。
2002年,桑切斯政權將天然氣等資源開採權交給了美國的泛美能源公司,英國天然氣集團以及西班牙的雷普索爾公司,三家再組成「太平洋天然氣集團」,投資80億美元準備修建一條從瑪格麗塔油氣田通往智利輸氣管道,再從海路運往美國或墨西哥。
經過中間人層層差價盤剝,留給玻利維亞民眾的利益分成只有18%,而美英公司拿走了70%以上。因此,桑切斯政權被認為是賣國政權。
而且智利與玻利維亞有世仇,智利與秘魯交界處的沿海地區,就是玻利維亞在1879年與智利戰爭中失去的,變成了一個內陸國。把管道出海口設在智利,壯大了智利的實力,民眾情感上接受不了。
2003年爆發了推翻桑切斯運動,桑切斯則是一個「美國人」,他三歲就生活在美國,豪門家族,基督徒,20歲左右回到玻利維亞,創立「南方礦業公司」,並汲足影視,地產,能源領域,富可敵國。1993年進入政壇,在美國大力支持下,兩度出任總統。
2003年8月,因天然氣問題,城市中產先起來反對桑切斯,9月2日,印第安人領袖基斯佩領導農民工會舉行大規模示威,阻止管道施工。9月5日,莫拉萊斯領導另一支農民力量(古柯種植業)也起來反對桑切斯。
美國在9月23日宣布給予玻利維亞政府6300萬美元援助,力挺桑切斯,在得到美國明確支持後,桑切斯升級了鎮壓強度,10月12日在首都附近的埃爾阿爾託市,警察槍殺了26名抗議者。
此事引發的全國反桑切斯運動,被稱為「十月革命」,13日軍隊再次宣布支持政府,但實際上軍隊已經在放任反抗民眾湧入首都拉巴斯。
10月14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支持桑切斯為恢復秩序所作的努力。
10月15日,拉巴斯全城癱瘓,民眾包圍了總統府,警察倒戈。
副總統梅薩成了美國唯一的選擇,梅薩果斷倒戈,10月17日下午,被美國迅速拋棄的「美國人」桑切斯帶著國防部長,內政部長,衛生部長登上武裝直升機逃離總統府。
當晚,梅薩以順位接班人地位,成為玻利維亞新總統。
埃沃·莫拉萊斯
貧民出身,也是南美毛澤東思想追隨者之一,在2007年採訪中,他就稱自己從青年時代就讀了不少《毛選》文章,非常敬仰毛主席……
1997年他加入了左翼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力量基礎是幾百萬種植古柯的農民。政治路線圖:從農村包圍城市。
同時,他是印第安土著的身份,而玻利維亞是一個印第安人口佔絕大多數的國家。
2003年嶄露頭角後,他就成了美國心中最大的憂患,因為他主張將天然氣和礦產資源國有化。
經濟上,他如果上臺,將損害美國企業利益。
政治上,他將與委內瑞拉查維茲,巴西盧拉等形成南美左翼反美聯盟。
為了打擊莫拉萊斯,美國選擇了將他關進監獄的手段,但沒有成功,只是將他的議員身份剝奪。
「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則在不斷壯大,農村古柯種植者都在支持莫拉萊斯。古柯是毒品古柯鹼的原料,也是玻利維亞,秘魯等國的傳統經濟作物,生活必需品。
美國政府以掃毒為名要求桑切斯和梅薩政府剷除古柯作物,但承包土地,收購古柯的也是美國老闆。農民無法理解美國政府與美國企業完全相反的做法。
反美情緒+印第安人反對「白老鼠」情緒+資源國有化呼聲,是莫拉萊斯在2005年拿下54%選票贏得大選的最重要因素,2010年他的得票率是64%,2015年是61%。
而且玻利維亞「民主」化是按照美國公式改造的,總統制,三權分立,定期大選。美國指責莫拉萊斯不「民主」,那又何必選舉?
梅薩兩年時間就倒臺,就是因為過於親美,他之前答應將天然氣開採收益(稅)從18%提高50%的主張,得到了城市中產的支持,他支持率最高峰值為61%。
但美國連50%都不給他,這導致梅薩政權處於兩面夾擊狀態:
一,美國企業認為自己受到了損失,要求按合同的18%分配給玻利維亞。
二,民眾覺得50%還是遠遠不夠,紛紛莫拉萊斯的國有化主張。
2005年6月6日,內外交困的梅薩垮臺,由大法官羅德裡格斯出任臨時總統。
莫拉萊斯上臺後,兌現了承諾,收回天然氣,礦產資源。
2005年以來,玻利維亞經濟增長率連續十年保持在5%左右,今年下降到4%,但仍是南美首位,堪稱經濟亮點,這與它加強與中國合作分不開。
今年7月29日,由三峽集團承建的玻利維亞聖波公路項目竣工交接儀式,貝尼省聖伊格納西奧市舉行,公路當天正式啟用,莫拉萊斯出席。
社會穩定,經濟增長良好,基礎設施建設逐漸落實……就在這時,卻出現了政治動蕩。
選舉已經結束,美國還想重選一次,等於是鼓勵反對派繼續暴亂。
玻利維亞局勢現在極為混亂,軍隊並不在莫萊拉斯手中,儘管還保持中立,但走向難以預料。
看來,玻利維亞的「民主」得三局兩勝了,要是梅薩他們再選不上,搞不好還得七局四勝,十一局六勝……這是斯諾克撞球錦標賽?
不知道美國2020大選是否也可以採取這種「民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