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獲金牌30枚,南京佔一半,2020中學五大學科競賽蘇北不如江南

2020-12-22 城事風雲

江蘇得名於江寧府(南京)和蘇州府之合稱,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這個省份一直英才輩出,被指為才子佳人之地。江蘇經濟發展得不錯,南京更是經濟高度發達的長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城市之一,處於交通樞紐之地,是四大古都中唯一的江南城市,戰略地位突出,文化底蘊深厚。

南京是世界文學之都,同時也是科教名城。其中,南京的高等院校體系發達,總體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優質高校資源位居全國第三位。

南京發達的高教體系和其堅實的基礎教育不無關係,在前不久的中學院士人才培養15強中,南京中學出的院士人數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學校數量和上海持平,並列第一。大城市基本如此,經濟發達帶動教育興盛,南京家長一直都是全國最重視教育的家長群體之一。

如果說院士培養尚且還有底蘊的歷史因素的話,那麼,2020年全國五大學科競賽獲金牌人數則足可見當今南京中學生之強悍。

南京

在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金牌榜單上,南京有兩所學校上榜,獲金獎數量15枚,佔江蘇半壁江山。如果把南京單獨來看,可在全國省份中排第14位,僅比福建全省少一枚。南京自古以來就是大城市,富裕繁華之地,物華天寶的寶地,虎踞龍盤的形勝之地,此等底蘊可見一斑,時至今日仍經久不衰,傲立於群雄之中。

作為經濟發達的北京和上海,教育更是發達,均以一市之力位居前十,京滬兒童從幼兒園起就是智力、財力、家庭社會地位等的綜合比拼,其拔尖者的水平可想而知。

重慶相當於一個省的規模,但儘管如此,這樣的獲獎規模還是可以想見長江流域英才真的不少。同樣是作為直轄市的天津,人口是南京兩倍,獲獎數量卻只有南京的五分之一。

不過,號稱教育大省的江蘇總體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不僅沒有到浙江、湖南兩大英才之省的一半,甚至比不上京滬兩個城市。如果去掉南京,單獨看擁有7200多萬人口的江蘇「十二太保」,其金牌總數15枚和湖南(人口6918.4萬)、浙江(人口5850萬)的67枚相比仍然讓人大跌眼鏡,所謂的「教育大省」有些名不副實。

也有人說,之所以會如此,和江蘇過去十多年的高考模式有關。但仔細觀察在江蘇備受重視的數學一科,其獲金牌也只有7枚,不如浙江、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四川六省市,和重慶市持平。可見,和高考模式因素關係真的不大,真的該好好反思了。

江蘇很多網友現在動輒「蘇大強」、「大太保」,沉醉在迷夢之中,看不清大勢,即隨著經濟地理的轉移,江蘇固有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在開放之初外向型經濟加成下的紅利優勢逐步消耗殆盡。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教育又是發展的根本,以後是智力經濟的時代。江蘇現在尚有很多優勢,但是看事情要看趨勢,不能只看眼前,有些人真的該清醒清醒了。

關於明年江蘇加入全國卷以後,和其他省份考生的比拼,鹿死誰手還未可知,現在早就不是二十年前了。

歡迎對城市話題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本號哦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