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到北京,馬布裡22年職業生涯在2018年2月11日畫上了句號。從賽前馬布裡踏入球場的那一刻,到比賽中的每一次進球,再到賽後的退役儀式,北京奧體中心裡的六千名球迷,一次又一次為他響起MVP吶喊。對於來自紐約貧民區的馬布裡來說,這也算得上一個完美的結局。
一
18歲那年,史蒂芬·馬布裡當選紐約州「籃球先生」時,他大概不會想到,多年以後,自己人生最後一場職業比賽的發生地,會是與紐約相隔半個地球的中國。
科尼島位於紐約的布魯克林,這裡除了著名的科尼島遊樂場外,還有成片的公房區,也就是貧民區。人生前18年,史蒂芬·馬布裡和父母及六個兄弟姐妹就生活在這裡。
史蒂芬並不是第一個依靠籃球尋找出路的馬布裡,大哥埃裡克1979到1982年是喬治亞大學校隊成員,二哥唐尼大四那年是德州農工大學的得分王,被父親唐·馬布裡稱為「最純粹控衛」的三哥諾曼也在布魯克林的聖弗朗西斯學院打過大學籃球。
可只有史蒂芬,才是被寄予厚望的那個人。從15歲開始,他就是全美各類中學球員排名的常客。美國媒體甚至說他能夠超越馬克·傑克遜和肯尼·安德森,成為紐約出產的最偉大控衛。
就像《紐約,紐約》這首歌裡唱的那樣,「If I can make it there, I』ll make it anywhere(如果我能在這裡立足,其他地方不在話下)」,徵服了紐約的史蒂芬·馬布裡準會覺得,徵服世界這個夢想距離自己沒有那麼遙遠。
二
1996年6月26日,雄鹿在第四順位選下了馬布裡。頭上還戴著雄鹿的帽子,馬布裡在後臺聽到了自己被交易到森林狼的消息。
「天啊,我是森林狼人了。」他開心地說道。
當時在現場的森林狼助理公關經理立刻打電話把馬布裡的反應通知給了球隊的其他管理層。在那之前,沒有幾個球員會因為成為森林狼的一員而開心。
馬布裡其實並不喜歡明尼阿波利斯的嚴寒。1994年,17歲的馬布裡作為美國青年隊一員曾經在明尼阿波利斯參加過集訓。「我恨那個地方。」那時的馬布裡說,「那還是夏天。集訓結束時,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阿根廷了,誰會想到我會說出這種話?」
真正讓馬布裡感到興奮的,是他與凱文·加內特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兩個人從1994年便成為朋友,當加內特在1995年被森林狼選中、馬布裡進入喬治亞理工大學時,兩個人就夢想著在森林狼成為隊友。
那時的馬布裡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與森林狼的緣分,只維持了兩年半時間——就像他不會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效力時間最長的那支球隊,會是地球另一面的北京首鋼。
按照森林狼最初的設想,加內特和馬布裡將成為新一代的馬龍與斯託克頓。在馬布裡的新秀賽季,他與加內特確實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情況在1997-98賽季出現了180度的轉彎。森林狼在那一年與加內特達成了六年1.26億美元的續約,創造了當時NBA的薪金紀錄。加內特的這份合同,不僅間接導致了1998年NBA的停擺,同時直接疏遠了他與馬布裡的關係。
森林狼用這份合同確定了加內特絕對核心的地位,可被定位為輔助的馬布裡卻並不覺得自己和加內特存在實力差距。球隊希望他做蝙蝠俠身邊的羅賓,可他認為自己才是蝙蝠俠。
「人們總說,我應該為了球隊好少拿錢。」馬布裡說,「我不會為任何人少拿錢,那是生意。」
1999年停擺結束後,面對只能開出7100萬美元的森林狼,馬布裡提出了交易請求。
三
2004年1月,尼克斯上任不久的新總裁伊賽亞·託馬斯從太陽那裡交易來了馬布裡。
離開森林狼和加內特的馬布裡並沒有取得自己預想的成功。在籃網的兩年時間,與內線基斯·范·霍恩的球權之爭讓他被貼上了「自私」的標籤。2001年,籃網與太陽完成馬布裡和傑森·基德的互換。當基德帶領籃網衝擊總決賽時,馬布裡的太陽卻總是徘徊在季後賽邊緣。
對馬布裡這個「紐約之子」來說,回到紐約本可以成為他救贖自己的最好機會。2004年1月9日,馬布裡第一次以主隊球員身份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登場。在這座號稱「籃球麥加」的球館裡,尼克斯為馬布裡打出了「歡迎回家」的橫幅。
但尼克斯主場79比111慘敗於火箭。馬布裡在這場比賽裡12投3中,只得到了6分和10次助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從來沒想到會這麼糟糕。」
馬布裡大概不會想到,這場比賽就是接下來五年尼克斯時光的縮影。尼克斯原本寄希望於伊賽亞·託馬斯與馬布裡,希望沉淪多年的球隊能重新走上正軌。可現實是,馬布裡讓自己從小最愛的尼克斯陷入了更大的混亂。
2005-06賽季,馬布裡與主教練拉裡·布朗爆發嚴重衝突,直接導致布朗丟掉工作,《紐約每日新聞》將「紐約最讓人唾棄的運動員」稱號送給了馬布裡。當他上場比賽時,迎接他的是紐約球迷的漫天噓聲。邁克·德安東尼成為尼克斯主教練後,因為拒絕讓出首發位置,馬布裡被禁止參加球隊的一切訓練與比賽。他與尼克斯的聯繫,只剩下2000多萬美元的合同。
《紐約每日新聞》的老記者丹尼斯·哈米爾曾經採訪過當年還在科尼島亞伯拉罕·林肯高中打球的馬布裡。他在2008年12月15日的文章中寫道:「這一次,』科尼島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了』鑽進錢眼的孩子』。」
四
對馬布裡來說,2009年夏天只能用災難性形容。
7月,馬布裡決定在洛杉磯家裡對自己的生活進行24小時直播。這次直播,直接讓他成為美國各界攻擊的對象。在直播中,他唱著別人聽不懂的歌,發出奇怪的聲音,出人意料的哭泣,甚至為了緩解嗓子疼而吃下凡士林。Esquire美國版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寫道,「馬布裡直播時給人的恐懼感,就像看著羅賓·威廉士進行單口喜劇表演時突然進入瘋狂狀態一樣,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停止用神經兮兮的語調說話。」
更糟糕的是,整個休賽期,馬布裡只接到了來自凱爾特人的一份底薪合同。
13年NBA生涯,馬布裡終究還是從明星淪為棄子。
五
2010年1月與山西籤下合同時,馬布裡在球迷中的形象,和其他來中國淘金的外國球員並沒有區別——除了他曾經在NBA拿過比其他人高得多的薪水,這一「輝煌」的接力棒幾年後又被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接過。他在山西隊打了15場比賽,場均數據接近23+10,但這並沒有讓太原成為他職業生涯中能夠駐足的一站。同年12月,馬布裡在賽季中途加盟佛山隊(現廣州證券隊),可以說,在2011年8月與北京首鋼籤約前,「獨狼」在CBA基本延續了NBA的流浪狀態。
大概馬布裡也沒有想過,加入北京首鋼會成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大轉機。在那之前,他不過是一個希望在CBA延續籃球生涯的落魄NBA球員。加入球隊的第一個賽季就成功奪得CBA冠軍,馬布裡一夜之間成為北京的城市英雄。適時地在公開場合表達定居中國的意願,又成功地打造出了「熱愛中國」的形象。
馬政委、銅像、坐地鐵、工體看國安、愛北京愛中國……這些都是馬布裡2011年後擁有的全新標籤。
在中國這個小心經營個人形象的馬布裡,與美國那個不斷走向自我毀滅的馬布裡,看上去像硬幣的兩面,或者說更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說他「橘生淮南」也好,還是說背後團隊手腕高超也罷,不管怎麼樣,馬布裡神奇地在中國完成了自我形象的重塑。「獨狼」這個曾經被叫得最響的綽號已經被人遺忘,拿到「中國綠卡」的馬布裡,已經成為外國運動員在中國成功的標杆。
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當年在美國沒有實現的一切夢想,在中國都變成了現實。
2018年2月11日,在北京奧體中心體育館打完最後一場職業比賽的馬布裡宣布結束職業籃球生涯,這個結尾並不圓滿,他沒有幫自己最後的東家實現打入季後賽的目標,然而,他過去41年的人生,恐怕早已習慣了這種不圓滿。
22年前,這個曾經笑著來到明尼阿波利斯冰天雪地的男人,一準不會想到,未來20年等著他的會是這樣一段旅程。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體育運動業態與商業地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