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兩次大敗曹操,曹操卻不計前嫌重用賈詡,讓他手下人才濟濟

2020-12-23 騰訊網

在三國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人才之間的優勢是每一個軍事集團崛起所必備的條件。若是沒有人才,那麼就不可能在事業上成功。對此曹操就說一句話:「我從起兵平定暴亂,一直到今天,有了19年時間,每次徵戰必勝,難道只是我的功勞嗎?這其實都是賢能之士的力量。」

在選擇和使用人才上,曹操有著政治家獨特的氣魄,他能夠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就連在宛城之戰中,因為賈詡的參與,讓他的大兒子曹昂和猛將典韋因他而死,曹操還是能夠做到對賈詡禮遇有加,給他很好的優待,這也讓曹操的帳下人才濟濟。其實賈詡在投靠曹操之前,曾經打敗過曹操兩次的。那這兩次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宛城之戰,成為曹操輸得最慘的一次

在董卓死後,郭汜、李傕之所以攻破長安,是因為有賈詡給他們分析天下大勢,並給出相應的對策,才能夠把長安城給攻破,讓東漢就進入一個群魔亂舞的時代,這是賈詡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後來他又兩次打敗當時最大的梟雄曹操。

賈詡在離開涼州軍之後,就給段煨做了幕僚,段煨是賈詡的老鄉,但是段煨表面上對賈詡恭敬有加,可是在亂世當中,不管是誰都是要對身邊的人有所提防的,更何況是賈詡這種特別聰明的,所以段煨就處處防著他,賈詡就覺得在他這裡過得很不自在,所以就跑到了張繡那裡。

賈詡的才華在張繡那裡得到了盡情的施展,對於他為何選擇張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張繡沒什麼壞心思,能很容易的擺布張繡。

要知道曹操一生是身經百戰,他打了很多勝仗,但是在宛城之戰中,成為了他輸得最慘的一次,他的大兒子曹昂和貼身猛將典韋都在這場戰爭中戰死了。曹昂是曹操的庶長子,是劉夫人所生,由由丁夫人撫養長大,是一個文武雙全,品德良好的人,曹操對他很是喜歡,每次打仗都帶在身邊,基本上是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可惜的是死的太早了。

曹操勝利之後,派精兵追殺,讓曹操大敗

曹操在當時是梟雄,實力很強,很少有人能打敗他,能夠打敗曹操的在當時也都是厲害人物。張繡和劉表聯合攻打曹操,對此張繡很高興,覺得能夠去攻打曹操,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這時賈詡在一旁一直勸說張繡,但是張繡卻執意不聽,結果被曹操負責斷後的精銳部隊打敗。

張繡這時對賈詡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認為當初確實應該聽賈詡的話,結果是賈詡又反過來勸張繡,說再次派騎兵追擊曹操,張繡聽了勸說之後,就按照賈詡說的辦,結果是大獲全勝,這次張繡和劉表卻都看不明白了。

賈詡就解釋說:」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卻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雖然兵敗,卻有精銳的部隊來殿後防止追兵,我軍雖然精銳,但卻不能與之相比,所以一定必敗,但是曹操卻急著退兵,一定是許都出了事,打敗我軍之後一定會輕車急速趕回去,我軍可以乘其不備追趕,所以才能夠勝利。「

編者認為賈詡在戰爭中,能夠做到料敵於先,知己知彼,做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充分反映出了他的才華和智謀,雖然曹操因他兩次大敗,但是曹操能夠不計前嫌的重用賈詡,這也讓很多人都願意投靠曹操,讓曹操的帳下人才濟濟。

相關焦點

  • 賈詡善變投降曹操集團,為何沒人說三道四?你細品
    賈詡善變投降曹操集團為何沒人說三道四 賈詡是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三大謀士之一,在三國志當中和荀彧、荀攸並列一傳,儘管後人對此有所詬病,認為他不能和二荀相提並論,但曹氏父子對他卻信任有加,從無改變。
  • 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居然死於一場張繡的詐降計+美女計
    二是賈詡擅長奇計,而且算無遺策。比如賈詡勸張繡在首次追擊曹操失敗後,再次要求張繡追擊,果然張繡就打了個大勝仗,除此之外,賈詡出現在史書中的計策,沒有一個失敗。 所以張繡投降曹操這事,一定是得到賈詡的認可,因為張繡投降,也標誌著賈詡投降,沒有理由賈詡對自己投降不考慮風險和將來的前途,以賈詡的性格來看,他肯定參與了張繡的投降,甚至有可能是賈詡主動謀劃的。
  • 賈詡站出來第一個表示不服
    《三國演義》中神一般存在的諸葛亮,成了眾多三國迷們爭相研究的對象,當然,最後大家的結論是,在當時比諸葛亮聰明有才的人還是很多的,但諸葛亮遇到了真正的好老闆,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很多人猜測,如果諸葛亮投靠的是曹操,那麼或許三國史上就少了這樣一個神奇人物,但是多疑的曹操手下真的沒有人才脫穎而出嗎?低調的賈詡,是如何在曹操強大的疑心病下成功活到76歲高齡的呢?
  • 曹操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在成為曹操的謀主之後,曹操對荀攸的評價,是對所有謀士評價中最完美的:①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②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③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④孤與荀公達週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
  • 曹操臨死前,賈詡3年不出家門,女兒只嫁寒門,3年後發現真高明
    賈詡,涼州第一智者,同時也是三國最長壽的頂級謀士。他與郭嘉、荀彧不同,並非曹操的心腹知己。而且細說起來,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典韋的死,賈詡也有一份責任。但就是這樣險惡的關係,聰明過人的賈詡,還是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安穩度過了晚年。這種匪夷所思的結果,和賈詡自私自利、善於自保的性格脫不開關係。
  • 張繡殺了曹昂、典韋等人,曹操為何不計前嫌,更加重用他呢?
    當張繡再次投降曹營的時候,他不但沒有追究其之前的過錯,反而不剝奪張繡的軍馬,甚至還與他結為了兒女親家。那麼!面對殺死典韋與曹昂的罪魁禍首,曹操為何會如此的厚待呢?曹操是一個囊括天下,縱橫九州,不拘小節的雄主。他的一切利益,都只能建立在集團之上,只要對集團有利的事務,他完全可以摒棄掉個人恩怨。
  • 三國殺:典韋賈詡張繡三人的恩怨情仇
    這個主公自然就是曹操了,感覺三國故事沒幾個不和曹操有聯繫。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 當時,曹操被圍攻,曹操被護送逃跑,典韋則留下擋住這群敵人。最後被射成刺蝟而死。 因為這裡我們提一個民間擴展包「惡」,裡面有神典韋
  •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賈詡早年舉孝廉出身,起家郎官。進入武威郡守張奐帳下,成為軍司馬董卓(三國志-魏書-董卓傳)部將。董卓死後,先後依附於李傕、郭汜、段煨、張繡,兩次獻計打敗曹操(三國志-魏書-太祖本紀(上)),跟隨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力主決戰。赤壁之戰前,主張安撫百姓,反對勞師動眾討江東,沒有得到採納。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獻上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一舉平定關中。
  • 張辰昔|評說《三國》人物 賈詡
    賈詡第一次登上了大舞臺,冷靜的提出對策,在董卓遇難僅僅兩個月後,涼州人重新攻回長安。當李、郭二人成功後欲封賈詡為"尚書僕射",他堅決推辭了。"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詡頗有自知之明。賈詡在混戰之初曾勸阻李傕,而李傕不聽,但他亦未轉投郭汜,而是積極參與策劃漢獻帝劉協東歸。在李傕追擊東歸隊伍時,賈詡亦有隨從,並在東歸進行時及時勸阻李傕洩憤屠殺朝廷大臣。這讓賈詡傷透了心,脫離李傕,轉投屯兵於華陰縣的涼州人段煨。段煨為人猜忌多疑,更擔心賈詡會奪其位,表面上對賈詡畢恭畢敬,精明的賈詡也能看出危機所在,他愈發難安,想尋找新的出路。
  •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可見,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賈詡總能對當前形勢做出準確的預判,從而做出最有利的選擇。5 獻計張繡,敗兵取勝為了抵抗曹操,賈詡勸說張繡與劉表和好。此後,在曹操討伐張繡的過程中,張繡採用賈詡的計謀屢敗曹操,讓曹操損失慘重。有一天早上,曹操突然退兵而去,張繡要親自追擊,賈詡說:「不能追,追必敗。」張繡不聽,率兵追擊,大敗而回。
  • 賈詡:聰明的活到了壽終正寢
    董卓死後,先後依附於李傕、郭汜、段煨、張繡的謀士,兩次獻計打敗曹操,跟隨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力主決戰。赤壁之戰前,主張安撫百姓,反對勞師動眾討江東,沒有得到採納。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獻上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支持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後,拜太尉,冊封壽鄉侯。
  • 宛城之戰(上):曹操拿下宛城,投奔張繡的賈詡是如何成為毒士的
    首先,他將目標指向了宛城的張繡。有人就會問了,為啥是張繡呢?這主要跟劉表和宛城的地理位置分不開關係。首先,宛城距離許都只有二百公裡,是許都西面的門戶,其地理位置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個時候,宛城正好是劉表的,令曹操擔心的是,萬一啥時候劉表趁著自己外出徵戰的機會偷襲自個兒的大本營,那不就完了嗎?
  • 賈詡是第一「毒士」,他的計謀無不惡毒,為何活到77歲而善終?
    ,然而朝中的大臣便密謀殺掉董卓,為首的司徒王允利用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最終除掉了董卓。,但是曹操出奇兵打的這二位丟盔棄甲,等到回來之後,賈詡勸諫張繡,此時在追上曹操定可以獲勝,張繡不解,賈詡說,你們剛開始追擊,曹操肯定會留下精銳斷後,但是現在不同,你們都敗回來了,他肯定沒有防備,此時去,肯定能勝,果不其然,張繡大敗曹操。
  • 他才是曹操擊敗袁紹的首席謀士,卻是曹操五大謀士裡名氣最小的
    文|夏彥(讀史專欄作者)大家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分別是荀彧、郭嘉、賈詡、荀攸、程昱(二荀郭賈程)。這五個人在曹操剪滅各方勢力、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五個人裡邊,名氣最大的當屬「王佐之才」荀彧,他屬於張良一樣的人物,在後方運籌帷幄,保障前線軍隊的吃喝拉撒,是曹操的國務院總理、內政部長兼曹軍後勤部長。
  • 三國時期賈詡,智計無雙才能不輸諸葛亮,三國時期最長壽謀士之一
    賈詡出身儒家正統,武威郡賈氏一族聲名在外,從西漢到東漢時期,賈氏一族外出為官者不勝凡幾,而賈詡也算是少年成名,當時名震武威郡,甚至就連當時武威郡的名士閆忠都讚嘆賈詡的才華,說賈詡以後必然是能夠成為比肩張良一般的存在,這一評價在那個時代不可謂不高,畢竟張良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開國謀士,在那個時代的文人眼中,就如同神明一般的存在。
  • 此人乃三國前五謀士,若曹操聽其言,天下早已歸曹
    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然而有一人中途投奔,頻繁獻計,曹魏歷史上的每一次轉折,都有他在幕後推動的身影。一生算無遺策,明進退,得善終,那就是被後人稱為毒士的賈詡。賈詡,字文和,今甘肅武威人。建安十三年,曹軍兵不刃血的攻下荊州,曹操想趁機順流而下江東,而賈詡卻進言:「如今曹軍兵鋒極盛,威名遠揚,只需讓江東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必能使江東稱臣,無需再動兵戈。」可曹操偏偏不聽,執意要東進,結果碰上了孫劉縱火隊,再赤壁大敗,兵馬死傷殆盡,剛到手的荊州也丟了。假若此時曹操聽取了賈詡的建議,保存了實力的同時又能秣馬厲兵虎視江東,孫權和劉備是否還有機會割據天下呢?
  • 郭嘉的「十勝十敗」,賈詡的「四勝論」,誰更勝一籌?
    荀彧看後,先以劉邦、項羽二人強弱之勢為例,勸慰曹操,接著為了以安曹操之心,後又提出了「四勝四敗」之論。據《三國志·賈詡傳》記載,賈詡也曾為曹操提出過「四勝論」,原文: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並出,圍擊紹三十餘裡營,破之。
  •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的4點職場法則!
    張繡從來聽賈詡的話,蒙了半天也著急:「先生,這袁強曹弱,咱們和曹家還有仇,怎麼把袁家的人趕走呢?」賈詡說,對啊,正因為袁強曹弱,我們才選擇曹家喲。他分析:一、袁紹才大氣粗,咱們這點人力物力到他手上,他未必瞧得上。反過來曹操正缺少人手,我們加入,此消彼長,曹操這樣的聰明人歡迎來不及,一定對我們特別優待。
  • 為什麼評價賈詡為「毒士」,來看看他一言亂天下的操作
    董卓集團失敗之後,賈詡陸續依附過李傕、段煨、張繡等人董卓餘黨,當然賈詡本身就是一個董卓餘黨。而在曹操和袁紹相爭的時候,賈詡力勸張繡投降曹操,也就洗去了董卓餘黨的標籤。 賈詡在之前的經歷中,有過很多決策或者計謀,尤其是輔佐張繡時期,兩度擊敗曹操的軍隊,可謂是一個智計之士;在投降曹操之後,賈詡也有很多經典的奇謀。
  • 程昱是曹操手下唯一被封將軍的謀士,但因殘忍的性格,未得到重用
    荀彧、荀攸、郭嘉、賈詡和程昱被譽為曹操的五大謀士,在這五大謀士中,程昱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但是,當你細讀史書時,你會發現程昱是曹操五大謀士中唯一有兵權的謀士,在曹操手下擔任過奮武將軍,在那個戰爭頻發、缺醫少藥的年代,程昱一直活到80歲才去世,去世後被追封為車騎將軍,其一生擔任的都是武職,但是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程昱卻是個正直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