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人才之間的優勢是每一個軍事集團崛起所必備的條件。若是沒有人才,那麼就不可能在事業上成功。對此曹操就說一句話:「我從起兵平定暴亂,一直到今天,有了19年時間,每次徵戰必勝,難道只是我的功勞嗎?這其實都是賢能之士的力量。」
在選擇和使用人才上,曹操有著政治家獨特的氣魄,他能夠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就連在宛城之戰中,因為賈詡的參與,讓他的大兒子曹昂和猛將典韋因他而死,曹操還是能夠做到對賈詡禮遇有加,給他很好的優待,這也讓曹操的帳下人才濟濟。其實賈詡在投靠曹操之前,曾經打敗過曹操兩次的。那這兩次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宛城之戰,成為曹操輸得最慘的一次
在董卓死後,郭汜、李傕之所以攻破長安,是因為有賈詡給他們分析天下大勢,並給出相應的對策,才能夠把長安城給攻破,讓東漢就進入一個群魔亂舞的時代,這是賈詡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後來他又兩次打敗當時最大的梟雄曹操。
賈詡在離開涼州軍之後,就給段煨做了幕僚,段煨是賈詡的老鄉,但是段煨表面上對賈詡恭敬有加,可是在亂世當中,不管是誰都是要對身邊的人有所提防的,更何況是賈詡這種特別聰明的,所以段煨就處處防著他,賈詡就覺得在他這裡過得很不自在,所以就跑到了張繡那裡。
賈詡的才華在張繡那裡得到了盡情的施展,對於他為何選擇張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張繡沒什麼壞心思,能很容易的擺布張繡。
要知道曹操一生是身經百戰,他打了很多勝仗,但是在宛城之戰中,成為了他輸得最慘的一次,他的大兒子曹昂和貼身猛將典韋都在這場戰爭中戰死了。曹昂是曹操的庶長子,是劉夫人所生,由由丁夫人撫養長大,是一個文武雙全,品德良好的人,曹操對他很是喜歡,每次打仗都帶在身邊,基本上是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可惜的是死的太早了。
曹操勝利之後,派精兵追殺,讓曹操大敗
曹操在當時是梟雄,實力很強,很少有人能打敗他,能夠打敗曹操的在當時也都是厲害人物。張繡和劉表聯合攻打曹操,對此張繡很高興,覺得能夠去攻打曹操,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這時賈詡在一旁一直勸說張繡,但是張繡卻執意不聽,結果被曹操負責斷後的精銳部隊打敗。
張繡這時對賈詡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認為當初確實應該聽賈詡的話,結果是賈詡又反過來勸張繡,說再次派騎兵追擊曹操,張繡聽了勸說之後,就按照賈詡說的辦,結果是大獲全勝,這次張繡和劉表卻都看不明白了。
賈詡就解釋說:」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卻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雖然兵敗,卻有精銳的部隊來殿後防止追兵,我軍雖然精銳,但卻不能與之相比,所以一定必敗,但是曹操卻急著退兵,一定是許都出了事,打敗我軍之後一定會輕車急速趕回去,我軍可以乘其不備追趕,所以才能夠勝利。「
編者認為賈詡在戰爭中,能夠做到料敵於先,知己知彼,做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充分反映出了他的才華和智謀,雖然曹操因他兩次大敗,但是曹操能夠不計前嫌的重用賈詡,這也讓很多人都願意投靠曹操,讓曹操的帳下人才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