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千呼萬喚始出來,微信「暗黑模式」終於上線。「暗黑模式」對公眾號排版有哪些影響?作為運營者,我們要注意什麼?
作者 |Ceci
微信iOS版「深色模式」的上線又叒叕引起了一陣騷動。安卓的用戶也不用著急,據最新消息,目前微信安卓版本的暗黑模式也已灰度測試完畢,即將全量上線。
so,在微信「深色模式」完全普及前,作為運營者,我們有必要關注一波可能對公眾號產生的影響。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分析:
1、公眾號封面圖
2、正文配圖
3、正文內小標題
4、正文字體顏色
5、分割線及引導圖標
6、正文背景圖
公眾號封面圖
1、封面頭圖黑色的不明顯。
點擊顯示對比圖
▼
可以看到,如果你的封面圖是黑色的話,深色模式下在信息流裡幾乎和背景融為一體,意外有種3D的效果?所以如果想要在信息流裡面突出一些,暗黑色系的封面圖要慎重一點了。
2、次條封面圖會顯示白邊。
點擊顯示對比圖
▼
不少公眾號會把次條弄成圓形或者別的形狀,在一般模式下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一旦切換到深色模式,多餘的白邊就跑出來了……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回正方形的封面小圖,或設計別的有圓形效果的圖案。
正文內配圖
1、公眾號頭圖
很多公眾號頭圖都是一張白色底的圖片,上面設計了各種公眾號logo和介紹語,因為背景與公眾號界面顏色完全融合,所以為了省事兒,很多運營者或設計師都直接導出一張帶白色底的jpg或gif圖片。
但如今打開了「深色模式」,白底照片在黑色背景下原形畢露,亮度的差異使其尤為突兀,原本舒適的排版大打折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白底去掉,將頭圖導出為png的格式;而gif圖在設計伊始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不然後面再去摳圖就很麻煩了。(別問我為什麼知道)
除了白底」亮眼」,許多公眾號的頭圖也「摳不乾淨」。
點擊顯示對比圖
▼
「深色模式」除了是公眾號編輯的惡夢,還是設計獅作品的「照妖鏡」,一不小心就是大型翻車現場。很多細節上的摳圖問題暴露無遺,不想扣雞腿的設計獅們可能要細心細心再細心了。
摳到一半,估計是著急搶口罩去了。
2、文中圖片加白邊或陰影
點擊顯示對比圖
▼
正常模式下,加了白邊的截圖會使文章看起來更整潔。但「深色模式」下的白框變成了黑框,不難看且還有些許鏤空邊框的視覺差,大家可以視情況使用。
不少運營者在排版的時候為了美觀,會對截圖素材添加「陰影」,但這樣的圖片在暗黑模式下會顯示成白邊,活生生變成一個帶光暈的「發光體」。當用戶在暗黑模式下沉浸閱讀時,突然滑到一張亮度過高的圖片,體驗感受可能會扣分。
正文小標題
1、小標樣式變白,最好去白底
和頭圖一樣的問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去白底,去白底,去白底。
2、小標顏色儘量避免灰、黑色
點擊顯示對比圖
▼
灰色、黑色類的小標樣式在沒有淺色邊框包裹下會在」深色模式「下「隱身」,就著微弱的屏幕光,如果缺少顏色較淺的元素,用戶會看得很吃力。還是建議儘量避免選取大面積灰色或黑色的小標樣式。
字體顏色
1、正文字體避免選灰度過於淺或過深。
暗黑模式下淺灰色的字體容易與背景融為一體,字體沒有亮度很難看清;過黑的也會顯得刺眼。
2、帶有螢光的字體顏色會顯得比較刺眼
點擊顯示對比圖
▼
平日裡,顏色飽和度較高的文字會更容易吸引用戶注意,但是在「深色模式」裡亮眼變成刺眼,而且給人以螢光感,選擇飽和度較低的文字是較為保險的做法。
3、整體配色問題
對於偏愛多種顏色排版的編輯來說,「深色模式」打亂了其基於白色背景的配色組合,色彩的搭配變得更難掌控。趁此機會減少多顏色同時使用,轉型簡潔的畫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