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的石浦漁港,在我看來還是個不錯的地方。至少比舟山沈家門要好——沈家門三十年前我去過的,那時一灣的漁舟,撲面腥風,像個漁港,而現在的沈家門,兩岸建起了高樓,漁船不見了,一副大都市的模樣,著實讓人掃興。
石浦漁港,又名荔港,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為"月牙"狀封閉型港灣,面積27平方公裡,水深4—33米,可泊萬艘漁船,行萬噸海輪,港內風平浪靜,是東南沿海著名的避風良港,兼漁港、商港之利,系全國四大漁港之一。
石浦古城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人稱"城在港上,山在城中"。
石浦是中國最早海洋漁業發祥地之一,秦漢時即有先民在此漁獵生息,唐宋時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漁商埠,海防要塞,為浙洋中路重鎮。
1991年,石浦老街被列為省級文化街區,保護範圍為22.3公頃。至今得到保護和旅遊開發的為中街、碗行街、后街部分,總面積約5公頃。老街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建築群,面積近10萬平方米,全城區19路36弄,古街有6條。
石浦,600餘年的漁港古城,世世代代以海為生,蘊涵了豐富而廣博的漁文化和漁風情。儘管時代變遷,但走在石浦老街上,明清建築依舊醒目,漁賈文化仍然清晰。
石浦鄰近,海中有一花岙島,地貌雄奇。
花岙島別名大佛島、大佛頭山,位三門灣口東側、石浦鎮西南約14公裡處,北近高塘島。由於交通不便,以前去的人不多。
花岙島以自然景觀為主,素有"海上仙子國、人間瀛洲城"之稱,懸壁陡峭,巖石柱頗多,號稱"石林",巖層或巍然挺拔,或斜倚橫僕,尤其是海蝕地貌景觀堪稱東南一絕。
宏偉壯麗的萬柱崖、琳仙嶼,神奇的洞穴,雄偉的大佛頭山,奇特的大小岬山,這些刀削斧劈般的巨石,在別處是很難見到的:
海風習習,大浪淘石,直插雲霄的摩天石柱氣勢雄偉壯觀地屹立著。這種火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現象,屬於世界上三大火山巖原生地貌之一。
花岙島地質遺蹟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價值,且保護狀態良好,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優良,是個天然的地質公園。
明清鼎革之際,花岙島是東南沿海抗清據點之一,著名民族英雄張煌言聚兵處。張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張煌言堅持抗清達19年之久,後就義在杭州。在這位傳奇人物曾經駐足的花岙島,今尚有二處遺址:一距雉雞山頂200米處的長方形營房遺址,面積7000餘平方米;不遠處山梁還有一塊1300平方米的廣場,似為練兵場地。
自駕車上島需要擺渡,每輛車(含人)70元,約每小時一班,返回最遲17點,回來不用再付錢。上島後車子還要再開一段路才到景區門口,停車費15元。門票40元,網購32元,小孩現場買半票。
這邊相對來說,吃海鮮不算便宜,但是很新鮮。漁家樂不是很多,住宿建議還是住到象山去比較好。
上面的這些圖,是我三年前的印像,有些價格方面的和環境方面的東西,可能已有所變化。
圖遊也是一種旅遊,翻看舊照片,似又聞到了一陣海的腥味,故作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