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同時代應該有不同的發展要求。在三千年前交通不便的時代裡,老子提倡的「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也許是合適的,然而如今得益於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整個地球都連成了一體,如果因為政治因素而拒絕與大國市場的貿易往來顯然是相當不理智的決定。
01
相信大家對中學課本上學到的「蘇武牧羊」的故事還有印象,蘇武手裡拿著逐漸掉光了氈毛的杖叫做「符節」,就相當於今天的護照和籤證。可見出國的憑證那是古來有之,比如商代時叫圭璋,明代時叫文牒。明代人吳承恩所作《西遊記》裡就有唐僧持文牒來往於西方諸國的情節。之所以需要這些憑證,主要目的是為了實行人口管理。尤其是在古代,一國一地的人口數量多寡決定了經濟是否興旺、軍事是否強大,官府也需要靠百姓上交的賦稅來過日子,所以往往也可以從交稅人數與實際人數之比看出一個國家是否正在邁入死亡。
事實上,不但國與國之間來往受限,即使在國內也不是任人隨意來往的。比較顯著的就是明代,朱元璋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規定,比如嚴格施行路引政策,規定百姓必須持有官府批下的路引才能走出家鄉,因此當時整個社會井然有序而死氣沉沉。到了明代後期,官府對民間掌控力度減弱,因此出現了大規模隨意走動的流民。當然,到了如今我國國內正常時期通行是不受限制的,不過百姓想要出國依然要經歷嚴格的審查。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國際之間人口流動的審查很嚴格,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國內的人口,防止出現大規模的移民。而且對於很多發達國家來說,他們其實是不希望接收流民的。發達國家國內擁有很完善的福利機制,凡是國民都能享受到,但這也對其國內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且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政府連為本國國民發福利都頭疼,又哪裡願意其他國家的人移民過來分攤福利呢?所以這些國家往往對籤證的審查十分嚴格,一旦發現審查對象有移民的傾向,就會直接拒絕籤證申請。
02
我國在東亞地區當了幾千年的老大哥。平心而論,我國這個老大哥是很夠意思的,古代時期周圍的藩屬國只要老老實實來朝貢,我國給予他們的回贈價值都是超過他們的貢品幾倍的,而且這些藩屬國一旦有難我國多數時候都是願意提供支援的,這使得我國與一眾藩屬國的關係一直不錯。早前的越南就是這一眾藩屬國之一,且跟我國的關係一向良好。
因為兩國的距離近,越南也有不少風景名勝之所,加上我國人對出國遊玩的新奇感,所以在中國國民兜裡有錢後,很多人都願意在假期去越南逛逛,中國遊客的數量佔了越南所有境外遊客中很大的比重。但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因素,越南卻決定抱緊美利堅的大腿,所以對我國採取了敵視的態度,越南一直不開放對我國的免籤,而是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施行免籤,這種差別待遇是人就能看出其居心。
然而有些好笑的是,越南自以為這樣能讓我國難受,殊不知剛好相反。既然去越南不方便,那我國人可以去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旅遊,區別也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越南而言錢都被別國賺走了。事實上,越南是很需要中國市場的,尤其當地產出的蔬菜水果,如果放棄了中國市場對於其而言將是一場災難。
正是吸取了越南的教訓,西亞地區的阿聯在這方面就很明智。阿聯作為石油起家的國家,國內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猛、基礎設施完善。有了越南這個前車之鑑,阿聯對中國護照實施免籤,讓中國護照進一步升值,方便了我國遊客到阿聯的旅行,阿聯自然也能從中賺到錢。而且得益於護照免籤政策,我國的水果可以出售到當地。要知道阿聯雖然有錢,可是那裡蔬菜水果卻是稀有資源,非常依賴進口,如此就實現了雙贏。
結語
正因為我國與阿聯的友好往來,阿聯如今已經是對華最大水果進口國。我國民眾到阿聯的旅行刺激了他們的經濟,免籤政策也為我國民眾省去了很多麻煩,因此實現了雙贏。其實這才該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方式,而停留在冷戰思想的國家則太過幼稚了。
參考資料: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