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了,過年自然也不遠了。每年過年大傢伙開心的同時,關於孩子的紅包錢管理以及教育,其實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因為這個過程其實很大程度上會對孩子的財商意識造成不少的影響,相信不少人都還記得小時候爸媽是怎麼跟你說紅包錢用去哪裡,「給你交學費」、「大了娶老婆」、「給你買玩具」…等等的不同理由,其實這就是在孩子的財商意識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長大後的消費意識、儲蓄意識等等都與之有關。
所以今年的冬至特約活動,我們和桂二社區聯合開展一場親子財商活動,帶著孩子DIY的同時,還能讓他體驗一把「拍賣」活動,告訴孩子「錢從哪來」、辨別「想要」和「需要以及」識別「價值與價格」
活動開始先讓孩子們化身為「打工人」,去完成DIY存錢罐,賺取工錢。這個過程中,老師會鼓勵小朋友們要學會分工合作,作為新生代的我們,借力和合作是必備的一個技能。
完成工作領取「工錢」後,小朋友們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感悟,上臺紛紛分享道「很難受,工作也太不容易了,以後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知道爸媽平時這麼辛苦,以後要用更好的成績報答他們」、「要多幫爸媽做家務,多關心他們」...
而家長們也是感到非常驚喜,其中一位家長分享道「孩子今年才2年級,但做這個DIY很有主意,一直她在主導,原來她以前在學校學習過,其實孩子們的成長都很迅速,我們稍不留神就會錯過很多,同時我也相信我們的下一代一會比我們更優秀」。
分享完後便進入我們的下一個拍賣環節,檢驗孩子是否學會了想要和需要;
我們拿出了部分孩子們DIY的作品和一些我們提前準備的禮物,讓孩子們可以利用剛才「打工」賺來的錢參加拍賣,從2個銅幣起叫,每一次加價1個銅幣。
不少小朋友都拍到了自己心儀的作品和禮品。
拍賣結束,有些小朋友花光了賺了的工錢,也有不少的並沒有花出去,而是存了下來,存到了我們萬家積分銀行,在下一次活動中讓銅幣去翻倍。
拍賣的過程我們通過孩子們思考和總結,去區分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以及通過積分銀行帶來的儲蓄概念,讓孩子們明白延遲滿足可以帶來的財富增值。
財商教育的應用場景無處不在。例如超市、旅行預算、壓歲錢管理等等。若想更好地教育小朋友財商,父母就需要有更多的財商知識輸入才有更好的輸出。
最後送上我們少兒財商高級講師--徐老師的一句話給大家,「我們學習財商之後經常都會想在金融市場尋找穩賺不賠的投資,其實並不需要尋找,世界上最穩賺不賠的投資便是從小培養孩子財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