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在現如今的社會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工具,它能保存永恆的一瞬間,照片中的物體失去時,人們便也只能通過照片來緬懷。比如說百年前所有的古建築,個個都很壯觀,但如今有一部分,我們也只能通過照片一覽它們曾經的壯觀。這次的一組照片便是百年前北京城的幾大標誌性建築,這張是百年前所拍的長城,它就這樣雄偉的屹立了兩千多年。像是一隻蜿蜒的龍,盤在中國的土地上,守護著華夏。
長城
這一張是北京的古城牆,看到照片才明白,難怪當年梁思成說拆掉一座城牆,像挖去我一塊肉。就算是現在看來,它也是那麼的宏偉,在它的身上,沉澱了百年的歷史。它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沒想到的是,熬過了戰亂,熬過了天災,最終毀在了人的手裡。倘若它還在,那麼現代人看見的便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城,是無數景區無法比擬的存在。
北京的古城牆
第三張是黃寺石塔,它現如今的名字是西黃寺,位於北京市區東北部朝陽區安定門外黃寺路中段。西黃寺最早修建於1652年,可以說是見證了清朝的整個歷史,它的修建還跟西藏的達賴喇嘛有關。中間的主塔有十五米高,是藏傳佛教的「白塔」。
黃寺石塔
第四張是大清門,這門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叫法,明朝叫大明門,清朝叫大清門,民國叫中華門。它依南京故宮的洪武門而修建,正好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它可當了中國五百年的國門象徵。平常的時候也見不到它開啟,有意思的是,照片拍攝的時期,它這門上的門匾兩面應當都是有字的,正面是大清門,背面是大明門。
大清門
第五張是東南角樓,全名應當叫城角箭樓,它修建在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樓高17米,通高39米,建築面積有700多平方米。高大峻拔,是明清城防和城樓建築的獨特例證。這可是北京的明顯標誌,它矗立在這裡,俯視著從北京進出的人們。
東南角樓
這個是國子監琉璃牌坊,是全國唯一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也是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依稀可見它的正面頂上刻著圜橋教澤,意思是聽講學者眾多,在背面還有學海節觀,意思是聽的人太多,要靠水道將學生分開。它的通體十分的精緻、大氣、華美,從照片中可見它當年的風貌。
國子監琉璃牌坊
金剛寶座塔,這是佛教密宗的一種佛塔建築形式,起源於印度。中國現存還有五座,其中三座在北京,剩下兩座分別在內蒙古和昆明。
金剛寶座塔
清漪園寶雲閣,照片拍攝時,它應當已經荒廢了一段時間。雜草叢生,但還是能看出它當年的精緻。清漪園也就是現如今人們所說的頤和園,1860年(鹹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全部破壞。園中的擺設全部被洗劫一空,僅剩一個銅供桌,1888年(光緒十四年),慈禧挪用軍費重修,改名為頤和園。
清漪園寶雲閣
永定門,明清北京城牆的正門,同樣位於中軸線上,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永定的意思便是永遠安定,形制與內城一樣,這裡曾是南部進出京城的要道。它見證了無數的歷史,1950年被拆除甕城城牆,1957年又被危樓為名拆毀。現如今的永定門是2004年復建的,也是第一座復建的城門,可也只是贗品而已。
永定門
正陽門,明清內城的正門,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規模宏麗、形制高大,氣勢雄渾,是老北京城垣建築的代表。甕城已被拆,現如今只剩城樓和箭樓,勉強算是老北京城中保存比較完整的城門。實際上因為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進行過大修,1989年又耗資160萬大修,它是它,卻也不是它。
正陽門
香山琉璃萬壽塔,始建於1780年,跟昭廟同樣是為六世班禪所修建的。1860年的時候,它也遭遇了一次大劫難,周圍的建築均被燒毀,琉璃塔幸運的保存了下來。照片拍攝時,應當是是周圍建築已被燒毀了,斷壁殘亙。
香山琉璃萬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