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華西專家:接下來3~5天是關鍵
12月8日21時,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專題發布會,通報成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況。據介紹,8日,成都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名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被稱為1918年大流感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冬季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個人如何做好自身防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李佳圓:對密接者14天醫學隔離是寶貴經驗
12月8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佳圓,她回答了記者的三個提問。
NBD:您認為要儘快追溯到感染源頭,哪些工作需要加強?
李佳圓:追溯感染源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流行病學調查,詢問病例發病前2周內可能與境外人員和疫區來源的人員接觸的情況或與冷鏈物資接觸的情況,必要時結合信息大數據軌跡分析,可能找到感染的來源。就目前情況看來,首診病例活動範圍有限,而她的家人活動範圍較廣,接觸人較多,要確定零號病人難度或較大,希望通過尋找零號病人來控制疫情是遠遠跟不上防控需求的。
因此,成都市採取了適度擴大檢測的策略,儘可能早發現感染者,並進行有效處置。目前已通過篩查已經發現了感染者。另外,各級各類醫院接下來一定會加強症狀監測和就診人員核酸檢測。接下來的3~5天是關鍵,所以,請被劃定為篩查區域的居民朋友積極配合,儘早到指定地點參加核酸篩查,和病毒搶時間。
NBD:您認為哪些情況屬於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
李佳圓:國家第七版防控方案(指由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2020年9月11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規定了密切接觸者的定義。簡單說就是在病人出現症狀前2天至入院隔離期間,與感染者共處一室,處在有日常接觸、飛沫傳播風險或氣溶膠傳播風險的場景,且未有效防護的人。比如,與患者共同居住的家人、聚會聚餐的人、同乘坐密閉交通工具且未戴好口罩的人、未做好防護的醫護人員等。密接者就是具有潛在感染風險的人,對這部分人進行14天醫學隔離是我國在疫情防控第一階段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
NBD:在成都發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背景下,您認為市民要做好個人防護,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李佳圓:成都出現本土病例,說明有可能前期已有未被發現的感染者(傳染源)。傳播的範圍還需要通過3~5天的觀察才能確定。目前,廣大市民要注意的防疫要點仍然是: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外出就餐堅持使用公筷公勺,減少聚會,注意環境通風,保護老人(如減少探視老人和固定看護者)。另外,及時關注官方信息,相信政府和專家團隊會對疫情進行科學研判,並確定響應等級。不要傳播恐慌信息,不傳播涉及感染者個人資料的信息。安心工作和生活,相信成都會很快恢復常態。
金冬雁:最重要的是防止超級傳播
對於秋冬時節的疫情防控策略,香港大學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12月8日晚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注意個人衛生、戴口罩、減少聚會和保持社交距離,最重要的還是防止超級傳播。
「超級傳播是小概率事件,但常常在不經意間發生。」金冬雁強調,我們能做的是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儘早發現超級傳播,以及儘量減小其規模。
他還提到,在全部感染者中只有一到兩名成人的傳播能力特別強,因此必須早發現早隔離,儘可能在早期將之控制。
此前,金冬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今年秋冬疫情防控的兩條思路:第一,繼續嚴格採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這樣流感高峰是不會來的,那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就沒那麼突出;第二,全面放開生產、生活,那就最好大範圍接種流感疫苗。
目前,個別地方出現了流感疫苗接種難的情況。
金冬雁建議,按防控策略,(流感疫苗)現在應該留給最需要的高危人群,就是年長、長期病患,醫護,工作中需要與很多人接觸的人士,以及照顧高危人群的人士,如養老院護工、保姆等。
12月8日21時,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專題發布會,通報成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況。據介紹,8日,成都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名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被稱為1918年大流感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冬季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個人如何做好自身防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李佳圓:對密接者14天醫學隔離是寶貴經驗
12月8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佳圓,她回答了記者的三個提問。
NBD:您認為要儘快追溯到感染源頭,哪些工作需要加強?
李佳圓:追溯感染源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流行病學調查,詢問病例發病前2周內可能與境外人員和疫區來源的人員接觸的情況或與冷鏈物資接觸的情況,必要時結合信息大數據軌跡分析,可能找到感染的來源。就目前情況看來,首診病例活動範圍有限,而她的家人活動範圍較廣,接觸人較多,要確定零號病人難度或較大,希望通過尋找零號病人來控制疫情是遠遠跟不上防控需求的。
因此,成都市採取了適度擴大檢測的策略,儘可能早發現感染者,並進行有效處置。目前已通過篩查已經發現了感染者。另外,各級各類醫院接下來一定會加強症狀監測和就診人員核酸檢測。接下來的3~5天是關鍵,所以,請被劃定為篩查區域的居民朋友積極配合,儘早到指定地點參加核酸篩查,和病毒搶時間。
NBD:您認為哪些情況屬於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
李佳圓:國家第七版防控方案(指由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2020年9月11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規定了密切接觸者的定義。簡單說就是在病人出現症狀前2天至入院隔離期間,與感染者共處一室,處在有日常接觸、飛沫傳播風險或氣溶膠傳播風險的場景,且未有效防護的人。比如,與患者共同居住的家人、聚會聚餐的人、同乘坐密閉交通工具且未戴好口罩的人、未做好防護的醫護人員等。密接者就是具有潛在感染風險的人,對這部分人進行14天醫學隔離是我國在疫情防控第一階段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
NBD:在成都發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背景下,您認為市民要做好個人防護,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李佳圓:成都出現本土病例,說明有可能前期已有未被發現的感染者(傳染源)。傳播的範圍還需要通過3~5天的觀察才能確定。目前,廣大市民要注意的防疫要點仍然是: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外出就餐堅持使用公筷公勺,減少聚會,注意環境通風,保護老人(如減少探視老人和固定看護者)。另外,及時關注官方信息,相信政府和專家團隊會對疫情進行科學研判,並確定響應等級。不要傳播恐慌信息,不傳播涉及感染者個人資料的信息。安心工作和生活,相信成都會很快恢復常態。
金冬雁:最重要的是防止超級傳播
對於秋冬時節的疫情防控策略,香港大學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12月8日晚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注意個人衛生、戴口罩、減少聚會和保持社交距離,最重要的還是防止超級傳播。
「超級傳播是小概率事件,但常常在不經意間發生。」金冬雁強調,我們能做的是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儘早發現超級傳播,以及儘量減小其規模。
他還提到,在全部感染者中只有一到兩名成人的傳播能力特別強,因此必須早發現早隔離,儘可能在早期將之控制。
此前,金冬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今年秋冬疫情防控的兩條思路:第一,繼續嚴格採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這樣流感高峰是不會來的,那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就沒那麼突出;第二,全面放開生產、生活,那就最好大範圍接種流感疫苗。
目前,個別地方出現了流感疫苗接種難的情況。
金冬雁建議,按防控策略,(流感疫苗)現在應該留給最需要的高危人群,就是年長、長期病患,醫護,工作中需要與很多人接觸的人士,以及照顧高危人群的人士,如養老院護工、保姆等。